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舞蹈的变迁与转型
2017-02-04李静,吕念
李 静,吕 念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赣南采茶舞蹈的变迁与转型
李 静,吕 念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想要在未来社会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优势,就必须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相结合,因此就面临着新的变迁与转型,其中赣南采茶舞蹈是当代一种欣赏的艺术,它以舞蹈的形式传播我国的传统茶文化。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出发,结合现阶段其转型的目标和原则,探讨适宜于赣南采茶舞蹈变迁与转型的方法,以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赣南采茶舞蹈;文化变迁;转型思路;价值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保留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而从社会大众的审美文化发展状况看,赣南采茶舞艺术也与时代发展体系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体系。对于赣南采茶舞蹈艺术来说,其当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将社会大众的艺术需求与整个时代发展的艺术理念相结合,从而实现赣南采茶舞的转型发展。
1 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历史以及特点分析
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对该艺术体系及表演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丰富完善的表演艺术风格和人文价值内涵。采茶舞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艺术体系与传统文化体系相结合的过程,尤其是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为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整个采茶舞蹈艺术表现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与茶农相关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其中一种元素,成为传统茶文化理念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事实上,赣南采茶舞蹈艺术就是传统茶文化理念传承发展的艺术化再现。
1.1 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历史分析
赣南隶属江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客家文化发源和发展的地方,同时这一地区的气候适宜茶树的生长,因此赣南采茶舞蹈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而形成的,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民风特色,是这一地区风土人情的最佳体现。最早的赣南采茶舞蹈据考察起源于我国的唐朝,这一时期我国的茶文化达到历史发展的高峰期,用于祭祀、庆典以及一些有关茶艺的活动之中。实际上,赣南采茶舞艺术中,其更多出现于贵族上流社会,而随着唐朝之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成熟,采茶逐渐成为社会化大众元素。因此,在整个采茶舞蹈艺术中,其更多展现的是社会大众的生活特点。当然,整个采茶舞蹈艺术中也诠释了多姿、多彩的舞蹈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和丰富了人们的艺术审美内涵,诠释了完善而体系化的审美价值理念。从当前整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状况来看,茶文化无疑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整个赣南采茶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其极具观赏效果。而通过对整个舞蹈艺术的表演风格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传承整个艺术体系的艺术内涵进行了解和融入。
1.2 赣南采茶舞蹈的特点分析
我国赣南的采茶舞蹈大部分内容都是对茶农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舞蹈动作也是在这一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简单大方的动作搭配上欢快的节奏,以简单易懂的肢体动作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具有代表性的姿势包括“矮子步”、“扇子花”等等,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当属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在赣南采茶舞艺术中,特色的表演方式就是对水袖的处理和应用。水袖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一种道具。所以在赣南采茶舞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水袖的大量应用,而在该材料舞蹈中其特别之处在于其使用的是单水袖,相对于双水袖而言,但单水袖的表现方式更为多样,同时也有着自身的舞蹈独立术语,因此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单水袖更多是由男演员来使用。除此之外,在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中,最核心的舞蹈姿势是矮子步,而矮子步又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表达方式,在整个艺术表现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以丑为表演基础的一种表演风格。矮子步其诠释的自然环境状况,同时也将赣南地区人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了有效的诠释和表达。
2 现阶段赣南采茶舞蹈转型的目标和原则分析
实际上,采茶舞作为舞蹈艺术与茶文化体系的结合,其实际上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通过对采茶舞艺术中所具有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在传统文化发展日益成熟发展的今天,赣南采茶舞的表演方式和特点内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而想要对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形成全面准确认知。就必须对其变化特点及价值理念,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通过具体研究,从而为整个赣南采茶舞舞蹈艺术传承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2.1 赣南采茶舞蹈转型的目标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引导,不断推动我国传统文化事业的转型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因此赣南采茶舞蹈的变迁与转型要以创新为推动力,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现代化的观念为发展的支点,大力推广一体多元,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我国文化强国的目标,同时也能够让赣南采茶舞蹈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可以说,对赣南传统茶文化的了解过程,需要有合理完善的茶文化传播空间和元素内容。因此,认知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表演方式和具体价值内涵,能够对我们传承这一茶文化艺术体系有了重大帮助。
2.2 转型的原则分析
它的转型要本着文化包容与共享的原则,发挥我国人民在整个文化建设之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三大原则,同时,文化共享不仅指的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之间的贡献,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此外还要遵从在继承中进行创新的原则,批判性的继承赣南采茶舞蹈中的精华部分,深入挖掘赣南采茶舞蹈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弃之糟粕,进行广泛的推广,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这一优秀文化。
2.3 赣南采茶舞蹈的转型内涵分析
赣南地区位于我国江西南部,实际上是我国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的茶叶产地。在这里,不仅有着浓厚的茶叶种植历史,同时还有着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因此,采茶舞艺术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其与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和价值意义的艺术表达形式。因此,在几千年以来,采茶舞蹈艺术也实现了成熟发展。赣南客家人为了消除劳动疲惫,从而创造了具有赣南客家文化特点的采茶舞蹈艺术,所以,在对该采茶舞蹈进行认知过程中,不难发现其中所具有的地域文化以及美好的生活理念等等,更重要的是采茶舞艺术诠释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的态度,因此,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全面、多元价值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在近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赣南地区茶文化已经实现了体系化发展。
3 赣南采茶舞蹈的变迁与转型的方法分析
在整个赣南采茶舞蹈表演过程中,通过将歌声和舞蹈动作相结合,并且对生活理念进行诠释和表达,从而提升了整个采茶舞蹈艺术的表演风格,更重要的是为整个采茶舞蹈艺术的展现提供了丰富完善的内涵元素。在这一过程中,采茶、生产和生活元素进行体系化结合,从而造就了极具文化内涵的舞蹈艺术。随着近些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它的复兴趋势带动整体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受到现代文化艺术产业的冲击,国人的审美观念相较以往有所改变,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之下,传统文化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赣南采茶舞蹈这一整个大环境之下,要依据现代人的喜好进行适当的改变,不断拓展发展思路,以便将它的内涵以最大限度呈现给群众,只有这样,赣南采茶舞蹈这一传统文化才能继往开来,经久不衰。
3.1 改编成为广场舞
随着近些年我国普通百姓体育意识的不断增强,伴随着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人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广场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锻炼方式,目前已经发展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赣南采茶舞蹈在变迁与转型过程中可以改变成为广场舞并进行推广,这不仅仅可以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又重点突出赣南采茶舞蹈强身健体的功能,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文化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弘扬了我国这一传统文化。
3.2 发展为旅游欣赏的舞蹈艺术
我们都知道,一个地方的旅游产业能够带动整体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独特的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赣南采茶舞蹈发展成为旅游欣赏的舞蹈艺术,结合江西当地特有的文化,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不仅能够带动江西本地的经济,同时也让游客更为深入地了解了这一文化,以文化包装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用旅游这一手段承载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共赢。
3.3 加入中小学传统舞蹈课程中
目前我国新一代对传统文化大部分都不甚了解,是其未来的进一步传承中非常大的阻碍,因此可以通过将赣南采茶舞蹈加入到中小学传统舞蹈课程中,通过对孩子们的教育,不仅是对采茶舞蹈的传承,同时也是我国传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4 结语
赣南采茶舞蹈想要成功的变迁与转型,需要分析清楚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通过将其改编成为广场舞或者发展为旅游欣赏的舞蹈艺术,达到推广的目的,同时将其添加进入我国中小学传统舞蹈课程中,为其未来的传播弘扬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在赣南采茶舞蹈艺术形式中充满了浓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有效的诠释了美与丑的体系化结合,从根本上丰富了茶文化艺术的表现方式。
[1]周升.浅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征和表演特征[J].黄河之声.2013(12):73-79.
[2]刘菲.论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4(9):131-136.
[3]王龙生.激进与保守之间──试论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4(6):153-158.
[4]欧阳绍清.江西采茶戏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以南昌采茶戏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1):56-59.
[5]孙文博.奇绝的采茶舞幽幽的客家情——析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J].艺术评论.2006(11):45-51.
李 静(1982-),女,河北保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