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茶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2017-02-03王岩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工作

王岩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新时期茶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方法探讨

王岩

(天津天狮学院,天津 301700)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保障制度,它包含了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不同的保障形式,具有强制性、补偿性、储备性、互济性等特点。在我国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以及茶企转型升级、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就急需广大茶企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因时而变,不断探索和创新茶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以此来让员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茶企;社会保险;管理方法;路径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茶企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其市场前景也日趋光明宽广。在为茶企高兴之际,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茶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和问题。在新时期,茶企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究竟存有那些制约其发展的弊端?今后应如何更好地去解决和发展?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试论一二。

1 加强茶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不仅是一种普惠性的社会制度,更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体系。从现实看,社保制度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作、生活、健康、养老等诸多方面。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逐渐完善,大众的参与社保的意识也有了明显提升,诸如“三险一金”、“五险一金”等概念和要求,也成为广大职工和求职者在工作和入职时的基本诉求。同时,我国广大企业也因时而变,愈加重视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这也使得我国社保制度的覆盖面更加宽广和全面,这对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对茶企来讲,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

1.1 茶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职工队伍的稳定性

从现实来看,近年来我国茶企有了长足发展,并展现出分工明确、定位细致等特点。有的茶企不仅定位于茶产品的上游环节,如种植、生产等,还发力生产链的下游环节,如包装、销售、茶文化、茶创意产品等,这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岗位需求,增加更多的茶企职工。而新的职工具有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其管理和束缚的难度较大。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就会在此时凸显,其本身是一项可以让职工终身受益的保障,在职工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生育等诸多方面为他们“保驾护航”。而要想获得社保的持续保障,则需要职工安心踏实努力地工作才能换取。

从现实情况看,如果某位职工不会安心在一个单位上班,总是跳槽,那么他的社保将缺乏连续性,必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所以说,茶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正规性,以及职工队伍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更好地储备人才、利用人才,进而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2 茶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企业经济负担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存在这样的偏见,缴纳社保会增加企业成本,还不如将其折合成工资发给员工。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和片面的。缴纳社保看似增加了企业成本,其实从长远来看,是为企业和员工吃了“定心丸”。因为有限的社保成本可以撬动很大的保险金额,假如说没有缴纳社保的员工出现工伤等其它意外情况,那么企业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资金,但如果平时为员工缴纳社保的话,那么这部分的负担完全可以由社保来承担。从风险的角度去考量,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其实是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直接经济负担。

1.3 茶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给茶企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企业主动为员工缴纳社保,承担自己的责任,不但能体现他们对员工的呵护和尊重之情,更体现了企业爱惜人才,愿意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之意,这便能在社会上形成口碑传播效应,对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大有裨益。另外,今天企业发展说到底,最终比的是人才,谁掌握的人力资源多,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通过良好的社保管理工作来提升自身形象和美誉度,必定可以吸引更好的人才前来就职,也会让企业内部的人才安心留下来。

对一些传统的茶企,特别是主要发力于茶叶种植、生产等上游环节的茶企来讲,其员工多为一些职业茶农和熟练技术工,他们普遍年龄较大,从事茶叶种植、生产时间较长。在他们处于壮年时,繁琐沉重的种茶、采茶等劳作尚不会对他们身体产生太大影响,但是随着他们日益老去,身体势必会渐渐老去,一些职业病也会到来,他们的养老、医疗等费用,对企业来讲,必定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资金支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施行全行业内的社会保险统筹制度,则可以大大降低对这部分人的费用支出,同时更能让他们退休之后的生活高枕无忧、旱涝保收。

2 茶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的缺陷

2.1 茶企保险管理制度落后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很多茶企都是从过去那种传统的家族式小作坊发展而来,当年那批经营者很多仍然在管理着企业,但是我国的社会事业却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管理者依旧在用陈旧落后的思维来面对现在这个讲究法治、规则、公平以及效率的市场环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冲突和矛盾。因此从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茶企在内部的保险管理工作中带有很强的落后性,而这一缺陷又影响到了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倘若茶企的经营者不转变思维,不会按照现代化的企业发展模式来管理企业,来管理和服务员工,对自己社保工作中的误区和错误方法视而不见,那么在员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提升的今天,必然会让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例如,2009年江苏无锡人尤荷珍状告无锡市茶叶公司,指出其在1996年进入茶叶公司工作后,一直到2008年公司都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她要求无锡市茶叶公司补缴其从1996年至2007年的社会保险费,最后经过法院判决:茶叶公司应赔偿她从2007年到2010年三年的养老金损失以及补缴的社会保险费,总共将近四万元。尽管与尤荷珍最初的诉求不尽相同,但是这一例发生在茶企与员工之间的社会保险纠纷,应当引起广大茶企的高度重视。

2.2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从现实看,尽管不少茶企也建立起了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监管尚不到位,因此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说,一些企业缺乏对保险管理工作严格而规范的监督,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用自己的名字进行保险注册,然后代替注册人员的家属进行药品和其它医疗物品上的购买,这一情况就会大大加重社会保险的负担。更有贪心者,与一些药店或是医院进行串通,用本应用来治病的社会保障资金进行保健品的购买,这无疑会增大医疗保险的负担。另外,为了降低成本,一些比较大的茶企会在内部开设医疗部门,尽管这样会让员工更加便捷地得到医疗帮助,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药品种类不太丰富,难以满足广大员工的需求,达不到其最初设立的目的。如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低,无法与专业的医院相比。如内部医生专业水平不达标,有的甚至是半路出家,难以真正起到作用。

2.3 社会保险意识上的误区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短短三四十年间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事物竞相涌现,但是很多人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过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关系员工生活、养老的社会保险上面,很多企业经营者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一点在茶企身上尤为明显。不少企业不仅对社会保险不重视,能不交就不交,能少交就少交,能拖延就拖延,有的企业甚至还认为社会保险没有用,是一种“圈钱行为”,因此想方设法来躲避社保的缴费。这种观念甚至影响到了一些员工,譬如说,一些茶企员工觉得自己很健康,身体很好,不会得病,因此用不到医疗保险。还有一些员工觉得退休太远了,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因此也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这些对社会保险的错误认识,无疑会对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3 新时期做好茶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首先,茶企应当转变思想观念,真正认识到社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要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打开思路,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创新方法和手段,对单位员工的社会保险进行最优化设计,争取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还要学会把一些新的管理技术手段融入到工作当中,譬如说用专业的软件去登记和管理员工保险档案,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社保的缴费、变化等,如此便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节约人力资源,为企业节省成本。另外,还要在提升企业干部的管理水平上发力,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认识,以此达到以上率下的目的,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社保文化。还有一点同样不可或缺,那就是要针对企业社保管理工作,在企业建立起一套系统而有效的协调机制。因为社保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员工,以及其它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如财务、档案、人事、工会等,可以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各部门协调联动,因此建立起一套协调机制就非常必要。

其次,要在企业内部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宣传工作,为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建立起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保工作不单单是企业管理者的事情,它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没有职工的支持参与是不行的。企业制定什么样的社保管理制度,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执行,要征求员工的同意和理解。所以说,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切实做好社保的宣传工作。作为工作人员,就要把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学深、学透、学扎实,尤其是要将《社会保险法》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学习总结,如此才能在进行社保宣传时,能够正确、全面、准确地向员工讲解社会保险的意义、价值、目标、原则、范围等内容和知识。另外,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不同的茶企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新颖而生动的形式,譬如说画册、企业标语、多媒体展示、宣传画、企业微信平台等,让社保宣传变得生动有趣。当然,不仅要在形式上进行变化,更应把本身较为枯燥的社保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幽默活泼,从而提升员工对社保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使其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加。

第三,要建立并完善企业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企业在社保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广大企业在工作中越来越多用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我国社保部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和优化工作。因此茶企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大硬件、软件以及人才上的投入,建立起安全高效、符合标准的社会保险计算机系统。同时,还要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做出优化设计,以此来实现社保日常事务全程信息化。

第四,企业要加强社保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建设。从现实看,我国的茶企大多为私企,因此在编制社保岗位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到科学合理。一方面,要对社保工作的机构和岗位进行合理编制及分类。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一些先进企业的经验,即将社保岗位分类业务、财务、规划监督这三大类。业务类的职工主要负责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社保政策,为员工办理社保业务,建立完善和维护企业内部的社保信息系统。财务类的职工主要负责社保机构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确保企业社保工作的资金安全和正常运转。规划监督类的职工,主要承担的是企业员工社保工作的运筹、谋划、协调、决策、调整和监督等工作,其工作较为重要,可以说是企业社保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舵手”。

第四,要设立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准入门槛,以此来保证企业社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达到这一要求,就要摒弃一些茶企以往那种“任人唯亲”的选人用人机制,不能让企业陷入家族式管理模式。因此,就要制定相应的岗位招聘标准,并通过笔试、面试、试用考核等进行严格筛选,以保证社保管理人员用人过程中的公正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王 岩(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工作
社会保险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