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茶文化背景下的环境设计教学研究

2017-02-03张亚南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互联网+环境

张亚南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互联网+”茶文化背景下的环境设计教学研究

张亚南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提高茶文化品牌,加强教学竞争力,有助于提升我国环境设计水平、改善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促进我国设计领域的发展。教学模式对否是很重要的。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如何创新环境设计教学是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本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环境设计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且选定了“互联网+”茶文化模式,从而为茶文化背景下的环境设计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互联网+”;茶文化环境;设计教学

随着Web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这对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是一项重大改革。“互联网+”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技术之一,在WEB应用方面,“互联网+”是很好的RDBMS应用软件,本文就该技术在茶文化背景下的环境设计教学试做研究。

1 “互联网+”在我国教学领域的应用背景

信息技术以它迅速快捷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变化,在以知识信息传播为主的教育领域,信息化变革是必然的趋势。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央制定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在规范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针对教育信息化,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任务的完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信息化的进程,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用户喜欢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网络资源。同时我国的网民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68亿,其中手机网名规模达 5.94亿,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去年的85.8%提升至88.9%,说明手机上网如今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动力。

PC端网站给我们带来方便,同时由于受到设备的制约,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而手机作为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工具,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无线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移动应用受到用户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师生和家长不仅仅通过PC浏览器获取学校信息,同时还希望通过移动端来获取信息,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辅助系统在用户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2 茶文化背景下的环境设计教学思想研究

综观茶环境设计教学理论,尽管茶文化没有系统阐述环境设计教学的内涵,但是环境设计教学理论包含着诸多的勾勒和描述。在文化哲学中,人们常说:“任何人类历史的前提是个体的存在。”人类生命的本质是追求个体自由和全面发展。所以在环境设计教学中强调对幸福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高校对环境设计教学的理解与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文化教育领域提出的“自然增长”理论,他认为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连续转化。他认为,教育赋予学生的成长无非三种,即体力、智力和文化的增长,而人的“成长”与其他自然生物不同,最大的因素是“成长”与周围的文化环境可以相互作用。

结合茶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依赖性和可塑性,这成为锻炼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其次,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的本身,主张环境设计教学应融入生活。在他看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的积累,提倡和提倡学生应该体验学习,这对他们的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只有学生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的理论还不够,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设计教学主题系列活动,教育才是真正的。在环境设计教学的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体验式学习在你的经历中,这是真实的,后来对环境设计教学内涵的解读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铺垫。

笔者尝试按照个人的观点,简明概括和诠释环境设计教学的内涵。即环境设计教学是人们追求幸福、自由和全面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德育工作,它的主要载体是学校;环境设计教学最基本的是要教育人们学会珍惜茶文化、敬畏茶文化和尊重茶文化,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关系之间的和谐。环境设计教学贵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自己的经验获取知识和经验,环境设计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人们提高茶文化品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茶文化是一种“活”的文化,人类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心、灵兼备的茶文化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

3 “互联网+”茶文化背景下环境设计教学系统研究

3.1 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当前环境设计教学系统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3.1.1 易用原则。环境设计教学系统采用各种网络语言技术开发,需要考虑技术的实用性和稳定性。界面设计,需要考虑使用的方便性,用户需要使用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方便,让用户容易接受。

3.1.2 扩展原则。环境设计教学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可以随时添加功能,并能有效连接其他功能。平滑升级和扩展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3.1.3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和安全性体现在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系统涉及学生和老师的个人详细资料,应具备可靠的安全策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1.4 实用性原则。环境设计教辅系统设计首先应考虑是否能满足环境设计教辅系统所有功能的要求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3.2 系统架构

结合系统设计原则,整个系统采用 MVC框架结构,即数据层、业务层、视图层。在每个层次上,采用复杂需求的方法进行分段。整个应用系统的核心是封装系统的业务逻辑。系统运行时,客户端不能直接访问系统资源,但可以通过服务层进行交互作业。系统架构主要有以下单元层次组成。

视图层:是整个应用系统交互的入口即图中所示的电子白板和用户浏览器,视图有什么样式决定着用户可以完成什么的功能,同时还具备与后台进行交互的能力。业务处理层:通过以Web服务器来实现业务逻辑处理,在整个应用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即拦截处理视图层的请求,操作数据层的数据,之后又将数据返回给视图层。数据层:用于整个系统的数据的存取,是应用的基础所在。

3.3 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基于“互联网+”的环境设计教辅系统模块主要包括有教师备课,教师上课,作业管理,学生成长档案查询等。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3.3.1 登录:系统的统一验证登录窗口。

3.3.2 录入/修改备课:教师用户使用该功能进行备课的添加和修改。

3.3.3 录入/修改相应的作业:教师用户录入和修改与备课相关的课前预习和家庭作业。

3.3.4 基本图形:教师上课使用的一些基本图形,比如画直线、画三角形、画四边形、画圆和画椭圆等。

3.3.5 教学工具:教师教学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教师上课使用的版书页面,理科的基本图形,教师备课列表,备课内容的展示等。

3.3.6 画笔:教师教学使用的“粉笔”,用来设置“粉笔”的大小和颜色。

3.3.7 搜索:提供站内搜索和互联网搜索。站内搜索是在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分享的资源和用户自己的资源内进行的搜索。互联网搜索是搜索网络资源。

3.3.8 外设:教师教学可能会需要展示自带的辅助教学工具,这时就可以利用摄像头来展示。

3.3.9 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来达到使学生提前温习功课的目的,学生通过该功能可以查看下堂课程的内容及教师发布的作业。

3.3.10 网盘:学生和教师用户可以使用网盘功能存储资源文件。

3.3.11 成长档案:教师用户查看任教班级学生的成长档案信息,而学生则只能查看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信息。

3.4 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逻辑设计

环境设计教辅系统的数据字典:

学生=登录号+内码+登录密码+校区编号+班级编码+照片+姓名+性别+…

教师=登录号+内码+登录密码+学校编号+照片+姓名+性别+手机号+…

学期=学期号+学期名+学校编码+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课程=校区编号+年级编号+学期号+学科代码+课程名+课程号+教科书+学分

教学安排=编号+班级学期号+课程号+教学老师内码+学分

备课=编号+教师内码+学科+年级+教案名称+教案关键字+制作时间+共享标示

课堂评价=编号+校区编号+班级学期号+学生内码+成长类型编号+档案生成时间+教师内码+评价内容……

3.4.2 数据库物理设计

本系统在数据库物理设计时遵循以下准则:

3.4.1 命名要简洁并体现其应用或功能。如表名采用功能单词,表和字段应该符合数据字典标准。

3.4.2 开发数据库时,必须先输入数据字典。没有4个数据字典,存在维护和表共享的问题,直接影响开发效率,开发框架和数据字典集成。

3.4.3 嵌套关系型数据表,必须在数据字典中标注,并注意关键词。

3.4.4 数据字典的设计,表格和视图必须记录在字典中,相应的触发器和存储过程也必须记录。

4 结论

本文基于“互联网+”茶文化背景下的环境设计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一系列研究。文章先简单的介绍系统的背景和相关技术,然后逐步按照软件工程的一般业务流程从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最后到怎么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整个环境设计教辅系统采用传统的B/S开发模式,从客户端到服务端再到数据库三层体系架构,而所使用的技术也是最近广受推崇的“互联网+”及Nodejs等,不仅能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功课学习。

[1]傅曦.“互联网+”背景下的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1):86-87.

[2]贺子夜.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解析[J].科技信息,2011(11):472.

[3]王克非.环境设计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外语界,2011(1):225-226.

[4]彭世勇.中国茶文化在我国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困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63-64.

“互联网+”新常态下的环境设计教学与实践研究(JY校重点201505)

张亚南(1983-),女,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茶文化互联网+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