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专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2017-02-03董秀秀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专学校培养目标创新性

董秀秀

(广平县农牧局 河北 广平 057650)

浅谈中专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董秀秀

(广平县农牧局 河北 广平 057650)

中专职业教育在面对严峻挑战的情境下,必须进行教育变革,培育出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一线工作人才。本文分析了中专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四点措施。

中专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1 中专教育发展趋势

根据教育部对中专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培育的是一线工作应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中专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重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迅速的发展对知识储备的要求使得中专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中专教育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落后也使得中专学校落伍。

目前国内的中专教育创新改革意识不强,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招生不规范等问题,也导致中专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越来越差。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中专教育必须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案、人才培养方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出可以适合社会要求的、拥有创新思维和一线工作能力的学生。

2 创新性人才培养措施

2.1 坚持中专办学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专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而是培养一线工作人才。目前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遍存在偏差,在教学计划的设定上,课程安排多、范围广,难度不适应学生,理论性强,多而不精。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都不高,职业能力不强。中专教育改革首先要纠正学校培养目标的偏差,坚持中专的办学特点与目的,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设定教学与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和实践水平,而不是一味的寻求课程设定的“高大上”。

2.2 更新、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教育内容是学校向学生传递培养目标的一个过程,新时期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创新,需要进一步体现创新水平。第一,专业课的教学应能够实时的反映社会形势的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教师讲课时,不局限于课本的范围,实时跟进,让学生开阔眼界,在了解并熟知基础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所属行业的变化展开深入的探究,提高开拓创新水平。第二,教学方法应采用图形启发式。这种方式更注重中专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意识与自我意识。第三,考试形式的优化。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还要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该注意适当的放弃以往的闭卷考试方式,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加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

2.3 营造创新环境。中专学校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性氛围。拥有优越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的激励学生,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创新水平。在学校的范围内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沟通合作,组成团队,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实践到社会中。如机械类的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研发新的机械工具,营销类的学生可以根据营销的基础知识将产品推销到市场,完成从产品到市场的一个过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乐趣,更能提高动手能力。除了鼓励创新的氛围,学校还应该利用条件,为学生们创造硬环境。根据各专业的实践需要,增加计算机、实验室、实习培训基地等的建设。

2.4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没有健全的培育和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就是一句空话。目前我国中专学校的创新性水平不高,纠其根本就是因为没有创立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完善的保障机制,主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学校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结合自身的职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手段来保证实施。第二,建立必要的激励手段。学校可以对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做出贡献的教师以及拥有突出创新水平的学生予以激励表彰,带动全校师生发挥创新思维,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第三,改良物质条件。除了依靠政府的固定投入,中专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学条件,建设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等,为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可靠的保障。

总之,只有依靠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创新性人才培育的目标。首先学校领导层需要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改革。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培养创新性思维。最后,学生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意识,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动脑、多动手。

[1]李静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专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沧桑,2008(2):182~183.

[2]钱昭英.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J].文学教育,2006(12):156.

猜你喜欢

中专学校培养目标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中专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分析
摄影作品
中专学校健美操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优化研究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