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利用的创新性举措
2017-02-04侯志东
侯志东
[摘 要] 在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简单、单一、被动的档案管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等对其内容高效、安全等要求的。文章通过介绍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利用的创新性举措内容,并进行分析,从而对高校建立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利用工作模式提出了良好建议。
[关键词] 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安全;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95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81- 01
高校档案管理主要是党政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历史记录,记载高校发展历史,并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党政等诸多方面的现状。高校档案管理,是为校内的学生、老师等进行服务,对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背景支撑作用。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面向校外,对自身培养的人才负责,对社会负责。
1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困境
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注重纸质档案的使用,在长久的应用过程中,纸质档案表现出其对于社会人才管理、事物辅助性方面的突出优点,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分散,应用调度苦难等等。在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困境主要有四点:①纸质档案资源分散,档案立卷部门不一致,使档案的收集和数字化的过程难度较大;②各高校对档案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投入力度不同,且信息载体多为传统的纸质,或者音频和视频等,信息载体的单一不利于各高校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③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的环节中,由于高校档案发展没有足够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技术更新,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信息化高速发展;④我国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档案工作对于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拓展难以展开,不利于管理模式变革。
2 高校档案管理与服务利用的创新性举措
2.1 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并行
传统的档案分散管理为档案信息的高效、安全利用带来了阻力,而档案的集中管理,为高校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管理、档案的多方面利用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集中管理主要通过现代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实现。电子档案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产物,具有:存储容量大、信息独立、可长期保存、操作方便、易于资源共享、储存空间小,并能有多种表现形式。但电子档案同时存在缺点,比如对设备等载体都有依赖性,不能直接读取,信息易于共享同时安全性降低,易于修改等。结合以上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优缺点,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可以在纸质档案正常的归档管理前提下,总档案管理人员督促各院系档案管理处室将归档的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电子文档的同步录入、存储,并通过建立高校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主要是高校内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能更加高效地完成。
2.2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查阅利用可以互补
在传统纸质档案单独使用时,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科研等高校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帮助,但是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同使用下,档案的利用在安全与高效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标准化、一体化、集中化的手段,将档案的查阅工作由原来的纸质查阅,手续繁琐,不易传送等缺点进行改进,通过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既能避免安全性问题,也能使档案的查阅、使用更加方便、高效。
2.3 高校档案服务内容创新,可以从要求档案数量向要求档案质量进行转变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从简单的档案收集工作进行转变创新,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发掘,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档案信息管理和服务转变,将工作提高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只有坚持以利用档案内容为核心,加大档案编辑研究的工作力度,提高服务的主动性,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 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工作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在现有的档案基数上,将其向现代化、服务化、信息化和开放化上大力转变,建立出科学管理、反映敏捷、能够灵活运行的体制,对社会服务的内容应该更加多元化、社会化,更加高效、优质。
3 结 语
在社会高速的信息化发展前提下,高校的档案管理与服务需要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被动进行档案管理服务等内容进行转变,高校档案的管理对于高校教学、科研等事物有极大的基础性作用和帮助。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将以往的被动性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改进,增加内容,变为主动性服务等,诸多的创新性举措,将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冠群. 浅析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发展要求[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3).
[2]黄方今. 浅析加强我国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途径研究[J]. 科教导刊, 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