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阙下茶叶商标的英译研究

2017-02-04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模因意译英译

罗 倩

(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模因论视阙下茶叶商标的英译研究

罗 倩

(荆楚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茶叶商标模因主要以“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传播,对应的英译方法有直译、音译、意译、混合译、约定俗成译、缩译等。

模因论;茶叶商标;强势模因;英译方法

中国是茶的故乡。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茶企还没有打造出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茶叶品牌。这与中国茶叶缺乏吸引外国消费者眼球的英语商标有直接关系。因此,遵循模因传播规律,强化茶叶商标英译名的强势模因,是改进当前茶名英译混乱局面的重要举措。

1 中文茶叶商标的命名方式

在茶叶商标的英译实践中,译者必须对中文茶叶商标的命名方式有透彻的了解。中文茶叶商标的命名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1 根据茶叶产地命名

以茶叶产地冠名能够凸显茶叶的原产地和特定质量。例如根据产地山水命名的台湾冻顶茶,根据名胜古迹命名的惠明茶,根据原产地行政名或地名简称命名的西湖龙井等。

1.2 根据茶叶品质特征命名

茶叶商标中有很大部分是以茶叶的品质特征命名的。例如眉茶形容茶的形状如眉形。白毛茶形容茶芽毫毛银白如雪。黄茶因汤色是浅黄色而命名。十里香形容茶的香气与滋味。苦茶反映茶滋味特点。梅占形容茶树品种。碧螺春综合反映茶的形状、颜色等多种特点。

1.3 根据茶叶采制特点命名

为了突出茶叶采制方面的特点,体现茶的嫩度与质量,许多茶叶商标根据茶叶采制特点命名。例如根据采摘茶树鲜叶的时间和季节命名的明前,以制茶工艺命名的工夫茶等。

1.4 以人文知识命名

许多茶叶商标来自美妙动人的历史典故、人物传说和风俗。例如文君茶产于四川邛崃,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炉卖酒”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沫若香茗是为纪念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而命名的。

1.5 综合几种特点的混合命名

为区别各地产品,有些茶叶商标以前冠地名,后接专名的形式命名。地名反映产地,专名反映茶的特点。如以地名加主要品质特征命名的六安瓜片,以地名加茶叶制法命名的婺绿,以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命名的台湾乌龙,以地名加联想命名的敬亭绿雪等。

2 模因论综述

英国牛津大学的道金斯教授在《自私的模因》中首次提出模因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文化进化单位”[1]。模因既可以在同一语言中纵向传播,也可以通过翻译的媒介在不同语言文化中横向传播。根据海利根的研究,模因的传播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播(transmission)。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活动是通过语言传播和复制模因的过程。成功的模因翻译应使模因的新宿主通过已转换的语言,成功解码模因的新载体,从而传播异国模因。何自然教授在《语言中的模因》一文中指出,模因的传播主要包括“基因型传递”和“表现型传递”两种方式。“基因型传递”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因此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模因的内容一样,形式各异。“基因型传递”还可以细分为同型传递(同一信息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形式一样),异型传递(同一信息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形式不一样)和同异型结合传递。基因型翻译意味着源语与目标语的转化是一种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表现型传递”指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形式一样,内容各异。表现型翻译意味着信息从源语到译出语的转化是一种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2]。

3 模因论视阙下中国茶名的英译方法

3.1 模因的同型同义传播——直译和音译

当某种表达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能找到相应的模因,可以对不同国家的宿主产生相似的感染时,可以选择同型同义直接传递的翻译方法,即直译和音译。直译是将茶叶商标用相同含义的英语单词一一对应的译出。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中英文有对应认知语境的茶叶商标英译。例如,绿茶Green tea,黄茶Yellow tea,白茶White tea等。音译是用全国统一的普通话或约定俗成的发音标音并在后面加tea或cha的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以地名命名或极具民族特色的茶叶商标。例如大红袍 Dahongpao tea,黑茶Heicha,工夫茶 Congou,武夷岩茶 Wuyi rock tea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传播初始,有些模因由于陌生不能立即感染消费者,但随着中国茶叶品牌在外国市场的广泛传播,消费者对中国茶叶商标的日渐熟悉,就可以去掉tea/cha或注释。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有龙井Longjing,碧螺春 Biluochun,普洱 Pu’er,乌龙 Oolong等。

3.2 模因的异型同义传播——意译和混合译

但大多数情况下,茶叶商标中英文在语义和语用上不一定是完全对等的关系。这时茶叶商标英译应该是以模因的异型同义传递或同异型结合传递为主,对应的翻译方法为意译和混合译。意译是根据茶叶名包含的茶叶功能和特征来翻译的方法,适用于翻译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容易引起外国消费者误解的茶叶商标。有些中文茶叶名是以煮茶过程中的水声来命名的,比如“泠泠”、“瑟瑟”。由于中英语言结构和发音方式的区别,中外消费者对声音的理解也存在差异,音译并不能传递中文茶叶包含的茶道之美,而意译着重传达这种声音带给人的感觉,有利于英语国家消费者的理解。因此,“泠泠”可以翻译为“Crystal clear”,“瑟瑟”则翻译为“Chant and cheer”。而对于“绿髓”,“金饼”,“雨露”和“琼液”等具有文学色彩的茶叶名,翻译时应突出实质意义,可分别意译为“Green cream”,“Golden tea cake”,“Jade-green tea”和“Tea sap”。混合译是一种音译加意译注释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两种翻译方法的优点,使消费者在认读茶叶名时既能感知中文的读音又能全面了解茶叶名包含的茶叶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例如,“庐山云雾”,“太平猴魁”等含有地名或富有特色的茶叶商标可分别英译为Lushan yunwu tea(Lushan cloud mist)和 Taiping houkui tea(Taiping monkey king)。

3.3 模因的同型异义传播——约定俗成译和略译

对于那些内嵌含义丰富的中国茶叶商标,其模因传播方式为基因型传播,这意味着信息从汉语到英语的转化过程是一种非对等的横向复制和扩散。这时译出语脱离原文的外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红茶”在英语中并不是翻译为Red tea,而是约定俗成译为Black tea,因为红茶在中文中是以泡出的茶汤颜色命名的,而在英语中是以茶叶颜色命名的。还有“工夫茶”,一般译作“Gongfu tea”。中国的工夫茶是指制作这种茶要花较长的时间,与外国人认知中的中国功夫没有关系。但鉴于中国功夫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知名度,选用这种英译名虽然会造成某种误解,但有利于茶叶商标的推广。这种情况下,采用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能促进模因的有效传播。而略译适用于以历史典故、人物传说和风俗命名的中国茶叶商标。因为此类商标中包含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模因,容易造成外国消费者认知上的误解,需要译者根据具体情况对此类茶叶商标中的模因进行增值或删减。例如前文所述的“沫若香茗”,这个茶名隐含意义比较复杂,单靠几个英文单词无法在茶名中解释出来,翻译时就可以忽略其中的隐含意义。

[1]Dawkins Richard.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3]徐晓村主编.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3:41.

[4]苏宝英.浅析茶叶名字英译的影响因素及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10):241-242.

荆楚理工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网络流行语中模因机制产生的翻译干扰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B201706)

罗 倩(1981-),女,湖北荆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模因意译英译
摘要英译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