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探讨高校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2017-02-03高蕊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艺茶道饮茶

高蕊

(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曲靖 655000)

基于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探讨高校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高蕊

(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曲靖 655000)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茶德、茶道和茶艺。本文在介绍茶文化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对茶文化与音乐教育关系、音乐教育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茶文化精神下高校音乐教育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茶文化;核心精神;音乐教育;文化价值取向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涉及众多文化要素。同时茶文化的传承中音乐充当了重要载体,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也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1 茶文化核心精神

茶起源于我国,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在我国普遍流行,茶是我国的国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仅利用了茶的自然属性,更是认识到了茶的精神属性,形成了一系列思想。茶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精神是茶德、茶道和茶艺。

1.1 茶德

所谓茶德就是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关于茶德具有不同的表述,但概括起来可以用“理、敬、清、融”来体现。“理”就是指通过品茶,保持理智和气。实际中,两个人通过饮茶,以茶为媒介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在经济活动中通过饮茶可以增强商谈氛围;双方有了矛盾,可以通过饮茶促进和解;通过饮茶可以益智醒脑,激发思维。“敬”是指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古往今来,用茶待客是基本的礼仪,日常中以茶会友更显得格调高雅。“清”是指廉洁清白,清心健身;清的另一方面是指通茶清心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融”就是指祥和融洽,和睦友好。

1.2 茶道

所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是一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感受。茶道其实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和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的基础是茶性,而茶性最主要是净、静、敬。通过品茶,感悟人生的道理,从茶推及到人。茶道主要是“心净、心静、心敬”。“心静”就是要心地纯净,心无杂念,要坚持做人的操守,加强自身修养。“心静”就是指内心平和理智。茶水与其它饮料的最大区别,就是茶可以让人清醒,因此茶也被佛、道家作为去除浮躁,静心修炼的常用饮品。“心敬”就是要存感恩之心,真诚待人,公平处事,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

1.3 茶艺

茶艺是指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和统一,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目前,对于茶艺理解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把日常茶事活动中的过程和技巧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得日常的饮茶活动实现了艺术化,使饮茶境界提升,使茶更具灵性和美感。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与生活贴近,且富含生活情趣,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第三,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通过泡茶、品茶,感悟人生,净化心灵。第四,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融合了传统文化精华,也借鉴了国内外其它艺术形式,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2 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茶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其传播中音乐是重要载体,许多茶文化内容都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进行传播和传承。在古代音乐伴奏是饮茶的一种风尚,茶文化与音乐密不可分。茶文化与音乐结合最著名的表现形式就是采茶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茶文化在世界的风靡,大量的现代采茶歌出现。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采茶歌,实现了对茶文化的诠释和发展。茶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融合具有坚实的基础。

2.1 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超越了民族、国家和语言的界限。一首好的音乐可以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在心里产生共鸣。茶作为一种饮品,和音乐一样不受国家、民族和语言的限制,只要有心去品赏,都可以对茶有独特的理解。从信息传达和接受的角度,茶文化与音乐是有共性的,因而这两种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茶文化学习中融入音乐,更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音乐。

2.2 韵律的内在共性

在茶文化中茶艺和茶歌都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茶歌本身就是音乐,自然不必说。就茶艺表演,也都基本实现了与音乐的结合。将音乐运用于茶艺表演过程,提升了茶艺的表演效果,增强了茶艺的文化内涵。同时观众通过茶艺和音乐欣赏,实现了身心的双重愉悦。这种双重愉悦的之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因为茶文化与音乐在韵律上存在内在共性。正是由于这种共性的存在,使茶文化与音乐结合之后的意蕴更为深厚,使音乐艺术得到升华,使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2.3 精神层面的共性

音乐和茶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情操都可以起到陶冶的作用。音乐是人情感的宣泄,茶文化是人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达。可以说,音乐和茶文化都是人的内心世界表达的媒介,在更高的精神层面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音乐教育使茶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而茶文化又使音乐教育的内容更加充实。将音乐教育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实现了相互的解读和提升,使音乐和茶文化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人才培养。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1 音乐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娱乐功能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历来就十分重视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同时,孔子对哲学范围内的“仁”与音乐的关系就认为“仁”是本质,“乐”是形式,足可见音乐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把“礼、乐”放在了同等的地位,更强调了音乐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另外,对于人的素养方面,我国历来注重音乐素养,往往一个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的人容易被认定是健康和渊博的人才。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完善人格。

3.2 音乐教育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道德规范作用

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规范,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这样才能使个人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并保持个人发展的可持续性。音乐往往是民风民俗的传承,在社会道德规范推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音乐对道德的规范作用在《乐记》中有大量的介绍。就是在当代,通过音乐去教化、规范人们的道德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在音乐对道德规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3.3 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音乐对民族精神的振奋,民族凝聚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许多重要历史时期,大量优秀歌曲在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著名歌曲《黄河大合唱》团结和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一致抗日,最终挽救了民族的危亡。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歌,这是音乐教育文化价值最集中的体现。

4 基于茶文化的核心精神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人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需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教育的价值取向。以茶文化精神为基础,高校的音乐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重德

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缺乏高尚品德的人,即使他的专业素养再强,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必然是受限的。高校音乐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在文化价值取向上重品德的养成。同时,从茶文化来说,不管是茶德、还是茶道,其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是强调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的品德。这些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将,都是茶文化不变的主题。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把人的品德塑造作为基础,作为文化价值取向的精髓所在,这样也就使得高校的音乐教育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4.2 尚和

茶德中的“理、敬、融”,茶道中的“心敬”,其实质就是和,可以说茶文化的核心是“和谐”,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心灵的净化,是大和谐。同时,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传承茶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坚持尚和的文化价值取向。要在音乐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用茶的温性和茶文化的和谐来感染和熏陶高校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选用与茶有关的优秀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素材,通过欣赏和借鉴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培养大学尚和的理念,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坚持尚和的文化价值取向,真正实现了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

4.3 崇俭

崇尚节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本意,更是茶文化核心精神的体现。茶文化历来强调守操、养廉、励志,都充分体现了茶文化崇尚节俭的特征。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俭意识在淡化,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中尤为明显。适应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弘扬茶文化精神,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必须注重大学生节俭意识的培养。通过茶文化的讲解,茶音乐的欣赏,教育大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深化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4.4 贵真

真就是要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茶产于自然,服务于人类,是人与自然亲和的纽带。饮茶活动以平静清醒且非功利化的状态进行人际交往,是人最真诚的表现。贵真也是茶道“心敬”的体现,坚持贵真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借鉴茶文化思想,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贵真的文化价值取向,切实使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发挥。

[1]阎妍.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关系解读[J].福建茶叶,2016,38(6):292-293.

[2]陈文贞.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11):129-130.

[3]魏登云,冉光彩.论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J].兰台世界,2014 (23):67-68.

[4]吴春岩.茶文化与中华传统修身文化的品德共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18-119.

高 蕊(1976-),女,云南罗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及钢琴教学。

猜你喜欢

茶艺茶道饮茶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艺
茶道人生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茶道六百年》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