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2017-02-04梁维意肖玉徽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

梁维意+肖玉徽

[摘 要] 作为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落实点的专业教材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出发,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改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现状的一些具体性的措施。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教材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6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14- 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物流人才需求的剧增,也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发展和需求。据统计,2000-2015年16年间①,全国出版的物流类教材有3 415本,其中本科类教材494本,物流类教材市场繁荣和丰富可见一斑。但教材建设的滞后性与不适应对于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阻碍日益凸显。

1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问题

1.1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教材种类多,但均未形成体系

课题组将物流管理教材上明确标有“应用型”、“应用型本科”、“应用型规划”等字样的教材归为可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并按此标准对各出版社的教材系列进行统计。目前,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出版社及系列有: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应用型教材系列等近10个出版社的14个教材系列之多。

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主要涉及的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和部分基础课,如物流管理基础、配送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课程,而专业方向课和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教材建设基本是空白。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更谈不上教材体系。

1.2 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的教材少

课题组按以上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归属划分方法对2000-2015年的16年间的494本物流管理本科教材进行分类,统计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有60本。从教材出版的年份上来看,2012年出版的教材最多;从出版社发行的教材数量来看,以北京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数量最多。相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还非常少。

1.3 教材结构不够合理

教材结构的不合理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中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比例不合理。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在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全面性,忽视了教材使用对象的特点,理论知识占大量的内容,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比例上严重失调。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应用型”和“实践性”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简单的案例、习题、企业情况的描述、物流相关新闻或事件等,这些内容从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匹配和相互论证上来看是弱关联的,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1.4 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一方面表现在理论知识滞后于形势和技术的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物流领域和物流管理工作中,一些物流新概念、新内涵、新外延、新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等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应出来,造成教材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表现在辅助理论知识的数据和案例方面。在很多教材中出现过时的数据和案例,在当今的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技术环境、消费环境、运作模式等变化快、差异大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和工作实践脱节。

2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准确把握

目前,很多学者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认识和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吕玉兰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其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同时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②。夏韡、赵伟则认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保证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③。

以上学者更多强调的是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定位在应用性、创新性、实践性,但对于其真正内涵和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在教材内容的匹配上如何落实不够清晰,不具体,也没有共识。

2.2 教材编写者的背景及思维和认识上的局限

一方面编写者的学习背景对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的认识上的局限性。目前教材编写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时有意无意的注重教材的学术价值和过分强调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这种思维局限影响或弱化了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内容体系。第二方面,很多教材编写者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参与物流管理实践活动较少,在编写教材上会受到对实践内容的素材不丰富、对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内涵深度理解不够、对实践内容的关键考核点、重点难点的认识不到位等思局限影响了应用型本科教材的适用性。

2.3 教材编写团队结构单一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材主要是由高校物流教师编写完成。参与编写教材的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故在教材的编写时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深入的、强关联性的相互印证,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性延伸;即使有所谓的习题、案例做实践内容,也无法真正达到对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团队的单一性是造成教材质量低、教材的适用性不高、实践性不够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缺乏应用型本科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及示范性教材的导向

教育部高教司针对普通本科院校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示范性教材,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有“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等做示范和引导。这些教材的评比和考核均有一套科学的、全方位考核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引导和规范了教材建设。但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做指导,也没有示范性教材系列做引领。

3 完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应用型本科教材质量评价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材质量评价体系是将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内涵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考核点,多维度的、客观的评价教材是否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引导教材编写者更透彻理解、更准确、更清晰把握应用性、创新性、实践性努力的方向。建立一套科学的、规范的、适应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对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2 建设示范性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系列

近几年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均进行的如火如荼,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载体的应用型本科教材一直是其中的短板,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障碍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材选用上也处于两难境地:选择普通本科教材和高职高专教材都两头够不着,都不太适合;若选择应用型本科教材,一是可供选择的教材少,二是这些所谓的“应用型”教材很多都是噱头,在内容上无实质性改观。在这样一个混沌和过渡时期,为了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集国家的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符合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示范性教材,在教材建设上做一些试探性、创新性的引领,在提高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质量做引导,以促进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3.3 教材编写团队力求多元化,多方面互补以弱化思维局限性

多元化的教材编写队伍可以多方面互补弱化思维局限性。多元化教材编写团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一是来源的多元化。编写人员可以来自多所高校、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中从事物流工作的管理者、物流分领域的科学研究所、行业协会等,从而在资源、研究视角、撰写时间上进行互补。二是业务能力的多元化。将专家型、学术型、写作型的教师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在教学经验、教材编写经验、学术水平和写作技巧等能力上进行互补。

3.4 激励教师编写物流类专业方向课教材,完善教材体系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固定、需求量大,故此类教材相对丰富和成熟,但针对各高校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向课教材、专业实训实践课教材,由于知识体系差异较大,面对学生主体窄,故目前市场上此类教材基本是空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设置激励机制,在考核上把这类教材的编写纳入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准的一个观测点,鼓励教师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训实践课授的思考、成果撰写为教材,从而完善教材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2]吕玉兰.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物流科技,2011(1):133-135.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