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氛围如何调适
2017-02-04张生德
张生德
一、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发认知热情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有效激发学生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既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又可以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发认知热情应做好以下几点:
1.挖掘数学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教师要想方设法架起水乳交融的师生情感桥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讲课,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都会感染学生。教师热爱学生,在师生情感交流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师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3.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抓好时机及时表扬在进步、有创新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增强信心,奋发向上。
4.培养学生顽强学习的意志和刚毅的个性。意志在掌握知识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锲而不舍地攻克难关,满怀信心地追求学习进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穿插介绍一些数学家为了探索真理而不怕挫折、不怕牺牲的生动事迹,则不仅能帮助学生鼓足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且能进一步形成刚毅奋进的个性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二、发挥教师特长,调动课堂气氛
1.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比如,通过小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2.运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增强吸引力。课堂语言汇入时代的活水,能给学生带来社会发展的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对其开阔视野、丰富其精神世界、挖掘其创造潜能是不无裨益的。这种情况尤其在讲实际应用题时穿插其中效果甚好。因为学生阅历有限,信息来源不多,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又很感兴趣,很想了解,老师课堂上的适当讲解可谓投其所好。
3.根据课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步骤,合理安排教学结构,科学安排时间,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进程,注意有良好的开端,艺术性的结尾,充分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的规律,随时注意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课感到生动有趣。
三、组织小组讨论,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学互相交流,作出合理的评价,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1.老师平时有意识地按学生基础状况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一名组织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工作热情较高的学生当组长。
2.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组织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基本方法,明确工作职责。
3.讨论时,就是各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一起交流探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的过程,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共同探索的过程。他们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指点,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既增加了信息的交流量,又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为每个人创造均能发言的机会,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小组讨论创造了学生活动的舞台,让他们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体现生命价值的意义,从而激活了课堂的气氛。
四、精心设计习题,促使主体参与
课前对练习题的精心设计,关系到课堂气氛的好坏。
1.设计习题力求新颖有趣。多样的题型和多变的形式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带着循幽探奇的求知欲去研究它。在研究过程中,他们或独立钻研,或质疑求解,如火如荼的学习气氛油然而生,使课堂充满活力。
2.设计习题要有层次性。这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有效训练,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评习题要调动主体参与。习题讲评时可以让学生赶上讲台,既满足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又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
4.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做练习的期间,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发现学生的不足应予及时改正,并作为讲评依据。有针对性地讲解,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5.巧设习题障碍。这样做,旨在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数学家希尔伯讲:“只要一门科学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从某个角度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学生也往往只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想提出问题。“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要求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科学精神,提高其素质,自然也就有利于课堂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