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吴冠中《高桥》看其画作的“自然·形韵”美

2017-02-04吴佳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然美吴冠中

吴佳芬

摘 要:吴冠中先生是中国当代颇负盛名的绘画家。他的画作,既融汇了古今绘画精华,又聚合了中西绘画精髓,有力地创新了绘画思路。从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高桥》的自然美、《高桥》的形韵美三个层面出发,探究吴冠中绘画作品的独特之处。特别是在形韵美层面,重点着墨点、线、面、画面切割、对称与均衡等细节,力图全面展现吴冠中《高桥》的与众不同之处。

关键词:吴冠中;《高桥》;自然美;形韵美

一、吴冠中的绘画风格解析

吴冠中先生作画,偏爱将形式结构与意境韵味相互结合起来突显事物本身的自然美与形韵美。为练就这种“自然-形韵”美,先生甚至耗费多年,悉心探索“银灰”“素白”“黑白”等色彩的奥妙,并提出“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等绘画原则。用心观察《高桥》等画作,不难发现,吴冠中先生的画作总是有意无意地体现着其遵循自然、不加雕饰、点线缭绕、泼洒块面、韵味强烈的作画风格。虽然不少研究大家在探讨吴冠中先生的绘画特色时,更侧重于说明事物的构图形式美,但笔者却认为,不管吴冠中先生的绘画风格如何变化,其都未忘记在严谨形式中紧密结合事物的自然之美,并试图如实地还原事物本来的真实状态。这也是笔者经常被先生画作打动的原因。

二、从吴冠中《高桥》看其画作的自然美

吴冠中先生曾明确提出:“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因而,在打造精品画作的过程中,先生无时无刻不遵守自然美原则与“笔墨等于零”原则。所谓自然美原则,即不加雕饰或删减、原原本本还原物象本身;“笔墨等于零”原则是指“笔墨”仅是停留于纸上或绢上的色彩而已,它无法真正走进观画者的心里,唯有透过“笔墨”,完全视察隐藏在“笔墨”后方的绘画价值与情感,才算是真正的观画。为更好地说明这两个原则,笔者对《高桥》的自然美做了如下分析:

(一)不加雕饰,如实描绘

吴冠中先生提出,“大自然无处不在、无处不美”,因而作画时应对自然之物如实描绘,不加雕饰。而其作画,也极为注重还原物象本色,如其描绘“高桥”时,均一一还原了宜兴允济桥的外在形状、阳光折射的阴影、行走于拱桥上人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燕子、较远处的房屋、高桥两边的上桥阶梯、蜿蜒流淌的小溪水,且未做其他任何增减。因此,《高桥》画面之真实感、自然美较为强烈,完全打破了传统只画桥的呆板画风。

(二)有感而画,自然流露

《高桥》是墨彩画,重点用黑白两色描绘,偶尔用粉红色、绿色、黄色等色点缀,但这却完全不妨碍先生情感的自然表达。仔细观察整个“高桥”及其周边的事物就会发现,《高桥》无处不体现着巧妙的曲线美。如现实中,拱桥阶梯的边角线应是呆板的直线,先生用了稍柔和的斜线;拱桥的阴影本应垂直线,先生却用了不规则的曲线;桥下溪水用直线从前方直冲而出来表达,往往让人更感水流之快,但先生却更愿用弯弯曲曲的线条来表现水之蜿蜒。由此可以想见,先生是一个柔情之人,在他眼里,桥如人一样,是柔而无棱角,朴素而自然的。

三、从吴冠中《高桥》看其画作的形韵美

相较于自然美,吴冠中先生绘画的《高桥》往往给人以更强烈的形韵美,我们可从《高桥》的点、线、面、画面切割、对称均衡、意境等细节之处加以揣摩。

(一)点体现活力之象

《高桥》中存在的点很多,如行走于拱桥最顶端的人儿是点,远处几不可见的房屋是点,屋顶是点,天上自由翱翔的燕子是点,等等。这些点,相互映衬,相互点缀,展现了一种活力之象。如右侧两只燕子与左侧飞来的燕子相互呼应、桥面人点与桥面呼应、房屋上方的燕子与屋顶红绿点映衬。这些相互呼应或相互映衬的点,均恰如其分地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感,提高了画面的虚实效果,使观画者得以入目即桥,眼疲则观桥四周。就笔者理解,这些点起到的是画龙点睛作用。

(二)线展现形式韵律美

画家如何认识物体的外在形象,如何用绘画语言概括物体的质感,通常可从其画作中的线窥伺而得。如一些画家喜爱用刚劲有力的粗直线条表现物体形象,以说明物体的立体感与棱角感,另一些画家倾向于用蜿蜒的曲线弱化物体的棱角感;并突显隐藏于物体表象之下的柔和感。对《高桥》自然美进行剖析可知,吴冠中先生属于后一类画家。吴冠中先生在描绘“高桥”时,不管是桥面,还是桥拱,都用了行云流水般的曲线,且这些曲线的节奏感极强。具体来看,流水处的蜿蜒曲线密集而不规则,流淌至桥面处时,曲线变得稀疏,舒缓感增强。水流出后,线条又开始变得密集,呈现出一种水的堆积感。尽管如此,线条的流畅灵动性却未受到丝毫影响。加之先生着墨与留白的尺度把握得极好,整个画面虚实相生,形式感与韵律美均得到了完美展现。

(三)面强化物象真实感

面是点与线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绘画对象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强化了物象的真实感。因而,相较于自然展现的物象,用面塑造而得的物象更具生动性与强烈感。细细观察吴冠中先生的《高桥》,可知画中主要存在三块面:大拱的大暗面、远近两个小拱的小暗面。前者支撑整个画幅,后者拉开三个拱洞的疏密关系。由此一来,尽管不同块面形状不同,大小不统一,长短、肥瘦的节奏变化不一,整个画面还是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和谐感。笔者最欣赏的是,先生在着墨时,意识到了桥拱结构的刚劲力度与光照变化,并赋予了面渐变变化。

点、线、面是绘画的最基本元素,它们的相互衬托,能够营造出最具形式韵味的画面,如动感曲线与静止块面相互映衬,能体现出画面的活泼感与沉稳感。比如,屋顶红、绿、黑墨块相互映衬,能让观画者更透彻地挖掘出画面元素。总而言之,唯有将点、线、面有力地融合起来,才能真正让观画者透过静态的画面体悟绘画者情感与画中物象的自然旋律。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仅通过点、线、面来概括吴冠中先生画作的形韵美,还需进一步剖析其似现似隐的特点来感受《高桥》的形韵美。

(四)着墨与留白体现画面情感

留白是绘画的一种技巧。恰到好处的留白,适可而止的着墨,通常能更加强烈地表现物象主体,紧密联系物象与背景。吴冠中先生在这方面无疑是高手。在《高桥》中,先生用较浓重的墨彩描绘拱桥与桥洞,以至于观画者在第一时间就感知到桥,而非画面背景。在观画者观赏高桥本身后,桥上不同于黑白色的红、黄、绿彩色点又会顺势吸引观画者关注桥上的人、天上的飞燕、桥周边的风景,使观画者的视野逐步扩展到整个画面背景,形成对画面的整体印象,进而进一步感知画作背后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也是说,着墨与留白的合理安排,终极目的不是衬托主体,让观画者只看桥,而是让观画者充分感知画之整体,了解绘画者的情感。

(五)画面分割传达和谐感

画面的精致程度,主要取决于画面面积的分割合理性、画块安排的恰当性以及非主体元素的处理情况。如果画面分割后形成的面积相差不大,观画者往往会产生一种轻松舒畅的感觉。相反,若画面面积被随意分割,且悬殊较大,观画者会感觉惊险难安,甚至对画中物象产生一种恐惧感。虽然《高桥》被归类为半抽象画,但其画面分割却极为讲究。乍眼看上去,整个画面有一种舒畅感与轻快感,颇具江南水乡典型的独特风情。而细细观察,则会发现,画面背景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乃至每一个面,都有着恰到好处的大小、疏密、松紧差异,从而使画面背景的和谐感较为浓郁。以流水画面分割为例:前方流水处的线条稍稍紧凑,画面面积被分割成一些大块,密度略小,让观画者有一种前方流水稍急的感觉;而当前方流水行至桥面时,线条间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宽敞,整体视觉重心逐渐由水面转移到了大拱、底部流水和远处房屋上,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观画者对背景的关注;最后,流水由桥面流出,到观画者的视觉最近处堆积,此时,多个随意的线条将画面分割成了诸多小块,成功地使观画者的视线再次回归到了高桥本身。因此,笔者认为,吴冠中先生是切割画面的高手。他对画面面积的分割与处置,可谓是“刀刀到点”。

(六)均衡对称弱化空白感

要实现画面对称与均衡,必须要熟知与善用杠杆原理。根据杠杆原理,当两个分量悬殊的物体被放置在天平上时,杠杆支点会倾向于大分量的物体,以至于小分量的物体周边会出现大范围空白。在《高桥》中,房屋不以高出桥面的姿态展现,而是被放置在接近大拱内部的正中位置,使得观画者既可通过桥拱直接看见人家,又能感受到周边物象向主体靠拢,就是杠杆原理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房屋也顺其自然地由一个次要物象转变成了画面画眼。值得注意的是,远处的房屋相较于桥洞,属于小分量的物体,其产生的视觉冲击感、分量感相对较小。因而,为防止小物体带来过大的空白感,绘画者必须进一步加强画面的均衡感。对此,吴冠中先生巧妙地运用了点化的形式。所谓点化,即用点充斥大空白处,使之形成一个新的空间,确保观众的视线得到有效的发散。在房屋点缀的画面中,点指向的是翱翔于天空之上的飞燕。燕子是活泼之物,往往能更容易消除拱桥的孤立感。这种景象设计,借用的是国画点状人物与大气山水相互平衡的创作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在平衡画面的基础上增添画面趣味。

四、结语

综合上述,吴冠中先生作画,讲究自然美与形式美,重视画面整体的“自然·形韵美”。对此,我们可从其墨彩画《高桥》中一一窥探。如其注重原汁原味地描绘拱桥、房屋、飞燕、行人、流水乃至不起眼的阴影,以突显物象的自然美,重视细腻地描绘每一个点、线、面,强调画面切割、对称与均衡等,力图从细节处展现物象的形式美。从某种程度上看,《高桥》之创作逻辑,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吴冠中先生对自然、生活独一无二的特殊理解。笔者认为,这种绘画逻辑,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廖瑜.从江南水乡看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J].大观,2016,(01).

[2]张天爽,汪兰川.形式美、意境美、真情美——浅议吴冠中艺术特色[J].设计,2015,(07):92-93.

[3]蔡颖莹.浅析吴冠中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J].艺术品鉴,2015,(07).

[4]彭晶.试论吴冠中绘画的点线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5]邢立志.吴冠中水墨画中的传统元素与现代性[J].芒种,2015,(16):137-138.

作者单位: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自然美吴冠中
春江水暖
吴冠中的水墨游戏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浅析自然界的审美现象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