APP下载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茶文化翻译的缺失

2017-02-04赵素娟智文静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西方人原文

赵素娟,智文静,朱 琪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茶文化翻译的缺失

赵素娟,智文静,朱 琪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并且是影响翻译效果的重要因素。文化差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会由于跨文化理念的失落或者扭曲导致翻译效果下降,而要实现较高的翻译效果,就必须在文化差异背景下,掌握双重语境能力,并做到随时切换。基于中西文化存在的较大差异,茶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翻译缺失,而缺失的内容,无论是文字字面意思层面的,还是茶文化内涵层面的,对于茶文化的传播都是不利的。本文尝试从理论层面,基于中西文化存在的客观差异,对茶文化翻译的缺失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希望对相关的茶文化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中西文化差异;茶文化;翻译

人类使用的语言,虽然有很多共性,尤其是生活地域距离较近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但客观来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使用的语言,其反映出的更多的是民族的个性。每一种语言,都根植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当中,其语法特征、描述方式都深刻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也正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地域和文化造成的,这一差异,于无形之中给茶文化翻译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不同的语言习惯下,茶文化翻译需要克服多种困难,包括译文语法的适用性、译文表述方式的契合性、译文概念表达的准确性以及译文文化内涵的传达性等等。因此,在当前茶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背景下,从理论层面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茶文化翻译的影响,有助于找到更加科学的茶文化翻译策略,帮助中国茶叶产品、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1 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茶文化翻译原则

中西文化的客观差异,造成了中西方人在文化习惯表达、语言禁忌、概念表述等方面的不同,在这样的差别下,茶文化翻译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准则,才能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一方面,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译文和原文在各个方面的全等,即完整传达原文的意思,完整表述原文的语境,完整表现原文的内涵,但从实践情况来看,这样的翻译境界基本是难以达到的,因此,退而求其次,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下茶文化的翻译应当尽可能向“翻译全等”的境界靠拢,力求在字面层面、内涵层面、意境层面达到译文和原文的全等,最大限度地符合原文意思。另一方面,翻译工作应当尽可能跨越不同茶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鸿沟,使原文意思按照英文的表述习惯、英文的文化背景进行表达,使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西方人,也可以通过良好的译文认识中国茶文化,达到对中国茶文化的正确认识,翻译工作跨越民族文化鸿沟绝非易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理论层面来讲,翻译工作跨越民族文化鸿沟使茶文化翻译工作必然应当遵循的准则,只有这样西方人才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正确理解中国茶文化内涵。在中西方较大的茶文化差异下,茶文化翻译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微妙的平衡与适当的取舍,因为在文化差异背景下,翻译工作所遵循的诸多原则很多都是自相矛盾的,正确处理矛盾、科学实现平衡、努力追求最佳的效果,是茶文化翻译的最终目标,也是茶文化翻译的真正难点。

2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茶文化翻译缺失分析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为追求最佳的翻译效果,必然需要翻译工作者对原文内容及原文意思进行适当取舍,这一过程中舍弃的内容,即是茶文化翻译过程中的“缺失”。这种“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适当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此,将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茶文化翻译缺失分析如下。

2.1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茶文化语言缺失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至今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庞大的茶文化体系和繁多的茶文化内容。在今天的中国人心中,茶文化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茶文化的精神、饮茶习惯、丰富的茶语都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相比于中国,西方的茶文化氛围就没有中国浓厚,茶文化积淀也没有中国深刻,同样是一种茶或者一个差异动作,中国茶文化中对其描述方式丰富多彩,而在西方茶文化当中,仅仅是几个单词就一笔带过。中西茶文化差异对茶文化翻译造成的首要影响,就是茶语的缺失。在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原本丰富多彩、感染力强大的茶语,被简单地翻译为几个英语单词,不仅丧失了原来茶语浓厚的意境,也失去了茶语中包含的中国茶文化氛围,不禁让爱茶人士扼腕。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茶文化语言缺失,在很大程度也受到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的影响,即中国语言在描述事物过程中,重视文化的植入,重视意境的升华,尤其是描写与文化相关的内容之时,而西方的英语则没有这么丰富的表述手段,英语在描述事物之时,追求简单、直接,追求最大限度的写实。在中西文化差异下,茶文化翻译中茶语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茶文化的文化内涵,瓦解了中国茶文化的文化意蕴,这是中国茶文化外宣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实。

2.2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茶文化意境缺失

西方国家在文化表述过程中,追求简单、明朗、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较为忽视事物意境的营造,而中国在文化表述过程中,则恰恰相反,中国人喜欢用大量的、带有一定夸张的、文辞华丽的文字,来烘托事物的价值,营造事物的意境,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这一中西文化差异,导致茶文化意境大量缺损,原来的茶文化语言中作者费尽心思营造的意境,在翻译之后荡然无存,难免让爱好茶文化的人士伤心。而中国茶文化当中,茶文化意境恰恰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国茶文化最为耀眼、最为引人的地方,在浓厚的茶文化意境当中,个人对于茶的信仰才能充分得到认同,个人对于茶文化精神的认可才能顺利获得。在茶文化翻译中茶文化意境的缺失,对中国茶文化的价值与魅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拿去了绿叶的枯树,其给人带来的心怡神爽的感受必然会明显减少。西方人为何迟迟无法真正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茶文化在翻译之后,由于茶文化意境的缺失,中国茶文化意境失去了相当大的魅力,西方人只会把中国茶文化作为一种很普通的文化来看待,并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西方人不属于汉语文化的传统信息接受者,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为了充分考虑其受众的语言接受习惯,茶文化意境的缺失自然很难避免,这对中国茶文化魅力的传播非常不利,还需寻找更为适合的策略减少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茶文化意境的缺失。

2.3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茶文化精神缺失

中国茶文化在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深刻地受到中国本土儒家、佛家、道家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并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点。在茶文化的对外宣传中,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中国茶文化体系中的瑰宝,是中国茶文化影响人、感染人的核心力量,而由于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茶文化精神的缺失,这一强大的力量被明显地削减。由于世界范围内使用英语的国家最多,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因而英语和其他语言相比,占据了显著的优势地位。处于劣势地位的汉语,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向优势地位的语言进行倾斜。为照顾英语使用者的阅读习惯,茶文化翻译过程中原文内容被删除、改变,无形中将中国文化语境下的茶文化精神丢失,导致茶文化翻译效果降低。中国茶文化包含有中庸、和谐、谦虚、生态、优雅等诸多被古人传承至今的精神内涵,而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这些茶文化精神大部分被扼杀,透过译文,西方人很难看到茶文化描述中原本饱含的茶文化精神,这对茶文化的外宣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基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为追求更加准确的意思表达,为迎合西方人的语言逻辑,在茶文化翻译过程茶文化精神的呈现不得不让步于茶文化概念的准确表述,在跨越语言文化鸿沟的同时,也让茶文化精神被遗弃。对于中国茶文化来说,这种剥皮脱骨的痛,西方人怎么能够知晓,而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寄希望于长期的文化氛围的影响,需要中国文化更加全面地影响外国人,从而带动茶文化精神的迅速传播。

3 弥补茶文化翻译缺失的策略

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客观差异,茶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为有效弥补茶文化翻译过程中的缺失,需要宏观的文化层面影响的扩大与带动,也需要微观的翻译策略、翻译细节的改进。近年来中国茶文化在外宣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正确运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工作的创新,也将是弥补茶文化翻译缺失的快捷途径。

3.1 茶文化外宣应当借力中国文化传播大势

借助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实现茶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进而为茶文化翻译创造更加良好的翻译语境。在茶文化外宣进展较慢的同时,应当看到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世界范围内的人民,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加,中国文化给予世界的文化影响,也正在悄然改变了中国其他文化分支的地位与处境。此时,中国茶文化的外宣可科学借力于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文化已经形成的影响力,借助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进行宣传。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中国茶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体系与深厚雄浑的文化积淀必然能够更加顺利地影响西方人,使西方人逐渐形成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认同和追崇,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如此中国茶文化的翻译则可以适当改变策略,更多地展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3.2 应当更加灵活地运用科学的翻译策略

跨语言、跨文化翻译工作早已有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多种成熟的翻译方式与翻译技巧。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结合翻译目的,结合翻译内容,灵活运用改译、删译、增译、补充描述等方式,将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内容。虽然茶文化翻译过程中出现缺失在所难免,但这样的缺失可以通过翻译技巧的科学运用适当弥补,提升实际的茶文化翻译效果。在严谨的表述原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翻译技巧的良好运用,给了翻译工作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此时将翻译过程中缺失的内容进行适当增添,将翻译过程中缺失的意蕴进行适当营造,对于茶文化翻译来说,是非常实用性的。当然,茶文化翻译并不是一门死板的课题,随着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茶文化翻译中还有很多新的技巧、策略可以开发,而这方面,则需要相关的茶文化翻译工作者不断创新。

4 结语

人类社会发展之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对社会生活领域造成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在翻译领域,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简单的字面翻译无法满足跨文化翻译的需求,翻译工作者必须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实现语言的跨文化表达,不仅要考虑语法、构词、表述习惯,还需要考虑文化禁忌,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茶文化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茶文化翻译的缺失或多或少无法避免。此时,需要科学分析茶文化翻译的缺失出现的原因,寻根溯源,结合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运用更加科学、灵活的翻译策略,实现茶文化翻译效果的提升。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在茶文化外宣方面,茶文化翻译也可以从中国文化中适当借力,以中国文化的综合影响力,引导西方人建立基本的中国茶文化概念基础。一旦完成这一步,中国茶文化的翻译将更加顺利。

[1]陈丽君.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16):284.

[2]陈劲节.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影响的比较分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121-124.

[3]王洪萍.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策略[J].科技视界, 2014(5):208+251.

[4]钮贵芳.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以Gonewiththewind为例[J].作家,2013(16):48-49.

[5]张宁.变译理论指导下的《千年茶文化》翻译实践报告[D].曲阜师范大学,2014.

[6]刘艳.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看文化传播中的适应选择——兼评大中华文库《茶经、续茶经》[J].民族翻译,2015(1):53-57.

赵素娟(1982-),女,河北新乐人,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智文静(1974-),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朱 琪(1963-),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西方人原文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中西文化视阈下的《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