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7-02-03卢丞文王玲
卢丞文,王玲
(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卢丞文,王玲
(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有相似的结构,又称植物雌激素,具有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及特点,为进一步优化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大豆;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
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分为3大类:黄豆苷类(daidzin groups)、染料木苷类(genistin groups)、黄豆黄素苷类(glycitin groups),其糖苷以4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游离型、乙酰基葡萄糖苷型、葡萄糖苷型和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1]。大豆异黄酮具有预防骨质疏松、抑制肿瘤、防治动脉硬化、抗炎、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包括有机溶剂萃取法、加热回流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2]。
1 有机溶剂萃取法
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差异较大,没有一种适用于全部异黄酮提取的溶剂,通常根据不同的成分来选择提取溶剂进行萃取。采用乙醇溶剂提取,具有操作流程简单、提取率较高、毒性小及相对容易去除等优点。利用乙醇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反应条件为:乙醇浓度60%~80%,提取温度40℃~80℃,时间20~60分钟,料液比1∶8~1∶20[3]。采用甲醇溶剂提取大豆异黄酮,具有步骤复杂、毒性大及难去除的特点,不符合环保和经济安全的原则。
2 加热回流法
谢明杰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回流次数为2次,单次回流时间为2小时,物料比为20∶1[4]。乙醇加热回流法是一种常用的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但该方法加热时间长,并且提取液中杂质溶出物较多。
3 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超声的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作用。超声波产生的振动作用增强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缩短了破碎时间,从而增加了提取物的溶出率。田琳等研究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30分钟,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450W,料液比为1∶15(克/毫升)。大豆异黄酮在溶剂相中的量会随着超声的时间延长而增多。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具有提取率高,耗能低,成本低和工艺简单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4 微波萃取法
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磁波。微波萃取法是利用电磁场的作用使固体或者是半固体物质里的某些有机物成分与基体有效分离,并能使分析对象保持原本化合物状态的一种分离方法。陈珏等利用微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640瓦,微波时间3分钟,料液比1∶30,在70℃水浴浸提40分钟[5]。王舒等利用微波法和溶剂法相结合,提取低温脱脂豆粕中的大豆异黄酮,确定微波萃取法最适条件为:微波频率400瓦,固液比1∶30,微波时间6分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法作前处理,再使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大豆异黄酮,其提取率显著升高。
5 超临界CO2萃取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适用于天然物质的萃取,具有高效率、无残留、生物活性成分不易被分解的特点。大豆异黄酮是极性极强的物质,故可溶解于多种极性溶剂当中,但不能溶于超临界CO2流体,而超临界CO2提取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对大豆异黄酮进行分离纯化。该方法能够得到较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但是其工艺复杂,要求的设备基础高。Miguel Herrero等研究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适用于大豆异黄酮的分离提取。
6 结语
我国大豆资源丰富,大豆异黄酮作为大豆中重要的活性物质,能够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开发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制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经济、环保、安全和优质角度,优化大豆异黄酮分离提取技术,能够为大豆异黄酮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1]Kudou S,Fleury Y,Welti D.Malonyl isoflavone glycosides in soybean seeds(Glycine ma Merrill)[J].J.Agric Biol Chem,1991 (55):2227-2233.
[2]郭睿.一种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 2008,33(11):140-142.
[3]张博坤,王广文,殷广明,等.大豆异黄酮提取新工艺的研究[J].大豆科技,2009(04):61-64.
[4]谢明杰,宋明,邹翠霞,等.超声波提取大豆异黄酮[J].大豆科学,2004,23(01):75-76.
[5]陈珏,周慧燕.正交实验法优化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127-91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400);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0101040JC);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教科合字[2013]第259号)
TS210.1
A
10.14025/j.cnki.jlny.2017.15.060
卢丞文,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