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药剂拌种在不同土壤温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评价

2017-02-03赵海朋张文丹祝国栋

花生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噻虫胺噻虫嗪辛硫磷

渠 成,赵海朋,张文丹,祝国栋,刘 磊,薛 明*

(1.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作物,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种植面积达4710 khm2,占全球种植面积的近20%,产量达17 Mt,占世界花生总产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2]。花生在生长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其中蛴螬、金针虫、花生蚜是花生苗期的重要害虫,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咬食花生幼苗根茎,根茎常被平截咬断,严重者造成田间缺苗断垄[3-4]。花生蚜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吸取花生嫩茎、幼芽、幼叶等部位的汁液,同时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烟菌,并可传播病毒病,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5]。

目前对于这几种害虫的防治,因播种期药剂拌种具有省时、省力、易操作等优点,并且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6-8],因此在花生生产上广为使用。但市场上用于拌种的药剂种类繁多,药剂选择或剂量使用不当均会对种子造成生理上的危害,不仅导致出苗率降低,还会抑制幼苗生长,并且不同花生种植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差别较大,在生产实践中存在药剂拌种花生后产生药害的现象,直接影响药剂拌种的安全性。因此,研究田间常用拌种药剂对花生的安全性极为必要。

试验选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0%噻虫胺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5种常用拌种药剂使用田间推荐剂量和两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处理,探究土壤温湿度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对这5种药剂进行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20%噻虫胺悬浮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以上药剂由山东农业大学农药学系提供,自制。

1.1.2 供试花生品种 小白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及药剂使用剂量

以推荐的田间药效试验最高剂量为基准,按其1倍、2倍梯度设计处理剂量,即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240g/100kg、480g/100kg种子,20%噻虫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40g/100kg、480g/100kg种子,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240g/100kg、480g/100kg种子,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600g/100kg、1200g/100kg种子,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 600g/100kg、1200g/100kg种子,试验设25℃、30℃两个温度,60%和80%相对土壤湿度,共4个温湿度组合。

1.2.2 施药及调查方法

将试验用土加水配成相对湿度60%、80%的土,将定量湿土装于小塑料杯子中(高约13.5cm,口径约9.5cm宽),把药剂处理的种子播于土壤表面,每个塑料杯子中放2粒种子,然后每个塑料杯子中覆4cm厚的湿土,在杯口盖上保鲜膜保持土壤湿度,用橡皮筋固定保鲜膜。每处理20粒种子,重复3次。将塑料杯子分别置于25℃、30℃的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光照时间为L:D=14h:10h。

花生播种3d后每天定时观察一次,及时记录出苗时间,计算各处理出苗率、50%出苗时间。并于花生播种后第12d测定各处理花生幼苗株高、主根长、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和茎基宽。

1.3 数据处理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测定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25℃条件下不同土壤湿度对花生药剂拌种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2.1.1 5种药剂以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在25℃,60%土壤相对湿度下,5种药剂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安全性存在差异。其中,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对花生的安全性最高,出苗率均在90%以上,与对照出苗率基本相当;其次为毒死蜱,出苗率为86.67%,对花生也较安全;辛硫磷处理的出苗率为83.33%,对花生出苗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在25℃,80%土壤相对湿度下,吡虫啉、噻虫胺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的安全性最高,出苗率分别为90%和88.33%,与对照基本相当;其次为噻虫嗪和毒死蜱,出苗率为85%,对花生也较安全;辛硫磷处理的出苗率为80%。在高湿土壤环境下,各处理花生出苗时间延迟,比对照晚1~2 d左右。在同一土壤湿度下,新烟碱药剂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处理的主根长、地下部鲜重、茎基宽均大于对照和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辛硫磷处理,表明新烟碱药剂对花生幼苗地下根茎有促长作用,易形成壮苗,更有利于花生后期的生长(表1)。

2.1.2 5种药剂以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在25℃,60%土壤相对湿度下,噻虫胺、吡虫

啉使用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的安全性最高,出苗率分别为91.67%和90%,与对照出苗率基本相当;其次为毒死蜱,出苗率为85%,对花生也较安全;辛硫磷处理的出苗率仅为63.33%,对花生出苗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噻虫嗪处理的出苗率最低,仅为5%。在25℃,80%土壤相对湿度下,各药剂处理使用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均不同程度影响了花生出苗,导致出苗率显著下降,且各处理花生出苗时间比对照晚3d左右。其中,噻虫胺、吡虫啉、毒死蜱、噻虫嗪、辛硫磷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仅为75%、75%、70%、66.67%、60%,显著低于对照90%的出苗率。表明高湿土壤环境对各药剂拌种安全性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表2)。

2.2 30℃条件和不同土壤湿度下药剂拌种对花生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2.2.1 5种药剂以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在30℃,60%土壤相对湿度下,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的安全性最高,出苗率均90%以上;其次为毒死蜱,出苗率85%;辛硫磷处理的出苗率80%,对花生出苗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在30℃,80%土壤相对湿度下,吡虫啉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的安全性最高,出苗率90%;噻虫胺、噻虫嗪和毒死蜱处理次之,出苗率分别为86.67%、85%、85%;辛硫磷处理的花生出苗率80%。在高湿土壤环境下,各药剂处理延长了花生的出苗时间,比对照晚1~2 d左右。此外,3种新烟碱药剂对花生地下根茎有一定促长作用,其处理的主根长、地下部鲜重、茎基宽大于对照和毒死蜱、辛硫磷处理(表3)。

2.2.2 5种以药剂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在不同土壤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的影响评价

在30℃,60%土壤相对湿度下,噻虫胺、吡虫啉使用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的安全性依然最高,出苗率均在90%左右,与对照出苗率基本相当;毒死蜱安全性降低,出苗率仅为68.33%;辛硫磷处理的出苗率为48.33%,对花生出苗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噻虫嗪处理的出苗率仅为5%,对花生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30℃,80%土壤相对湿度下,5种药剂使用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花生出苗,导致出苗率显著降低,且各处理花生出苗时间比对照晚1~2d左右。其中吡虫啉、毒死蜱、噻虫胺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为73.33%、68.33%、65%;辛硫磷处理的出苗率为46.67%;而噻虫嗪处理的出苗率仅为33.33%。并且各药剂处理的花生幼苗地上部、地下部长势也均显著弱于对照(表4)。

3 讨 论

温度和土壤湿度是影响花生萌芽出苗的主要因素,我国花生种植区域广泛,东起黑龙江密山,西至新疆喀什,南至海南三亚,北至黑龙江黑河均有花生分布。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差异的影响,不同花生产区在花生播种期所处环境条件不同,其温度和降雨量存在差异,并且由于花生种植栽培模式多样,即便在同一地区由于花生种植栽培模式的不同导致花生播期存在差异,致使播种时土壤环境亦存在一定差异。田间调查中发现土壤温湿度过大对花生种衣剂拌种安全性产生了明显不利影响,导致大面积烂种、烂芽,造成严重减产;并且市场上用于花生拌种的种衣剂种类繁多,对施药选择造成影响。药剂选择不当,剂量使用不当,均会对药剂拌种安全性产生影响。

本试验通过研究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0%噻虫胺悬浮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5种药剂对花生拌种安全性的影响,发现药剂使用剂量、土壤温湿度对5种药剂的拌种安全性影响各异。当5种药剂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时,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和有机磷药剂毒死蜱在4组土壤温湿度组合下对花生安全性均较高,而有机磷药剂辛硫磷对花生出苗产生了轻微的抑制作用。当5种药剂使用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时,吡虫啉、噻虫胺在25℃、30℃,60%相对土壤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较高,而毒死蜱、辛硫磷、噻虫嗪均对花生出苗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均显著低于对照,并且噻虫嗪拌种安全性相较于田间推荐用量显著降低。在80%土壤相对湿度下,5种药剂均对花生拌种安全性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各处理花生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出苗时间延长,并且各处理花生幼苗地上部、地下部长势也均弱于对照。本试验中辛硫磷使用1、2倍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均对花生安全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且在其他作物

上也发现存在辛硫磷拌种产生影响的现象。吴仁海等[9]在小麦上研究发现辛硫磷拌种超过有效成分0.8g/kg种子能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并且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孙建军等[10]研究发现辛硫磷拌种会显著降低甜玉米出苗率。

本试验中发现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虽同属新烟碱类药剂,但对花生的拌种安全性却存在一定差异,噻虫胺、噻虫嗪在高湿土壤环境下出苗率的降低程度高于吡虫啉,这与噻虫胺、噻虫嗪的水溶性较高有关。且噻虫胺、噻虫嗪使用2倍大田推荐剂量时对花生安全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噻虫胺使用2倍大田推荐剂量对花生安全性较高,而噻虫嗪使用2倍大田推荐剂量显著抑制了花生出苗和幼苗的生长,这与噻虫胺和噻虫嗪使用的拌种剂型差异有关,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较噻虫胺悬浮剂对种子的粘附性更强,进而影响了种子正常的呼吸和吸水,导致出苗率显著下降。目前,国外公司在我国登记的含噻虫嗪花生种衣剂主要为杀虫剂和杀菌剂悬浮种衣剂,噻虫嗪含量较低,安全性较高;但国内企业登记的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在拌种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刘爱芝等[11]在小麦上研究发现,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1~2g/kg种子对小麦出苗无明显影响,但当拌种剂量为4g/kg种子时对小麦出苗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出苗时间延迟,但对总出苗率无明显影响。对于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作物种子对药剂敏感性差异有关。

由此,药剂拌种安全性与土壤温湿度、药剂种类、使用剂量紧密相关,药剂选择不当、使用剂量大、土壤含水量高均易导致药害产生,因此生产上应根据播种时间和播种时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拌种药剂,避免药害的产生,此外生产中应严格按照商品推荐剂量使用,避免随意增大使用剂量。

此外,本试验发现3种新烟碱类药剂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对花生地下根茎有明显促长作用,其处理的花生幼苗主根长、地下部鲜重、茎基宽均明显好于有机磷药剂处理和对照。此现象在其他作物上也有发现,段强等[12]研究表明吡虫啉拌种玉米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种子内a-淀粉酶和还原糖含量的协调作用实现的。束兆林等[13]发现吡虫啉有效成分40、50、60 g/100kg拌种棉花,能促进棉株生长,增大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因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属内吸传导性药剂,施用于种子上能很快被根部或刚萌芽的种苗吸收,并能迁移至子叶和叶部,沿微管束向上传导刺激作物幼苗生长[14]。

[1] 段淑芬,胡文广,李秀平,等. 世界花生生产现状分析[J]. 花生科技,1999 (增刊):381-390.

[2] 万书波. 花生产业形势与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2014, 46(10):128-132.

[3] 岳静慧,殷花娥. 蛴螬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2004 (6):25.

[4] 马慧萍,潘涛. 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5):31-32.

[5] 李军华,李绍生,李绍伟,等. 环境因子对花生蚜虫发生程度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07 (6):719-720.

[6] 周长勇,汪立新,周平.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田蛴螬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67-68.

[7] 陆秀华,金玉兰,曲田丽. 吡虫啉单剂与混剂拌种对花生的控害增产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2013,32(12):50-52.

[8] 张文丹,刘磊,渠成,等. 不同杀虫剂对花生蚜毒力及拌种控制效果研究[J]. 花生学报,2015,44(1):29-33.

[9] 吴仁海,王恒亮,段云,等. 辛硫磷拌种对几种作物药害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2):30-32.

[10] 孙建军,铁双贵,卢彩霞,等. 不同剂型剂量的药剂拌种对甜玉米出苗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6(11):54-57.

[11]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1(12):94-97.

[12] 段强,赵国玲,姜兴印,等. 吡虫啉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2(6):63-69.

[13] 束兆林,孙建中. 吡虫啉拌种控制棉虫作用及其促长保产效应[J]. 农药,1997,36(2):39-40.

[14] 段强,姜兴印,鲍静,等. 吡虫啉拌种对高产夏玉米幼苗生长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482-2486.

猜你喜欢

噻虫胺噻虫嗪辛硫磷
国内辛硫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家蚕中肠内对辛硫磷耐受性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家蚕的毒性*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一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
褐飞虱对噻虫胺、异丙威、啶虫脒的抗药性及其增效配方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