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子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2017-02-03张丽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乳熟期叶鞘线虫病

张丽英

(赞皇县农业畜牧局 河北 赞皇 051230)

谷子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张丽英

(赞皇县农业畜牧局 河北 赞皇 051230)

谷子线虫病又称为“紫穗病”,对谷子产量损失较大,发病严重地块可减产60%~80%,有的甚至绝收。为了切实做好谷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有经验的专家,将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症状识别

病株略矮于健株,上部节间和穗轴稍短,叶片苍绿色脆弱,病穗瘦小,直立,不下垂。多数小穗不开花或不结实,子房聚焦线虫而被破坏,仅部分小穗可结实。病小穗颖壳开张,粒尖形,表面光滑,有光泽,颖壳暗褐色或苍绿色,紫秆或红秆品种病毒穗的向阳一面颖壳变紫色或红色,在灌浆至乳熟期变色最明显,乳熟期以后成黄褐色。青秆品种则不变紫红色,直到成熟时颖壳仍为苍绿色。

虽然谷子的根、茎、叶、花、穗和籽粒均可受害,但线虫主要危害穗部,开花前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到灌浆中后期才易于识别,发病晚和发病轻的品种症状也不明显,需仔细观察,必要时应检查线虫。

2 发生规律

病原线虫主要随种子传播,带病种子是初侵染虫源。该线虫虽然也可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但数量少,传病率很低。用病秕粒饲喂牲畜后,粪肥也带有少量活线虫。播种后,线虫集聚在土壤内的种壳与秕粒中,少数转移到胚根、幼芽和根围土壤,拔节前在地下繁殖,虫口不断增多。拔节后线虫逐渐向叶鞘转移,在叶鞘内侧繁殖。幼穗形成后,线虫又转移到穗部危害并大量繁殖,开花灌浆期达到高峰,乳熟期以后下降,线虫能随雨水、流水或通过植株间接触而近距离传播,引起再侵染。线虫成熟后留在秕粒休眠越冬,主要集中在颖片内侧,护颖内较少,胚乳与种胚中无线虫。

温度和雨量等气象条件影响线虫繁殖、转移和病情增长。温度在23℃~30℃之间,线虫繁殖最快。各年谷子拔节后温度波动不大,降雨的作用更为重要。降雨有助于线虫向叶鞘转移和在植株间传播,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微,开花灌浆期高温多雨发病加重。

春谷播种早发病较轻,播种迟发病较重。因为播种晚的,开花灌浆正在多雨高温季节,有利于线虫的繁殖和传播,边行靠近高秆作物的夏谷发病重。另外,黏土地由于保水能力强,容易积水,发病重。

3 防治方法

3.1 使用无病种子。应建立无病留种田,繁殖无病种子。留种田设在多年未种谷子的地块,播种无病且经温汤浸种处理的种子,施用无虫净肥,收获前严格选种,选出无病优良谷穗,单打、单藏,作为下年生产用种,一定不要使用来自病区、病田的种子。还可以直接购买种子。

3.2 栽培防治。在不降低产量或加重其他病害的前提下,春谷适期早播,土壤带虫较多的地块应实行轮作,不用病秕粒饲喂牲畜,避免粪肥带虫。

3.3 温汤浸种。用56℃~57℃温水(可用2份开水兑1份凉水)浸种10 min。操作时选将水选和晒种后的饱满种子,装入布袋内(只装半袋),放入温水中浸泡,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取出种子袋,将种子放入冷水中浸泡3~5 min,再取出晾干后播种。

3.4 药剂防治。4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拌好的种子应在避光环境中堆闷4 h,然后阴干。1.8%阿维菌素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另外,还可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沟施,轻发生地块每公顷用药45~75 kg,严重地块用75~105 kg。

猜你喜欢

乳熟期叶鞘线虫病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不同收获期燕麦青贮品质分析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辣蓼及其常见混伪品种的真伪鉴别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