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韵味山水画的前世今生

2017-02-03余千松

景德镇陶瓷 2017年6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绘画

/余 璐 余千松

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我国的绘画艺术就已经开始萌芽,从最早的在石器上和彩陶上进行简单的纹样绘画到现如今装饰绘画的方式举不胜数,这上面凝结的是我们祖先的劳动与智慧。中国画按题材种类来分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也就是山水、人物和花鸟这三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说山水画类。山水画又被直接叫做“山水”,指的是描绘山川江河之类景色的绘画,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从它的起源来看:山水纹饰最早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中就有山纹和水纹的出现,在西周时期,帝王的冕服上就有山形的装饰纹样,有些玉器上也刻有山川云气纹,这些都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绘画中山水的形象一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河北望都汉墓中的壁画《庄园图》等作品中就因主题的需要以山水作为背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经逐渐发展,但是并没有独立成科,这时,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一些画家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尽管我们从未亲眼见过顾恺之的一幅山水画,但在他的一系列人物名画中,山水的形象对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洛神赋图》中,虽然人和山的关系安排得并没有特别的协调,但是作为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却结合得十分完美。又比如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虽然是一幅故事画的创作文字设计稿,重点描述的是人与景的关系,但是其中牵涉许多山水表现的技法运用问题,特别是在人与山景之间的关系处理上,不再是“人大于山”、“水大于泛”的情形了,我们完全可以把顾恺之称之为中国山水画的开拓者和先驱。

从它的发展来看: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是在隋唐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隋代至初唐时期,这个时期的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慢慢从初创走向成熟,代表的画家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个阶段是唐代中期到唐代晚期,这个时期除了青绿山水之外,还出现了“水墨渲淡”一体的山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张璪等人;第三个阶段是五代时期,这一阶段是开宗立派之先河,山水画坛上陆续出现了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开创了南北山水画的两大体系,南北竞辉,达到高峰,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宋代,宋代山水画为百代师法:或写齐鲁一带的寒林雪景;或写川陇一带的高山大川;又或者写江南一带的烟雨云山,均取材于自然或者超乎自然。宋代山水画偏向写实的风格,多使用绢,不仅勾勒细致、刻画严谨,而且用墨对画面进行层层渲染,展现出一份凝重恬静之美。宋代的山水画展现的是前所未有的细腻、丰富、写实的画风,而且这个时期画的题材、风格都层出不穷。宋代很多皇室贵族对山水画格外喜爱,这在他们所用的屏风上就有明显的体现。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多用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的山川林木,画风雄沉壮伟,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成、范宽和郭熙。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下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两位巨匠:李成,原籍长安,先世是唐代皇族宗室,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故又称李营丘。他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画寒林创“蟹爪”法,他的绘画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比较有代表的存世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另一位代表北宋时期山水画最高成就的巨匠是范宽,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代表作品有《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临流独坐图》和《雪山萧寺图》等。中国山水画之中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这种绘画风气的到来与赵孟頫密切相关。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季四大家”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明代,由于文人画的大肆兴起,山水画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的。虽说明代宫廷设立了画院,但是总的来说,其成就不及野文人形成的吴门画派。明代中期以前,浙派主导画坛,中期以后吴门画派四家风采各异。吴门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名家,均属吴郡(今苏州)人。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吴门派形成后,其派系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其中文徵明的学生和子孙即达30多人。在吴门派后期画家中,著名的有陈淳、陆治、钱榖、陆师道、周天球等人,其中不少人在某些领域有新的发展。比如这之中沈周的代表作《庐山高图》,是沈周41岁时为老师陈宽祝寿之作。采用王蒙的笔法,以高度的想象与技巧,集中表现出了这一雄伟瑰丽的名山形象。近景的坡头上有一人迎瀑布而立,比例极小,却引人注目。画上题诗气势豪宕,思潮驰骋,感情奔放,把老师的人品学识与宏伟的自然景象结合,具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清代的山水画普遍使用多种技法结合,虚实变化丰富,画法自然,在技术上比前朝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艺术性并没有提升并且由于匠气太重而不如前朝。代表画家有王鉴、王原祁等。王鉴,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与同族王时敏齐名,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其作品大多摹古,效仿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画风。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画迹有《虞山十景图》、《梦境图》等。

到了近代至现代也出现了许多山水巨匠,像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黄宾虹等人,都为了山水画的发展添砖加瓦,像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就是很典型的代表,这幅画于雄浑深秀中寄托了作者切切的思国之情。

作为一个瓷画家,笔者将努力把先辈一直流传发展下来的这一题材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将如玉的瓷胎作为载体,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情描绘其中,其韵味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绘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