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欧茶文化差异
2017-02-03李静
李静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欧茶文化差异
李静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十堰 442002)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日益成熟,如今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整个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想要从本质上实现文化交往的理想效果,不仅需要对各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进行分析,同时更重要是认知到文化体系背后的传承过程。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内涵及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中欧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具体内涵,通过融入中欧茶文化差异分析,从而探究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欧茶文化传承融入的具体思路。
跨文化交际;中欧茶文化;文化差异;价值内涵;文化传承
当今全球逐渐形成了各自体系内涵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从跨文化交流角度看,想要实现理想的文化交流效果,其不仅需要创新茶文化理念内涵,同时还要融入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具体特点,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体系下的茶文化交流效果。
1 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内涵及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值得英语教学的学习,两者的结合既能够让中国本土文化走向世界,也能够让英语教学更加适应中国人的学习,从而在中国发展的更加完善。茶文化带给语言交流活动的具体影响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将历来的茶文化的精髓都导入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两者的融会贯通不仅让英语教学开拓新的领域,更使得茶文化的未来发展得到支持。
传统茶文化与本土文化研究结合的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体系融入。从中欧文化交流融合的具体发展趋势看,多元文化交往正是世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内涵,而想要实现茶文化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就不能脱离文化交流与应用的客观环境和趋势,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跨文化体系下的交流效果。
对于当今跨语言交流研究活动来说,茶文化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能够使得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更加本土化,而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完美融合更使得茶文化体系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对中欧各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茶文化体系作为世界上理念应用最成熟的语言内容,想要在我国实现系统化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借鉴本土的文化,并与其结合,从而实现文化融入的理想效果。
2 中欧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具体内涵
中欧茶文化都是社会大众在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体系,通过对中欧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寻找到很多与茶及茶文化相关联元素,对于中欧茶文化传承发展来说,需要通过具体的文化理念内涵融入,从而实现中欧茶文化的交流融入。我国有着成熟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在茶叶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体系中的重要习惯之后,饮茶与茶叶逐渐与整个文化体系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立内涵的茶文化体系。在全球文化交往日益成熟的今天,茶、茶文化及文化体系逐渐融入这一地区,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内涵的文化体系。
具体而言,在不同文化体系下,想要实现理想的文化交流效果,不仅要注重将各种不同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认知到不同文化体系对应下的文化内涵和理念,所以可以说,跨文化交流活动从根本和基础上来看,就是不同文化意识内涵下的交流活动。想让中欧茶文化交流活动实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认识到中欧茶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差异和内涵不同,跨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一种多元文化体系下的不同语言交流活动,想要实现理想效果,从根源上我们需要全面认知到两种文化体系下的具体差别和内涵,尤其是要认识到不同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其受到自身文化体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所以,中欧茶文化体系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欧洲茶文化形成于近代社会,该茶文化体系在具体的形成过程中,逐步从贵族生活融入社会生活,所以在欧洲茶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贵族生活气息,而我国茶文化体系则有着自身的不同点,我国茶文化是在唐朝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整个茶文化体系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化大众习惯之后,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内涵,因此,在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更为丰富全面的大众生活理念,所以想要实现中欧茶文化跨文化交流的理想效果,就必须结合茶文化体系下的形成背景和具体的内涵特点,从而实现理想的交流效果。
实际上,中欧茶文化体系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所以,在多元文化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想要实现理想的交流效果,就需要对其中所存在的差异和特点及应用,欧洲茶文化,无论其形成的时间,还是其中所具有的理念内涵,都与欧洲文化本身有着很大关联,其不仅形成时间与我国传统文化不同,更重要的是,茶文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地区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人们饮茶习惯的不同,实际上也决定了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不同。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在该时期正是茶及茶叶产业的初步形成时期,无论其社会生产力还是饮茶氛围都相对较为薄弱,而我国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其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茶文化交流效果,就必须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形成全面准确的认知,通过寻找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实现中欧茶文化交流的理想效果。
3 中欧茶文化差异分析
中欧两地都在饮茶风气不断推广过程中,该饮茶习惯逐渐与社会大众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体自身特色的意识内涵。中欧茶文化体系有着深远的应用历史,无论是其中所具备的茶文化资源,还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要素,都有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传统茶文化内涵也是我国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我国茶文化体系理念融入欧洲各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全球文化交流发展成熟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整个茶文化体系有着丰富完善的应用历史。目前多元文化传承发展日益成熟,如今在茶文化交流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结合两者的文化差异性入手,通过有效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从而实现理想的交流效果,当然,在跨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基础在于认识到文化内涵的差异性。中欧茶文化虽然都是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体系化内容,但是从根源上,其都有着自身特殊性。
中欧茶文化体系从根本上看,存在着十分极大的区别,整个茶文化体系与传统文化之间都有着内涵理念上的互动与共促关系,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还是其中所应用的茶文化元素,都是在目前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内容。通过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题型及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着丰富完善的物质元素以及精神价值理念内涵,特别是当前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丰富完善的价值规则和行为规范,所以,想要对我国整个茶文化体系资源进行系统化传承和应用,就必须深刻认知到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通过系统化创新和应用,从而实现理想的茶文化交流效果。
欧洲地区是世界上文化发展、经济发展都极为先进的地区,通过对欧洲文化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欧洲文化体系中,有很多我国文化的色彩融入。结合欧洲文化的理念内涵,我们能够感受到中欧文化交流的具体元素。随着当前多元文化交流发展日益成熟,如今探究中欧文化之间的异同,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探究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从而探究跨文化体系下中欧茶文化的传承思路。
4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欧茶文化传承融入的具体思路
事实上,在跨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并非简简单单的文化交流和意识内涵融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实现了文化元素与价值理念的全面融入,中欧茶文化不仅反映了展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实现了文化体系的具体传承与发展。当前整个文化体系的交流发展状况,不仅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一种跨文化融入,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中欧茶文化的理想交流效果,就必须将具体的文化内涵氛围融入到整个文化体系中。
在当前多元文化发展历程背景下,如今茶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中欧茶文化作为当前整个世界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和关键,想要实现理想的文化交流效果,就需要认知和应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需要寻找到,中欧茶文化之间的融合点,通过寻找到该融合点,两者文化资源的系统化结合,从而实现中欧茶文化跨文化交流的理想效果。
将中欧茶文化传承融入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丰富文化交流元素,优化文化交流过程的重要阶段,创新跨文化交流的形式,其不仅能够全面认知中欧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别和不同,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于中欧茶文化来说,想要实现其创新融入,必须结合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差异,通过创新与优化,从而实现整个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
当然,在当前中欧茶文化交流发展日益成熟背景下,想要实现中欧茶文化体系的理想传承与融入,就必须使得我们在全面认知茶文化差异性基础上,通过细化两者文化体系的价值不同,结合多元文化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和基础,从而为中欧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当然,认知其传承载体和传承关联性,就极其必要。
5 结语
在当前多元文化交流过程中,跨文化交流是其中重要的特点和内涵,而无论是两者不同产业体系的基础内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都是在当今多元文化价值理念体系下想要实现理想效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结合跨文化交际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来看,其文化理念内涵上的区别,正是其开展跨文化交流理想效果的基础。
[1]李茂林.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差异对影视翻译的影响[J].翻译论坛,2014(2):56-63.
[2]郭继东.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9):141-144.
[3]徐惠娟.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口译[J].科技信息,2015(8):89-93.
[4]叶长缨.中华茶文化在中学的推广实践及效果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8-62.
[5]谷婷婷.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1):98-102.
十堰市社会科学项目“武当文化符号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表现力研究”(16S056)的研究成果。
李 静(1979-),女,陕西宝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比较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