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茶叶养身与中医结合的翻译研究

2017-02-03程颜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功效茶文化茶叶

程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传播学视角下茶叶养身与中医结合的翻译研究

程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

茶叶源于中国,在中国拥有近5000的历史,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被发现的,因此茶叶本身就具有一定养身功效。千百年来,中国人将茶叶视为中国的国饮,这就是因为茶叶不仅生津止渴,口感醇正,而且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提神醒脑的作用。自古以来,茶叶与中医之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茶叶在世界范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东方古老的茶叶与中医产生了兴趣,茶叶养身以及中医文化也随之远播海外。在文化全球化的推动下,茶叶养身与中医结合的翻译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中国茶叶以及中医在国际上的地位,深入研究其翻译对策,以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阻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基于传播学视角,对茶叶养身与中医结合的相关翻译进行几点研究。

中医;茶叶;养身;传播学

中医和茶叶一样,其发源地都是中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与医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茶叶与中医之间,本身就有着不解的渊源。传播学视角下的茶叶养身与中医结合翻译,更加侧重于茶叶、中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翻译具实用性。研究传播学视角下的翻译对策,对树立中医威名,提升中医的国际地位,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借助茶叶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发展中医文化,传播中医医术,提升中国在世界医学领域的影响力。

1 中医国际推广的可行性和困境

中医在对不同疾病进行治疗方面有其独有的功效,由于其天然药物的特点,在治愈疾病的过程中,并不会对人体造成过多的伤害,同时也能够攻克多种疑难杂症,因此中医在治疗和推广的过程中,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信赖。中医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在得到诺贝尔医学奖的认可以后,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中医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医学专家智慧的结晶,其内容的丰富和结构的严谨,确保了中医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中医文化集合了我国多种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道家的“重人贵生”的思想理念。中医还对道家的阴阳说有所记录,《黄帝内经》中曾有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通过对人体进行阴阳调和,能够保证人体处于正常的肌理状态,避免阴阳失调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道家对“相生相克”的思想更为深刻,这些文化都被中医文化所涵盖,因此中医文化可为多种文化的精髓。在对中医文化进行宣传的过程中,需要更有针对性,以治疗各种疾病为基础,追求一种养生、养性、养心的思想境界。用科学的角度对待中医文化,保障中医文化能够在全世界得到认可,进一步推广中医文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医文化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和传播渠道,在被全世界认可并接受的同时,其传播速度也甚是惊人。

虽然中医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特殊的影响,但是中医对英语的匮乏,让存在较大文化差异的东西方,无法快速地对中医文化进行推广。交流的困难阻碍了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进程,能否有效地消除“文化折扣”产生的障碍,尽可能的在保留原有文化内容的前提下,让中医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是中医文化翻译工作者的重点攻克方向。

2 茶叶养身体的相关分析

作为一种流传甚久的饮品,茶水早在战国时期就曾被载入文献。随着后期丝绸之路的兴起,茶叶被人们从原产地大量的运往其它地区,中国的饮茶之风由此盛行。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饮茶习惯的养成促使文化内容更加完善。到了后期,茶叶被传入欧洲,西方国家从此对茶水爱不释手。尤其是英国,荷兰等地区,更是形成了其独有的茶文化。

茶自被发现传播至今,为了让茶文化被西方国家所了解、学习,翻译工作者需要注重每一个环节,在尊重原有汉语文字意义的基础上,要充分地表达出茶文化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内涵。茶还有一定的医学功效,对人体起到一定的养生作用。《茶经》作为一部记录茶文化的主要典籍,对茶水中所具有的养生功效也进行了相应的记录,因此学者在翻译时可以在中医文化的指导下,完成对与茶有关历史文献的翻译过程。

茶水还具有一定的护肝功效,比如:杜仲雄花中的大量氨基酸、生物碱、矿物质元素,能够有效地对人体的营养成分进行补充。茶水在养肝护肾的同时,还能起到安眠、通便等效果。适当的在茶水中加入少量的枸杞,能够更好地发挥枸杞的清肝明目、滋阴补肾的功效。由此可见,茶文化之所以被代代继承、广为流传,有着纷繁复杂的原因。

3 茶叶养身翻译在中医国际推广中的“桥梁”作用

在分析了中医国际传播困境发展,以及茶叶养身的相关分析后,下面对茶叶养身与中医结合的翻译情况进行分析:

3.1 “茶”文化和中医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将茶文化与中医文化相结合,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能够确保我国的优秀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茶文化与中医文化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二者在《神农百草经》中也有相关的记录,神农尝遍百草中毒以后,饮用茶水而得以解毒,由此可见,茶的医药功效十分明显。林洪曾在《山家清供》中提到,茶具有一定的安神、明目的功效,其药用价值非同凡响。由于茶文化的不断完善,以及多方面精神文化价值内容的不断补充,确保了茶文化内容更加丰富。茶文化中涵盖了佛家、道家以及儒家的精神思想,这些主流思想的存在也加大了茶文化的传播力度,让茶文化与中医文化结合以后的内容更容易被认可。

3.2 “桥梁”作用

由于中医文化需要在国际上进行推广,因此其文化背景和翻译内容需要记录完全,避免让“文化折扣”这一情况阻碍中医文化的宣传进程。准确的翻译能够有效地消除“文化折扣”造成的影响,恰当准确的翻译内容能够有效地对中医文化进行宣传,确保中医文化的内容更加真实、详细。目前,针对中医文化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供参考的典籍数目较少,这个原因导致了中医翻译的进程十分缓慢。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无法科学、合理的对中医文化原文进行翻译,翻译内容的不完整以及翻译结果的不准确,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文化的传播速度。人们知道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借鉴《茶经》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中医文化的翻译有所帮助。翻译过程需要遵守一定的翻译原则,避免习惯性翻译让翻译内容失真,这就需要译者在进行翻译之前详细阅读与中医文化有关的文献,不断调整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利用网络搜集大量与翻译有关的资料,在尽可能尊重原作者书籍本意的前提下,让中医文化的翻译结果更容易被西方国家所接受和认可。

综上所述,不难判断,以茶文化翻译为基础,借鉴其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能够对中医文化的翻译起到“桥梁”作用。首先,我国针对茶文化的翻译文献较多,在翻译内容和翻译方法的使用上有着丰富的翻译经验,既可以消除中医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折扣”的情况,又可以以茶文化翻译原则和策略为基础,让中医文化的翻译结果符合西方文化的阅读特点和阅读习惯。中医文化翻译的难点是其中的专业术语,无法准确地利用英语进行表达,这也是中医文化无法快速在国际上进行推广的主要原因,也间接的体现了我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茶文化与中医文化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点,且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借鉴茶文化的翻译技巧,在进行中医文化历史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参考对茶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翻译技巧的使用方法,适当改变翻译模式,并应用到中医文化的翻译方法上,让翻译结果更容易在国际上进行宣传。

我国积累了关于茶文化的宝贵翻译经验,将这些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应用到中医文化的翻译上,可以有效地确保中医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架起“文化”桥梁,将应用于茶文化的翻译技巧进行适当改变,从而满足中医文化的翻译方法,确保尊重与中医有关历史文献的前提下,增加翻译结果的可信度。

3.3 发挥策略

由于我国的茶文化与中医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翻译时译者可以将二者的翻译方法共同使用,较为成熟的翻译方法既可以避免翻译内容的不完整,又能保证翻译速度和翻译质量,由此可见,茶文化与中医文化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以茶文化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为基础,在充分发挥茶文化“桥梁作用”的前提下,翻译团队需要改变原有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法,让中医文化与茶文化的作用能够快速被西方人所熟知。首先,充分讨论佛家、道家、儒家等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作用,将这些思想加入中医文化的翻译中是否也同样可行。《茶经》对茶的功效做了相应的介绍,其中对茶的药用功效也做了记录,比如其中所描述的阴阳和谐的道理,这与中医上所讲的阴阳“相生相克”的理论不谋而合。发现茶文化与中医文化的这种共性以后,译者可以适当的借鉴茶文化的翻译技巧以及其思想的理解方法,适当转变对中医文化的翻译方法,能够保证中医的文化内容翻译的准确;其次,翻译时需要注意词语的使用,既要避免出现语句歧义的情况,又要保证翻译结果不会产生语言文化的冲突。由于中医的许多术语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英语,因此让译者的翻译工作更为艰难。在进行“茶”名称的翻译过程中,可采取音译或直译的翻译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适当的应用于中医文化的翻译理念当中,尽可能弥补翻译方法空白的前提下,让中医文化的翻译内容更为充实,也让翻译结果达到西方国家满意的程度。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茶叶养身,中医以及相关翻译的分析能够发现,不管是中国医学,还是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过程中,都会遭遇一定的阻碍,为了能够铺平传播的道路,合理的将两者结合,深入研究其翻译对策,对中医医学以及茶叶养身等方面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通过文本的研究,能够相关的学者以及翻译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1]师旭亮,张小皎,赵冉.“茶”文化翻译在中医国际推广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6(3):271-272.

[2]吴宁.中国茶文化与中医文化的渊源与联系[J].环球中医药,2016(11):1424-1426.

[3]丛立,高红.中医药专业术语翻译管窥[J].中医药学刊,2011(3):269.

[4]吴玉冰,魏飞跃.浅谈中医茶疗史[J].中医药导报,2010(2):4-6.

[5]赵睿,徐星航,徐凌川.安化黑茶药性及其部分功效之中医理论解读[J].农业考古,2014(2):263-265.

[6]肖小惠.浅谈茶的中医养生作用[J].光明中医,2012(3):587-588.

2016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6YYB08)

程 颜(1971-),女,吉林扶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翻译和ESP课程。

猜你喜欢

功效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