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2017-02-03樊元元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学茶艺英语翻译

樊元元,王 玉,闫 冰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樊元元,王 玉,闫 冰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茶艺文化底蕴,与茶艺相关的活动非常多。在对外展示中国优秀茶文化的过程中,茶艺活动的作用非常显著,要想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就必须真正将茶艺活动的魅力发挥出来,让更多的外国人感受到。但由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极具中国特色的茶艺活动很难被外国人真正理解,此时,就必须借助英语对中国茶艺活动进行翻译,茶艺英语即应运而生。对茶艺英语的研究,有助于使中国茶艺活动的翻译更加准确、生动,有助于拉近外国人和中国茶文化的距离。基于此,本文对当前茶艺英语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指出了几点未来茶艺英语研究发展的趋势,希望对相关的茶艺英语研究工作者有所启示。

茶艺英语;现状;发展趋势

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国茶文化的外化形式表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和外国各领域尤其是文化、旅游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的茶艺文化得以逐渐走向世界,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从当前来看,茶艺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对外宣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途径与手段。但从实践情况来看,茶艺活动单单靠视觉是无法充分表现其魅力与内涵的,必须配以英语解说,即茶艺英语,茶艺英语的表达越是准确,越是生动,越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就越能获得国外友人的认可,赢得更佳的翻译效果。这也正是茶艺英语研究的目标,即通过更好的翻译方式、更佳的翻译策略、更符合英语表述习惯的翻译手段,充分展示中国茶艺活动的本身魅力,推动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

1 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亮丽璀璨的明珠。中国的茶艺活动早已有之,并在中国茶文化的体系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中国的茶文化所吸引,开始关注中国的茶艺活动。这是中国茶艺活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但很多外国人虽然对中国茶文化有所了解,但基本不饮茶,更不懂中国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因而如何在茶艺活动当中带领其领略中国茶艺活动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成为了一个难题。此时,必须通过更加科学的茶艺英语研究,找到最佳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将我国茶艺活动中的文化内涵、文化理念更好地传达给外国人。这正是茶艺英语研究的初衷和基本目标。

自陆羽《茶经》诞生以来,饮茶逐渐从一种生活习惯演变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茶事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1200多年的历史。虽然中国茶艺活动非常兴盛,给予国内外的影响也很大,但是与之相配套的茶艺英语研究却起步较晚。虽然茶艺英语领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茶艺英语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开始有计划地培养一些专业的茶艺英语人才,但真正具备高度专业性的、与翻译学理论和中国茶文化理论紧密衔接的茶艺英语研究却少有参与者,目前中国茶艺英语的系统性研究仅仅在某些高校的茶学专业中存在,对茶艺英语的研究、挖掘力度较小,所取得的效果也非常一般。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茶艺英语的研究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参与人数少、发表文献少。在不开放、不系统的研究环境中,茶艺英语的研究鲜有人知道,更别说受到重视,从而导致真正能够参与到茶艺英语研究当中的专业学者较少,仅限于某些高校茶学专业中对茶艺英语有爱好的教师、教授,这样的研究现状不利于茶艺英语翻译水平的提升和发展,直接导致国内关于茶艺英语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基本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文献中对“茶艺”这一概念的理解仅限于茶学范畴,而未能进入文化领域。二是研究阻力较大,主要是跨文化和跨语言阻力。中国茶艺活动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活动形式,对中国文化了解很多的中国人尚且无法完全读懂茶艺活动的内涵,更别说跨文化、跨语言对茶艺活动进行理解的外国人,这给茶艺英语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研究人员不仅需要研究如何通过英语准确表达茶艺活动的内容,还需要注重通过英语传达茶艺活动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这直接给茶艺英语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并且对研究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三是对茶艺英语研究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国的茶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茶艺活动这一高效率的窗口,茶艺英语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茶文化跨语言传播的角色,市场对茶艺英语从业者即茶艺师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很多接待外国人的茶馆也开始招聘茶艺师,而茶艺英语研究可以充分提升茶艺师乃至其他茶艺从业者的茶文化翻译能力,因此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对茶艺英语研究的需求可谓“迫切”之至。

中国茶艺英语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并且缺乏足够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撑,导致茶艺英语研究发展较慢。但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随着人们对茶艺活动的关注度的提升,茶艺英语的重要性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茶艺英语的研究形势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2 我国茶艺英语研究方向

2.1 以宣传为目的的茶艺英语研究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对茶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友人在接触茶艺活动和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茶艺英语人才对中国的茶文化做出讲解,而为了提升茶文化的对外宣传效果,我国在茶文化的研究中需要将推动茶文化传播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只有如此,我国茶文化才能够以茶艺英语为载体,被更多的国际受众所了解。

2.2 以教学为目的的茶艺英语研究

无论是在英语专业教学还是茶艺专业教学中,茶艺英语都能够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当前,以教学为目的的茶艺英语研究是茶艺英语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这一方向的研究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的明显和复杂,如茶艺英语课程的课程规划欠缺统一性、欠缺统一教材、欠缺严格的考核机制、欠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等,这些问题也为茶艺英语教学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2.3 以翻译为目的的茶艺英语研究

中国茶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而如何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更好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如何对中国茶文化中的“信雅达”等抽象的思想做出具体的描述,是茶艺英语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方面,我国茶艺英语研究需要从翻译角度做出充分的考虑,从而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奠定重要基础。

3 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的发展趋势

从茶文化领域的理解来看,茶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艺包含了从茶叶种植、采摘、制作到泡茶、饮茶、鉴茶等全部的茶事活动内容;而狭义的茶艺仅仅指的是在茶道精神的基础上追求饮茶过程中的自我精神实现的专门茶事实践,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当前,我国茶艺英语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狭义的茶艺上,在未来,茶艺英语的研究从狭义茶艺向广义茶艺转变将是一种基本趋势。在此,将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2.1 研究人员的专业化

茶艺英语研究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具备基本的茶文化知识,也需要具备充分的英语翻译能力和翻译经验,这对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是跨领域的要求。目前,从事茶艺英语研究的人士不仅少而且专业能力较为缺乏,导致茶艺英语研究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从CNKI数据库中相关的茶艺英语研究文献来看,茶艺英语研究方面得到的文献相对很少,并且研究内容范围小,未取得较大的茶艺英语研究突破。在未来,随着茶艺英语受到的重视更大,茶艺英语研究领域将会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将是茶艺英语研究的一个基本趋势。一方面,在高关注度和获取研究成果的强烈欲望的推动下,更多懂翻译、懂文化的高端人才尤其是高校教师人才将参与到茶艺英语研究当中,充实茶艺英语研究领域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在专业英语翻译领域和茶文化领域有足够发言权的人将更多地站出来,对茶艺英语研究进行指点、评述、引导,这也会间接增加茶艺英语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将茶艺英语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种研究人员专业化的大趋势下,以往研究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难题,将逐步被克服,翻译领域和文化领域的新兴元素、理念也将进入茶艺英语当中,使茶艺英语迸发出更强的活力与魅力。

2.2 研究内容的扩大化

目前,茶艺英语在业内的定位是“专业用途英语”,因而对茶艺英语的研究内容,多数人都习惯性地将其缩小,寻求“点突破”,而非“面突破”。随着研究实力的增加以及研究领域的发展,未来茶艺英语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将逐步扩大,对茶艺英语的应用产生更加全面的指导性作用。在大学茶艺英语的相关教材如《茶学专业英语》、《茶艺英语》中,可以看到其中陈述的内容主要是茶学常用词汇、茶艺接待礼貌用语、茶艺解说等,呈现的内容相对具体、形态化,而没有涉及到茶艺英语翻译的可行技巧方面,这不利于学生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进行变通应用。随着茶艺英语研究的发展,茶艺英语研究将从形态化向技巧化偏移,注重对茶艺英语翻译工作者翻译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提升,而非记忆性的英语词句积累。此外,在广义的茶艺概念下,茶艺英语研究的着力点将逐步扩展到与茶艺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与茶艺相关的多方面内容都将更好地用英语呈现出来,实现翻译和文化的更高层次的衔接,这将非常有助于外国人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茶艺文化的魅力和真正内涵,产生对中国茶艺文化乃至茶文化的全面理解。

2.3 研究结果的课程化

茶艺英语的研究成果,如果仅仅靠发表几篇文献,是无法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必须将其转化为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授课内容,才能将其价值传播出去,让新的、后备的从业者吸纳其精华,实现茶艺英语行业综合水平的逐渐提升。研究结果的课程化,是一个基本的趋势,也是必然的结果。目前,高校茶学课程中茶艺英语教学存在过于主观、较为随意、缺乏实践的情况,茶艺英语研究结果的课程化,将是高校茶学专业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高校茶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正是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急缺的人才,在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培养效果较差的情况下,茶艺英语研究结果的课程化,将给高校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直接推动高校茶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进步,提升课程内容的含金量,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提升后备茶艺英语翻译人才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带入感。研究结果的课程化,将进一步充实高校茶学专业教学的内容体系,以往靠突击、靠取巧获得茶艺师资格证的行为将行不通,学生必须扎扎实实掌握足够的茶艺英语翻译功底,才能赢得茶艺师资格证并获得行业的认同,这对于茶艺英语翻译领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也将直接推动未来的茶艺英语从业者真实专业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基于我国是茶叶大国、茶文化底蕴深厚的现状,以及我国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迫切需求,茶艺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艺英语研究工作不可或缺。在诸多的行业英语中,茶艺英语的翻译难度是较大的,因为不仅对翻译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展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内涵,这给茶艺英语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从目前来看,我国茶艺英语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所取得的成果也寥寥无几,但从长远来看,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无论是在茶艺英语研究队伍方面、茶艺英语研究内容方面,还是在茶艺英语教学、茶艺英语人才培养方面,都将获得较大的发展动力。

[1]李泉洁.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述评[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1):91-95.

[2]林艳.茶艺解说同声传译实习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李丹,巢劲云.文化介入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11):50-51+58.

[4]李丹,巢劲云.茶艺翻译的文化图式建构策略[J].宜春学院学报,2011(10):108-110.

[5]王建辉,蔡银.术语学视角下茶名英译的规范化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96.

[6]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樊元元(1984-),女,河北藁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王 玉(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闫 冰(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茶学茶艺英语翻译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茶艺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