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以茶文化为例

2017-02-03李晓琴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曹文轩真善美儿童文学

李晓琴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 451000)

儿童文学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以茶文化为例

李晓琴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 451000)

大众文化的发展导致社会各行各业明显趋势于商业化、娱乐化,儿童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导致儿童文学创作越发远离“真善美”审美意境,也过早地接触成年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结合当代茶文化研究热潮,笔者尝试分析茶文化融入儿童文学创作的可行性,希望纠正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商业化、娱乐化的风气,让儿童文学回归“真善美”的语境中。

儿童文学发展;茶文化;现状;未来

当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儿童文学畅销书也日渐增多,杨红樱、曹文轩、郑渊洁、沈石溪等等作品深受为少年儿童的喜爱,但身处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的大众化时代,娱乐是这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这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商业、娱乐等时代痕迹,导致儿童越发远离经典语境,也过早地接触成年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基于儿童文学创作的社会现状,结合当代茶文化研究热潮,笔者尝试分析茶文化融入儿童文学创作的可行性,希望纠正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商业化、娱乐化的风气,让儿童文学回归“真善美”的语境中。

1 儿童文学发展现状

我国儿童文学发展起步较晚,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引入,各种书籍开始被译介到中国,直接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作为我国最早的近现代儿童报刊《小孩月报》(而后被改名为《开风报》)虽仅出版了40期,但翻译了不少西方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伊索、莱辛等作品,如《狮熊争食》、《蚕蛾寓言》、《蛇龟较胜》、《狗的影》、《牛蛙寓言》[1]。到了民国时期,当时的有识之士如鲁迅、周作人、叶圣陶、冰心、黎锦晖等人不但积极参与西方儿童文学的翻译与介绍,而且积极参与儿童教育以及儿童文学本土创作,鲁迅的《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等文章对现代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教育有着指引作用。叶圣陶用幻想题材与现代小说的笔调创作的《稻草人》,体现成年人世界的无奈与凄凉。黎锦晖、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以“真善美”为基调,既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层次,又具有浓厚的文学底蕴,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国情,儿童文学创作明显带有“红色”意味,艺术性趣味降低不少,但该阶段的创作也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进入繁荣期作好准备。儿童文学家们越发认识到前一阶段创作的问题所在,这一时期儿童文学作品艺术性明显提高,宗璞的《吊竹兰和蜡笔盒》、方国荣的《彩色的梦》、曹文轩的《古堡》、郑渊洁《舒克与贝塔》。不仅如此,儿童散文、儿童诗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这一阶段被认为是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期。[2]但繁荣的背后却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儿童文学作家标新立异,刻意塑造个人风格,而脱离儿童文学的文学性、艺术性等要求,导致不能真正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我国儿童文学批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儿童文学发展方向、儿童文学与整个文学教育系统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使得儿童文学形成自己的“小天地”,不仅如此,由于当代大众娱乐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发展,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娱乐化、商业化色彩较为浓厚。杨红樱掀起了儿童文学畅销书的热潮,使得儿童文学的市场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3]其“马小跳”系列从2010年至今已发行了近两千万册,从商业角度来讲可谓是一大成功,但从其作品本质与内容来说,与冰心时代的以“真善美”为基调的儿童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差距。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以校园轻喜剧为基调,在商业文化思维习惯与营销模式的引导下,根据青少年心理特征,将青少年碰到各种生活问题、生理问题等融于作品中,用一种接近于成年人的方式讲述故事,只为博得读者的嫣然一笑,而缺失了深厚的文学底蕴。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文学创作是否应该跟随着商业市场的脚步?曹文轩做出了回答:“儿童文学家肩负着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儿童文学家要对民族负责,对人类负责,儿童文学作家理应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审视自己笔下的每一个字,为提高民族的质量以至人类的质量做出贡献。”[4]曹文轩也对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由于市场经济、商业文化、功利主义以及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缺失文学底蕴而感到困顿不安。儿童文学创作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从曹文轩的话语明显提出了让儿童文学创作应该充满文学底蕴,应该包含着深刻“真善美”的审美意境。那么如何做到这些?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茶文化角度进行创作,将茶文化融入儿童文学创作中,下文将详细分析。

2 儿童文学创作的未来发展——追求“真善美”道德审美

2.1 茶文化内涵

古代先哲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融入茶叶生长种植、泡饮等过程中,进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茶文化以及茶道精神,并将其视为形成中国人性格、精神的准则。唐朝刘贞亮明确提出饮茶十德:“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台湾教授吴振铎用“和、清、静、怡、真、俭”来概括茶文化基本精神得到广泛的支持与认可。笔者从儒释道角度简要分析茶文化的内涵。

儒家礼仁思想体系之下,突出中庸之道,中和之美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优美的饮茶环境中,体会着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的茶之自然本性,欣赏着茶经水冲泡后带来的甘甜清香……,进而在艺术化的品茶过程中,锤炼道德品质,修炼心性。[5]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指引人们必须要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也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进而达到物我合一最高境界。在这一思想赋予茶文化宁静致远、自然朴素等高尚的精神境界。佛教尤其是禅宗佛学注重顿悟内省,明心见性等思想,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之意蕴融于茶文化之中,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修炼心性的内涵。可以说,在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茶文化形成了“和、清、静、怡、真、俭”精神内核,启发饮茶者的智慧与良知,塑造“真善美”的美好境界。[6]

茶文化以其博大精神的内涵,专注于“真善美”之人性道德的锤炼,是千百年来文人追求的至高境界,也使其在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依旧受到世人的尊重与追求,形成了当代茶文化研究的热潮。笔者结合儿童文学创作缺失文化底蕴,缺少真善美的人文关怀,尝试将茶文化融入儿童文学创作之中,旨在为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2 茶文化融入儿童文学创作

2.2.1 以茶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为创作题材

茶文化内涵丰富,其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千姿百态,涵盖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领域,既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物质文化及雅俗共赏的精神文化,也是当代流行的休闲文化,这就为茶文化题材融入儿童文学创作提供现实基础,而且茶文化博大精神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也是现当代以及未来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儿童文学创作可以以茶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创作内容,比如作为茶馆作为故事发生地展开情节,茶馆,作为茶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其既是当代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又是被赋予社会文化的象征性的意义与内涵。20世纪的文学家如鲁迅、周作人、老舍、沙汀等人都将茶馆作为小说故事发生地创作了一部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蕴藏着宏大的主题思想内涵。这些优秀的文学家透过茶馆中人与事折射出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的问题以及对国民性的批判,可以说茶馆是文学中重要民族文化意象,其是一面镜子或一扇窗户,也是连接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也有对英国下午茶文化的场景,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中很少借助茶文化的题材,如何将茶馆融入儿童文学创作中,如何将茶艺表演、茶歌舞等融入儿童文学创作家,或者以茶文化题材内容创作儿童文学故事,我想在当代缺少“真善美”的儿童文学创作的现状中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正如曹文轩所言,儿童文学创作肩负着人类民族性格与精神的塑造,中国茶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性格与精神塑造的重要途径,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历程也证明了茶文化重要的精神力量,值得当代儿童文学家深思。

2.2.2 将茶道精神作为儿童文学创作主题思想

以“和、清、静、怡、真、俭”为内核的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藏在茶艺表演、茶事活动之中,形成了雅俗共赏文化性质,既有以茶言志、以茶交友的文人追求,又有以茶待客的礼节之道,还有各种不同的茶礼俗、风俗,饮茶习惯等等构成茶道精神内涵,指引着中国世世代代人的道德修养与心性锤炼,也利于塑造儿童中和、勇敢、正直、愉悦、节俭等的高贵品质,构建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摒弃了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在高雅的饮茶环境中熏陶儿童的思想,将艺术美与道德美一并带给儿童。

3 结论

儿童文学创作发展关乎着儿童教育的问题,甚至映射了整个民族的发展,但当前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较多地受到商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腐蚀,表现出商业化、娱乐性特征,不利于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儿童文学未来发展应当重拾“真善美”道德思想与审美价值,茶文化以其深厚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和、清、静、怡、真、俭”的审美理念,塑造儿童良好的道德思想,激发幼儿心灵“真善美”的美好情感,这应该是每一个儿童文学家的职责。

[1]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47.

[2]谭旭东.简析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与现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6):8-12.

[3]方卫平,赵霞.商业文化深处的“杨红樱现象”——当代儿童小说的童年美学及其反思[J].当代作家评论,2012(5):140-149.

[4]曹文轩.我和中国的儿童小说,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M].21世纪出版社.1998:40.

[5]孙长龙.谈陆羽《茶经》的儒学思想.福建茶叶.2015(5):67-68.

[6]魏登云,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2014 (36):86-87

“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儿童文学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研究【172400410156】

李晓琴(1983-),女,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猜你喜欢

曹文轩真善美儿童文学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两袖清风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