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茶经》的英译看翻译的美学价值

2017-02-03汪灿灿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陆羽意蕴英译

汪灿灿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广州 511430)

从《茶经》的英译看翻译的美学价值

汪灿灿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外语教研室,广东广州 511430)

《茶经》具有独特而浓厚的艺术美学价值,体现在其思想和内容上,准确的表达了茶学技术和相关信息,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于一身,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在对《茶经》进行翻译时,译者应当起到向世界各国传播我国传统的经典茶文化的目的,作为一部著作的辞格美《茶经》体现出茶的质朴美、画面美和形色美,体现出中国茶文化的艺术美学与意境修养,从整体上与各部分视角都做到传情达意。本文首先分析了《茶经》本身所具备的特征和美学意蕴,其次,阐述了《茶经》的审美翻译策略,最后着重论述了《茶经》英译视角下翻译的美学价值,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做出贡献。

英译;审美;美学价值;意蕴

1 《茶经》相关概述

《茶经》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将普通茶事提升至文化艺术层次,涵盖了茶道原理、饮茶技艺、采制技术、茶叶生产历史等各个方面,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茶相关知识的专著。《茶经》彰显出浓厚的美学色彩,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独具特色,体现出极大的科学价值,准确传达了茶学信息,是古典文化巨著,集艺术性、文化性与科学性为一体。《茶经》的英文翻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国外读者青睐的对象,作为我国茶叶与茶文化的首部典籍,世界各地对于我国茶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使得中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得到了大力推广。为了表现出《茶经》中的美学意蕴,其英文翻译必须要做到“传情”而“达意”,表现出《茶经》是质朴美、画面美、意义美、行文美、辞格美、形色美的统一。

2 《茶经》的美学意蕴

陆羽的《茶经》体现着自身对茶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作为典型的文人与茶人代表,合规理性、原生态地、概括地将茶学文化介绍给读者,基本上都是以叙述为主,陆羽几乎不使用评论性语言。提倡了“精行俭德”品质,深入浅出的描述了自己对茶的认知与体验,以他自己在文学上的优势与对茶精神的理解作为基本依据,展示了自己多年以来实践调查的成就。《茶经》分析评价了各茶种类的生产地,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古书记载、典故、史实等,介绍了茶水的烹制技艺及饮用方法礼仪、28种饮茶烹茶器具、各种类茶叶特征,内涵充实,文字整体风格十分洗练。《茶经》重点表现在语言的辞格美、精神的质朴美及茶叶的形色美等几个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是文采斐然的文学巨著,其语言的表达描述形式十分独特,是一部描述了茶叶文化、技术种类的技术性作品。《茶经》全文的比喻形象更是开创了茶艺的审美先河,使得各种茶饮的形象简洁质朴又生动形象,章节的描写中又综合的高频率使用比喻、排比、对比等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宏观上的形式美学,结构紧凑,全书在表现其使用价值。采用了专业技术的表征与程式化的文体,遵循了茶的实用性与专业性表现,在写作手法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集物态美与精神美于一体,对茶的方方面面描写都透露着美的内涵。陆羽在《茶经》中,使茶成为了美学意蕴深厚的文化载体,将茶的实用价值提高到了审美的高度,作者在追求心灵升华净化与物我一体,全文都浸染着作者自身和茶叶本体的人格理想与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3 《茶经》的审美翻译策略

为了实现《茶经》美学意蕴的再现,需要尊重传播当地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特色,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形成背景及社会习俗,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做到使读者能够较快的接受《茶经》中所包含的知识技艺及文化习俗,体现《茶经》的翻译是以文化传播作为主要目的。《茶经》的翻译需要达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保留中国传统元素文化特色,《茶经》的许多描写中包含了对于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八卦运用,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受我国道教思想的影响,为了保留我国独特的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使其它国家地区的人民了解到,可以遵循直译法的原则,在进行翻译时,保留我国的某些特有的传统色彩浓厚的词汇。

《茶经》的翻译还应当做到使得原著的审美意蕴再现,实现文化思想精神上的“传情”交流,能够实现茶文化技艺的“达意”表现,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融合,也要结合传播地区的文化特色。保留原著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结合唐朝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翻译《茶经》。对一些茶名、茶诗及比喻意象等的翻译,需要采用合理科学的审美翻译策略,以达到更好地对《茶经》进行翻译,不能以翻译者的个人喜好作为决定因素对《茶经》这一文化特色浓厚的作品进行翻译。翻译工作是促进我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手段,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色彩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翻译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的理解看法,反映出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地区差异性,翻译工作对于传播我国茶文化的深远意义可想而知。《茶经》涵盖了我国深厚茶文化的千年历史积淀,是我国茶文化的文学巨著,其优秀翻译对于我国向世界传播自己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4 《茶经》英译视角下翻译的美学价值

《茶经》流传至今,还能够与现今社会倡导的“生态美”美学观念相一致,展现出典型的中国人文精神和审美思想的高境界,符合东方文化特色,蕴含着茶学精华和中国汉语言文化,是一部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不仅仅立足农业的茶学审美观,还在于其对品茶文化的重要贡献,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众多骚客文人的喝彩。翻译又传情和达意两个过程,传情在对于艺术性的语篇而言应当强调,对读者产生特定的感召力,在于再现原文各个层面的艺术表现力。达意,对于非艺术性的语篇而言应当进行抢到,指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基本概念意义。而从翻译美学上看,不仅要传达各层面、各角度的艺术表现力,还要准确表达原文概念意思,做到兼顾“达意”与“传情”。在翻译《茶经》方面,要完好传达原文在文学作品意义上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还要延续原文在技术专著意义上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其翻译审美应当分别着眼于达意和传情这两个基本过程。作为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与描述技术的语言描述与表达形式的《茶经》,它以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国传统茶文化、审美观和思想价值观为目的,因此需要进行专著价值和文学艺术美学价值再现。本文认为,《茶经》自身的审美内涵可以从四个层次进行讨论,分别是质朴美、诗画美、辞格美和形色美,而对其的英译的美学讨论也应当从这四个层次进行。

4.1 质朴美

质朴美就是其翻译应当朴实无华便是最大的美感,准确传达基本意义即可,对文章中的科学类文本的翻译并不要求辞藻的华丽,应当尽可能地以简介明了的方式陈词达意。作为一部客观传达与茶学相关的技术信息的作品,《茶经》应当对所叙述的内容围绕“客观准确”逐个展开,例如关于茶叶的饮用、冲泡、功效、采制、种植和茶器、茶具、茶叶等方面的说明。《茶经》中在第二、四、七章中有相关描述就要表现出质朴美。

以文中“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一句为例,为了于质朴的行文之中彰显出强烈的美感,译文同样以达意为核心要素,说明“都篮”的命名缘由及其内外构造时,需要运用科学严谨的形式。可以翻译成为“The Tote Basket is thus named because it is used to carry a whole set of tea utensils.”

4.2 诗画美

作为关于茶的专著,《茶经》承载了这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画美。茶是一种内涵丰富、自然灵性的物质,是物质形态与精神理念的有机统一,是客观外形与主观想象的完美融合,留白而意丰,淡雅而传神,宛若中国传统水墨画一般,具有一种天然的美感。陆羽对于回归自然、贴近自然有着无限追求。文中有一段描述“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这段描述,体现出茶的自然灵性与天然气韵,将茶汤变幻多姿的外形渲染成为一幅赏心悦目、动静相宜的泼墨山水,搭配自然清新的背景形象,表现出了陆羽一尘不染的澄澈心境。而其译文为了彰显出茶道艺术所强调的和谐美、生态美与自然美,并且传达原文的诗画美,呈现出一片天然相融、万物相生的和谐景象,将这些动静意象以一种灵动而自然的方式连接起来,点睛之处在于运用了极具动态美的动词,译文完好地保留了原文中的美学意象。译文为“Metaphors to the thin marrow mo could be green duckweed floating on a river,or a chrysanthemum petals perching on goblets and saucers.”

4.3 辞格美

陆羽在《茶经》中体现出显著的辞格之美,令这部著作在科学严谨的同时不失其艺术欣赏性,大量运用了递进、对比、比喻的修辞格,将茶器的造型、茶具的质地、茶香的感受、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形状生动地表达出来了。陆羽在“若邢瓷类银……邢不如越三也。”这一段内,陆羽使得科学与美感、形式与内涵、理性与感性的达到高度统一,文笔干净利落,形象饱满丰富,从色彩、品质、质地层面进行了比较说明不同质地茶具的区别,运用了排比、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格。这段的翻译也是生动形象地再现两种瓷器的色彩与质地之美,通过具有深意的喻底彰显其内在意义及价值的形容词。运用的词格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行文特征,将原文中隐含的句间关系明确地展示出来。对这一段的英文翻译是“If the Xing porcelain can be compared to valuable silver,……This pre-sents the third gap.”

4.4 形色美

《茶经》中的形色美是饮茶过程中系统彰显美感的基本铺垫,是对与茶相关的外在物质美感的集中体现,是译者审美活动的基本层次,是一种可以直观感知的美感,对茶叶本身的外在形态所进行的客观总结与艺术表达。陆羽在“之器”章节中,彰显了层次美感丰富,句子结构整齐利落,采用了排比与对比的修辞格。认为饮茶的过程就是艺术审美的过程,揭示茶道艺术对精神享受的高度重视,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态度,达到了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通过色彩所具备的独特吸引力和联想性,对汤色、茶形、器具的造型与搭配做出了阐述,文中是这样写道“茶作白红之色,……悉不益茶。”为了达到了与原文等值的效果,传达出强烈的色彩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译文将原文中的六种色彩进行了忠实再现。在语言形式上的美感与原文相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出英语语篇的整体性和逻辑性,运用了几个连接词对文本进行逻辑串联。这一段的英文翻译为:“In contrast,snow white bowls from Xingzhou kilns will set off the tea soup a reddish hue.…….”

[1]金珍珍,龙明慧.信息论视角下的《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65-69.

[2]朱海燕,向勇平,刘仲华.论陆羽《茶经》中的茶审美观[J].中国农学通报,2009(22):366-369.

[3]袁媛,姜欣,姜怡《茶经》的美学意蕴及英译再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入文社会科学版),2011(6):123-125.

[4]黄志浩.论陆羽《茶经》的美学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4(3):40-43.

汪灿灿(1989-),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专业英语,翻译和语料。

猜你喜欢

陆羽意蕴英译
陆羽品茶
摘要英译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不捧场的好朋友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意蕴难求
第一次放孔明灯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