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藜麦产业化开发的前景与对策
2017-02-03李桂云刘文瑜
■李桂云,刘文瑜
(1.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藜麦产业化开发的前景与对策
■李桂云1,刘文瑜2
(1.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古老粮食作物,环境适应性强,营养价值较高。文章简要介绍了甘肃省引进试种藜麦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甘肃藜麦产业化开发得前景,提出了实施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
藜麦;前景;开发;对策
藜麦,又称南美藜、藜谷、灰米等,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藜麦是一种碱性食品,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22%(牛肉20%),是大米的2倍多。藜麦富含20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等9种氨基酸。藜麦富含矿物质,含量超过普通食物3倍以上。同时,藜麦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有益化合物,是零胆固醇食物,被营养专家视为“营养黄金”和“素食之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980年“重新发现”并开始研究藜麦,2000年后藜麦被营养学家认可。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藜麦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作物”进行本土化开发。目前,除南美外,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都在扩大藜麦的本土化种植。
一、甘肃藜麦产业化开发的前景
(一)藜麦产业化开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
甘肃省现阶段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受耕地立地条件差、灾害性天气多、降雨稀少等自然条件制约,这些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单位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甘肃中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一些干旱少雨的高海拔地区,是多种小杂粮的适生区,藜麦在这些区域加大种植,不仅可以丰富这些区域的种植作物品种,而且有利于促进这些区域的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这些地区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藜麦产业化开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位居全国末位,尤其中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更低,而且进一步增收难度极大。从试验示范的情况看,藜麦在甘肃中东部地区种植,具有成本较低和效益可观的比较优势。试验结果显示,藜麦在这些区域种植平均产量为200kg左右,按目前收购价12元/kg计算,每亩收益约为2400元,除去种子和肥料成本400元,每亩收益约2000元。这将对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增长点,对助推精准扶贫发挥重要作用。
(三)藜麦产业化开发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营养的谷物新产品
长期以来,由于石油农业的无节制发展,农业生产在追求农作物高产的同时,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给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天然绿色、安全无公害的食物,种植藜麦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营养、稀缺的优质谷物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四)甘肃自然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相似,是生产优质藜麦的最佳适宜区之一
藜麦具有良好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适宜于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气候特点。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错地带,农业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山地和高原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这些区域相对干旱,土壤偏碱性,贫瘠,昼夜温差大,特别是一些海拔较高的地区,发展其它农作物种植有较多的限制因素。但这些地区生态条件与藜麦原产地相似,是国内藜麦种植的最佳适宜区之一。引种示范期间的市场销售实践显示,甘肃生产的藜麦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消费者认可度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6年,甘肃永登藜麦种植基地取得了欧盟和北美的有机认证。
二、甘肃藜麦产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优良藜麦品种匮乏,生产尚未形成规模
甘肃藜麦产业开发起步晚,目前,种植的藜麦品种由于纯度不高、混杂严重,在丰产性和抗病性方面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由于宣传不到位,广大群众对藜麦的认知程度还不高。同时技术培训不到位,农民种植藜麦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二)藜麦加工企业缺乏,产业化开发程度低
现阶段,国内藜麦的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山西,但藜麦生产已辐射到国内很多地区,大量种植区域没有加工企业。甘肃省藜麦加工企业缺乏,产品深度加工跟不上。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开发格局还没有形成。
(三)藜麦市场开发滞后,产业优势还没有变成经济优势
藜麦目前在甘肃仍属稀有品种,市场营销宣传和深度开发不够,大众消费市场上一般很难看到藜麦产品销售。产业开发仍停留在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研究与推广、种植与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生产和销售结合还不够紧密,制约了甘肃藜麦产业优势的整体发挥。
三、提升甘肃藜麦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建设规模化优质藜麦生产基地
从试验示范的情况看,尽管甘肃省绝大多数地区适宜种植藜麦,但要作为一个产业来谋划,就必须高点起步,统筹考虑拟发展地区的土壤、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等农业种植传统习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精心选择最佳种植区。集中人财物等多种要素,健全完善设施配套、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商品化高水平藜麦生产基地。
(二)企业带动,形成产业化开发新机制
按照“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动员和鼓励有志于开发藜麦产业的企业家,投资建设藜麦精深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组织农民种植藜麦并实行订单化保护价收购。特别是开发种植前期,一定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以激发农民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同时,在以后的加工销售环节,还要给种植农民一定比例的利润返还,形成产加销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化发展新机制。
(三)科技支撑,提升藜麦产业开发水平
新产业的开发,依靠并确保科技领先是关键。藜麦产业开发,首先要选用优良品种。坚持外阜引进筛选和本土选育“两条腿”走路,选择适应性强、纯度高、品质好的品种进行种植。加强试验示范,探索总结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并集成为方便适用的技术规程。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使种植农民熟练掌握并运用规范技术进行种植,确保产品品质。注重加工环节的新技术运用,将藜麦尽可能进行深加工以延伸产业链。开发藜麦食品、藜麦营养品等特色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加大投入,保持藜麦产业开发后劲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藜麦外阜品种引进筛选、本土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加大金融资金扶持,对藜麦加工、营销企业投资建厂、原料收购、市场开拓等提供融资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藜麦产业化开发。制定激励政策,对在藜麦产业开发中做出贡献的个人和企业组织进行奖励,推动藜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李桂云,1969年生,女,山东高密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编辑:王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