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的变迁对陕西关中茶具生产的影响
——以耀州窑茶具生产的历史与现状为例

2017-02-03庄会秀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炉窑耀州茶具

庄会秀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陕西西安 710065)

茶文化的变迁对陕西关中茶具生产的影响
——以耀州窑茶具生产的历史与现状为例

庄会秀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陕西西安 710065)

陕西铜川耀州窑自唐代开始烧造,绵延至今仍在陈炉延续,陕西关中地区的茶风也在唐代兴起,并随时代兴衰变迁。通过对唐以来耀州窑不同时期茶具的特点与陕西关中茶文化的资料梳理发现,唐以来关中地区茶文化的变迁,对耀州窑的茶具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陕西关中;茶文化;耀州窑;陈炉窑

虽然有学者指出“生活在陕南、鄂西的古代巴人是中国最早懂得种茶、用茶的民族”[1],但有关陕西关中地区在隋唐以前的饮茶记载并不多见,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中“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唯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2]说明北魏时期,饮茶之风在北方并不受欢迎。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有“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人自怀挟,到处煮饮。”[3],说明饮茶之风是开元时期在北方流传开来的。作为唐代都城所在地,陕西关中地区虽不是北方最早兴起饮茶之风的地方,但很快便流行开来,“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4]。中唐以后茶风盛行,茶具也比较讲究,虽然制作茶具的材质有多种,瓷质茶具在数量上列为榜首,茶具也成为各个窑口烧造的重要器具。地处唐代京畿地区的耀州窑恰好也在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并且很快形成规模,成为唐代重要的窑口。耀州窑从唐代兴衰绵延至今,茶具从品类到样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通过对耀州窑不同时期茶具的烧造状况以及茶文化的变迁对陕西关中茶具生产所带来的影响。

1 唐代耀州窑茶具及唐代茶文化

1.1 考古所见唐代耀州窑茶具

考古发现的唐代耀州窑瓷器中,有多种器物被辨认为茶具,包括用来研磨茶叶的瓷碾、碾轮、擂钵、擂棒,用来煮茶的釜、煎茶的罐、啜茶注汤的执壶、饮茶的碗、盏、盖碗、茶托、盏托等。这些器物有些是素烧,有些是素面黑釉,有些是素面青釉,有些使用耀州窑特有的刻花、划花装饰。素烧的器具主要是煮茶用的罐,一般为鼓腹单柄罐。素面黑釉的器具多是茶碾、擂钵。饮茶用的器具以青瓷为主。

1.2 唐代茶文化

考古发现的唐代耀州窑茶具种类繁多,与唐代的茶风是分不开的。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发现的以金、银、琉璃为主要材质的茶具也同样复杂多样,有火筋、笼子、龟、盐台、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调达子、茶碗拓子、茶则等。从唐代陆羽《茶经》来看,“唐人制茶的程序大体为:采、蒸、捣、拍、焙、灸、碾、罗、煮等工序和方法,与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5]耀州窑唐代茶具的诸多种类恰好体现了这种复杂的煮茶、饮茶工序。

2 宋代耀州窑茶具及宋代茶文化

2.1 宋代耀州窑茶具的变化

宋代是耀州窑最为辉煌的时代,《德应侯碑》反映了其在宋瓷中的重要地位。考古所见宋代茶具多为执壶、碗、盏、盖托、盏托。比唐代的茶具品类有所减少,但数量更多,尤其是具有耀州窑特色的青瓷倒流壶是其中的精品。除了唐代流行的素面青瓷和刻花、划花装饰的青瓷,还出现了着黑釉的饮茶器具,在陕西蓝田发现的北宋吕大圭墓中出土了一件“红油滴”盏,茶盏通体黑釉,盏的内壁布满窑变产生的大小不一的点,或偏褐色、或偏红色、或偏黄色,其大小、顺序与颜色都非人工能为,如同油锅溅起的油花。

2.2 宋代茶文化

宋代饮茶之风比唐代更甚,王安石在《王文公文集·杂著·饮茶发法》中所记“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6]体现了宋代饮茶之风的普及,考古发现的宋代耀州窑瓷器中茶具数量也比较多。

宋代盛行点茶法,与煮茶法相比,点茶法省略了煮的步骤,宋代耀州窑茶具中煮茶用的罐也相应比唐代少。之所以称之为点茶法是因为宋人在“喝茶时将末茶放入温过的杯盏中,加入少量温水调成膏状,后将沸水注入茶盏内并用茶筅搅打,使茶与水均匀融合,喝这样的末茶,点水是关键。”[7]具有注水功能的执壶显然在中非常重要,所以宋代耀州窑瓷器中执壶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制作精美。

另外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宋人沏茶是用一种经半发酵的茶饼……和少量的水搅成糊状,再沏以初沸的水,就会浮起一层白沫。斗茶就是比试茶色的青白和茶沫的持久。”[8]由于黑釉茶盏和茶碗显示比较明显,黑釉茶盏和茶碗也随之盛行。

3 元明清时期耀州窑茶具的衰落

3.1 元明清时期耀州窑茶具发展概况

民国三十三年《同官县志》记载,“黄堡镇瓷器,宋代早已驰名,……惜自金元兵乱之后,镇地陶场均毁于火,遂尔失传。自黄堡失传后,继起者为立地、上店、陈炉各镇。”[9]虽然现在的考古发现证实直到明初,仍有黄堡窑的瓷器出土,但是,其在金以后的逐渐衰落是非常明显的,到明代,基本上已经比不上后起的立地坡、上店、陈炉的规模,所以这一时期由于金元的战乱,耀州窑的代表窑口已经由黄堡窑转移到立地坡、上店和陈炉。考古发现的器物证明,后起的几处在很多方面学习黄堡窑的风格,在烧造技法上也有一些新的探索,但是,在瓷器的精细与精美程度上与宋代黄堡窑所造的瓷器无法媲美,体现在茶具上更甚。立地坡窑址出土的一件元代青釉印花莲纹盏,虽然器形规整,但器口厚薄不太均匀,施釉更加粗糙,不仅外壁只有上半部分施釉,而且釉的边缘也不规整,釉色有多处褐色斑点。虽然陈炉窑在明清时期处于盛期,但是其茶具也缺乏精品。

3.2 元明清时期关中茶文化的衰落

虽然元明清时期耀州窑茶具的衰落主因是战乱所致耀州窑的衰落,但在耀州窑继起的几处窑址的瓷器出土情况来看,茶具在其中也显得比较次要,这与元明清关中茶文化的衰落也不无关系。失去了都城地位的古长安经过五代的战乱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好茶事的文人多聚集于江南,陕西关中的茶文化基本处于不兴的状态。“宋明之后的诸多茶书很少提及陕西的茶产业及茶文化,近代文化人的著作涉及茶事也是言必称‘龙井’,言必称江浙。”[10]

另一方面,由于中原政权需要使用茶叶从西北少数民族手里换取重要的战略物资马匹,地处茶马古道的关中地区,明清时更为重视茶的战略意义,并且于明代研制出了泾渭茯茶,压缩茶叶的体积,以便于往西北地区运输。茶叶多被运往西北地区,关中茶事也受到影响。

4 当代陈炉窑的茶具制作与当代陕西关中茶文化

4.1 陈炉窑概况

陈炉窑是耀州窑系最北边的一个窑场,“据陈炉窑神庙的梁间板记载,陈炉地区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期,后经唐宋至明、清连绵不断。”[11]清代同宫知县袁文观有题咏:“日落炉峰夕,林间树色螟,村灯秋暗月,野火夜沉星”[12]体现了清代陈炉窑的规模。陈炉窑一直绵延至今,民国时仍有很大规模。建国后陈炉窑的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成立了陈炉陶瓷厂,生产日用瓷。改革开放后陈炉古镇又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个体经营,至今,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国时期耀州窑所产茶具与清代状况相似,但由于战乱,产量不及清代。笔者赴陈炉古镇调研所获得的多是建国后的陈炉窑瓷器资料,除了1977年仿宋青瓷试制成功后,耀州窑青瓷的代表作倒流壶和龙头公道杯以外,建国后烧制的茶具多是茶杯和一壶八碗的茶壶套装,以民间常用的白瓷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陈炉窑生产的茶具则逐渐演变成以南方流传而来的功夫茶具套装为主。

4.2 当代陕西关中茶文化的变迁

陈炉窑在当代茶具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当代陕西关中茶文化变迁所带来的影响。建国后陕西关中流行陕南生产的绿茶,平常多是在茶杯中放一小掇茶叶冲泡饮用,招待客人多使用茶壶、茶碗套装。新世纪以来,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关中开始大量出现茶舍,南方茶叶连锁店也开始在大街小巷出现,很多场合所使用的茶具也慢慢演变为南方流传来的功夫茶具,连陕西关中本土品牌泾渭茗茶礼盒附赠的茶具也是功夫茶具套装。

5 小结

通过对唐以来耀州窑茶具生产状况及陕西关中茶文化变迁资料的分析,耀州窑茶具与陕西关中茶风同兴盛于唐宋时期,衰落于元明清时期,但因为唐、宋饮茶风尚的不同,茶具也有所不同。建国后陈炉窑受到国家的重视,茶具制作也有了新的发展,而陕西关中的茶文化也有所抬头,而且南方茶文化的传播为陈炉窑的茶具带来了新的品类。耀州窑自唐宋绵延至今,兴衰有多种因素,影响其茶具生产的因素也有很多,但陕西关中茶文化的变迁无疑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

[1]丁文.论陕西茶业及陕西茶文化的历史地位[J].农业考古,2004(4): 45-54.

[2](魏)杨炫之撰、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M].中华书局,1963.

[3](唐)封寅著、赵贞信校注.封氏见闻记校注[M].中华书局,19586.

[4](唐)封寅著、赵贞信校注.封氏见闻记校注[M].中华书局,1958.

[5]禚振西.陆羽《茶经》与耀州窑之煎茶器具(上)[J].收藏界,2014(1): 58-59.

[6]李智瑛.宋代茶盏赏析[J].收藏家,2006(7):35-39.

[7]王亚红、程幸.宋瓷茶瓶造型初探[J].农业考古,2014(5):86-92.

[8]李智瑛.宋代茶盏赏析[J].收藏家,2006(7):35-39.

[9]赵亚利.立地坡、上店、陈炉窑青釉瓷初探[J].文物世界,2014(1):03.

[10]丁文.论陕西茶业及陕西茶文化的历史地位[J].农业考古,2004 (4):45-54.

[11]多布.泥土的坚守陈炉古镇[J].旅游纵览,2014(9):90-93.

[12]闫帅.浅论耀州窑[D].中央民族大学,2009.

2013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民间手工艺调研与生存状态研究”,项目编号:13SC037。

庄会秀(198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猜你喜欢

炉窑耀州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有色金属行业炉窑工业绿色发展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炉窑工业绿色发展报告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耀州瓷走在“十字路口”——向左是传统,向右是时尚
耀州瓷:时光雕刻千年——你的美一缕如烟,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湖南巴陵炉窑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美轮美奂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