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芽枯病与枝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02-03何铁山翟宝黔顾志军柳茹
何铁山翟宝黔顾志军柳茹
(1确山县乐山林场河南确山463200;2许昌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许昌461000;3河南省永合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1000;4鄢陵县金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鄢陵461000)
油桐芽枯病与枝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何铁山1翟宝黔2顾志军3柳茹4
(1确山县乐山林场河南确山463200;2许昌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许昌461000;3河南省永合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1000;4鄢陵县金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鄢陵461000)
本文分析了油桐芽枯病与枝枯病的发病症状及规律,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芽枯病;枝枯病;发生;防治
1 油桐芽枯病
1.1 症状。本病为害三年桐先年顶芽。病芽鳞片先呈红褐色病斑,然后扩展,全芽变赤褐色水渍状腐烂,产生有黏性的液体,然后失水干枯。病害发生严重时,由顶芽向枝梢蔓延,病枝梢2~6cm处皮层腐烂,失水皱缩,变紫褐色枯死。后期,在病芽表面产生一层灰绿色霉状物。
1.2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第2年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病菌在8℃~18℃时生长迅速,25℃~30℃培养下,易产生菌核。据在湖南、贵州观察,本病于3月上旬开始发生,3月下旬至5月上旬发病严重,7~8月趋向停止,9~11月,温度降低,雨水较多时,病害又出现高潮,11月下旬停止发病。油桐芽枯病发生在高山湿度大、温度低的地方,丘陵地区油桐林未见此病。主要为害三年桐。据贵州观察,苗圃地地势低洼,苗木过密,因而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1.3.1 苗圃要注意排灌,适当间苗或打叶,使其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1.3.2 剪除病部,消灭侵染源。
1.3.3 药剂防治。据林间防治试验,发病期使用50%退菌特500倍液,50%托布津600倍液,25%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叶枯净400倍液,每隔15d喷洒1次,连续2次效果明显。在水源困难的地方,可用上述药剂与草木灰配合,进行喷粉。
2 油桐枝枯病
油桐枝枯病在各地油桐林均有发生。为害三年桐和千年桐新梢先年的枝条,造成局部枝条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减少结果量。据四川林业科学研究所报道(1984):在四川省玉蝉林试验站,1981年枯枝率达46%,严重影响桐油产量,与历年平均产量相比下降57.3%。
2.1 症状。油桐枝枯病有生理型和侵染型,因此症状各有特点。
2.1.1 生理性枝枯。从枝梢顶端开始,向枝下扩展,失水枯死。枯死枝呈灰黑色或枯黄色,无病原物。
2.1.2 侵染性枝枯。为害幼树和大树的小枝和主枝,油桐新发嫩梢的芽苞首先受害,使芽鳞变褐色坏死,顶芽干缩,流出胶液,然后褐色病斑向下蔓延,致使新梢皮层纵裂坏死。病皮变红褐色,在枯枝上生许多小突起,顶破树皮后,呈黑点状。潮湿时病斑上的皮孔处产生白色分生孢子堆。在夏、冬季枯枝上可见许多赤褐色颗粒状的子囊壳。
2.2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壳和子囊孢子越冬。3~4月份子囊孢子侵染新梢芽苞,继而蔓延到新梢,潮湿时,病梢皮孔产生许多白色的分生孢子堆,进入夏季部分枝梢上出现子囊壳,冬季大量的子囊壳呈丛状聚生。病菌孢子主要是借雨水飞溅传播。经接种试验表明,病菌潜育期15d。发病与油桐品种、立地条件有一定关系,千年桐基本上不遭此病侵染,阴湿地栽培的三年桐发病严重。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病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4℃~20℃。据观察,当林间气温在12℃~21.7℃,相对湿度84%~93%,降雨频繁时,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病害流行严重。
2.3 防治方法。油桐栽培性强,对油桐枝枯病的防治,应以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作为根本措施,这样不仅能解决生理性枝枯,而且因树势健壮抗病力强,弱寄生菌无法侵入。对枯死枝条,宜在冬季或初春休眠期进行修剪,以免病菌扩散,传播蔓延。
经林间防治试验,1%波尔多液、50%退菌特500倍液和多福粉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
[1]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2]张素敏,刘春雨,徐少锋.园林植物病害发生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3]凌麓山.油桐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4]陈延熙.植物病害的发生和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
[5]华南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6]张俊楼.北方林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