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优化模型在茶叶品质估算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2017-02-03李智群
李智群
(钦州学院理学院,广西钦州 535099)
论数学优化模型在茶叶品质估算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李智群
(钦州学院理学院,广西钦州 535099)
在传统的茶叶种植劳动中引入数学优化模型的概念,有助于实现茶叶种植、加工过程的可视化标准衡量与掌控。文章从数学知识与茶叶产业化种植结合的角度入手,阐述了常见的数学优化模型,以及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数学优化模型的用武之地。重点对茶叶品质估算误差结果进行了对比和优化。最后,从实际茶叶种植加工过程出发,模拟演示建立茶叶品质估算误差的数学优化模型。
数学优化模型;茶叶;品质;估算误差
千百年来,饮茶者对于茶叶品质优中选优的挑剔眼光,成为推动茶叶种植与加工过程创新优化的不竭动力。针对茶叶种植与加工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目标与措施之前,中间需要科学评判与测定的环节进行穿插。利用数学的原理,如数学优化模型的作用,就是其中的选择之一。
1 茶叶种植加工中的优选应用
数学中的优化模型是基于在众多选择中,找出性价比最高的一项。而茶叶种植与加工过程中追求的则是外观、色泽、气味、味道等方面品质的提升。二者对于最优的选择存在共通之处。
1.1 常见的数学优化模型
数学优化模型并无固定的格式,有助于计算出最佳选择方法的模型,都可以称之为数学优化模型。茶叶的种植加工地点为A,销售地点却为B,在茶叶由A地运往B地的过程中有多条道路可供选择。茶叶的运输问题中运输时间越短,越有利于茶叶的保鲜和存放,还能够因为时间的缩短而实现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的降低。因此,在诸多道路中,需要选择最快的运输道路。理论上看,只需要计算所有道路中距离最短的一条即可。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受道路状况、红绿灯的多少以及车流量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茶叶运输时间上也不能确定哪一条是最有效率的。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可以确定运输时间最短的一条作为运输线路。或许距离不是最近,但是由于道路畅通,汽车的平均运输速度提高,燃油性能与运输成本更加优化。
1.2 数学优化模型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的功用
茶叶在运输等方面的优化问题是最常见的,另外,还有最短时间、最低价格等应用范围较广的数学优化模型。在茶叶种植加工过程中,其优化组合还要适用于这一独特行为对象。例如:在南方丘陵地带,同时适合种植甲和乙两种茶叶品种。在两种茶叶都具备一定消费群体的前提下,当地需要在其中作出选择进行种植,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收。甲种茶叶市场价格在500元每千克,乙种茶叶市场价格在300元每千克。但是受品种原因的影响,甲种茶叶的亩产量只有45千克,而乙种茶叶的亩产量则能达到60千克。种植乙种茶叶虽然产量大但是价格低。设当地的面积为a,则甲种茶叶的价格收益Y甲=500×45×a= 22500a元;而乙种茶叶的价格收益Y乙=300×60×a=18000a元。明显Y甲要大于Y乙。显然,当地选择引入甲品种的茶叶进行种植更能实现增收效果。
2 茶叶品质估算误差分析的必要性
茶树叶片数量庞大,如何对整体的茶叶品质进行评测,通过逐一筛查判定的方式显然不现实。而引入抽样统计的概念,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叶片进行采集和分析,用以评估和分析总体的茶叶品质,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毕竟是样本,并不能反映所有茶叶的差异化情况。这就出现了对茶叶品质估算的误差。对这个误差进行分析,有利于对反映茶叶总体的品质情况进行改观。
2.1 反映整体茶叶品质水平
对误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将不在样本所反映的情况序列中,加入个别的变化及影响系数,得出更精准的茶叶品质估算。在随机抽取茶叶的样本之后,得出区域范围内的茶叶为优等品。但是,在具体的抽样过程中还发现,有部分在种植区域边缘的茶树,因为水分和光照等原因,其茶树中出产优等茶叶的频率较低。此时可以根据边缘茶树的数量,分析出整体估算值是略高于真实值的,并且数量也决定了高出的具体范围。
2.2 检验茶叶品质估算模型
对茶叶品质进行估算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在茶叶种植区域,计划培养一批高品质的茶叶。考虑到水分、养分等因素,为了判断该批茶叶的品质,会根据地域的区域划分,按照丘陵地带、平缓地带等因素来进行取样分析,得出品质估算结果。但是,在对估算的结构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作分析时,发现在时间上也有影响的迹象,即在4月份采摘和在5月份采摘也存在差别。此时就需要对评估模型进行完善,加入时间纵轴的因素。
2.3 调整茶叶品质管理模式
对茶叶品质的估算误差进行分析,属于工具的方法完善,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反映茶叶品质的真实水平,使人们了解茶叶的种植情况。其中,对于影响误差的因素的提取过程,其实也是对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进行全面摸排和梳理的过程。在发现问题之后,对茶叶的品质改善提出借鉴性的思路与方向。
3 茶叶品质估算误差数学优化模型的建立
对茶叶品质估算时产生的误差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其目的为通过数学建模,把对茶叶品质估算的误差降到最低,尽最大可能实现精确反映茶叶的品质。
3.1 建模前准备
建立数学优化模型前,首先需要具备有对茶叶品质估算的体系和方式。例如:高校农业种植专业在茶园开辟部分区域研发培育更高品质的茶叶,需要建立定期检测与抽样体系,来反映茶叶的品质,观察茶叶的变化趋势。体系针对该区域内茶叶的种植定位、植株之间的疏密程度等进行定向抽样;其次,要建立误差计算与分析的数据采集。要从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进行周全考虑,全面收集在抽样体系之外的,气候的变化,附近的水、土壤、空气等变化趋势等信息,针对不同检测点上的茶叶进行抽样补充。从而为茶叶样本离散点与茶叶品质主线之间的离散趋势,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统计信息。
3.2 模型建立与使用
中期建模是衡量茶叶品质估算误差的最关键的步骤。数学优化模型的选取与建立过程,将直接关系估算误差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优化措施。建模的过程即是将茶叶品质相关联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例如:同一株茶树上,因上部叶片接受的阳光较下部更多,因此,茶叶叶片颜色呈细微变化。在茶叶等级中,往往以“绿润”色为一等,而“绿尚润”为二等。在对一株或多株茶树中茶叶的等级作统计后,用以估算整体茶树的茶叶品质。这时,数学优化模型的主要内容,就是该株茶树的品质比例与茶树数量和数学关系之积。但是考虑到区域地形的变化导致灌溉时存水量的变化,也会引起叶片颜色的更改。此时,处于区域边缘化或者坡地的茶树数量及其占茶树总量的比例,将是作为优化模型内的加权系数来对基础模型进行调整。
4 结论
在人们掌握了数字的应用和规律之后,优化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和便于计算。生活中经常面临的时间、速度、性价比最高等问题,是常见的数学优化模型解析对象。引入茶叶的种植与加工中,可以为其在品种优化、成本优化等方面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对茶叶品质的估算误差进行分析,是保障茶叶品质、优化估计模型和寻求改进方法的有效方式之一。将数学优化模型建立在茶叶品质估算误差的分析中,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估算体系,收集尽可能多的与茶叶品质相关联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数字化,在优化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与真实茶叶品质水平之间的误差。
[1]刘义山,李骥昭.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43-45.
[2]田启燕.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茶叶品质综合评价研究 [J].福建茶叶, 2016(09):24-25.
[3]潘玉成,叶乃兴,潘玉华,赵仕宇.人工神经网络在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评定中的应用研究[J].茶叶科学,2015(05):465-472.
李智群(1979-),女,广西贵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最优化,数学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