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村屯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以桂平市山台村为例
2017-02-02颜毓黄桂海
颜毓黄桂海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桂平市山台村 广西 桂平 537229)
山区村屯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以桂平市山台村为例
颜毓1黄桂海2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桂平市山台村 广西 桂平 537229)
桂平市山台村作为山区村,拥有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是存在交通条件差、土地流转困难、村民文化水平低、环境设施差的问题,需要通过多方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集中,促进土地流转;外引内培,提升文化素质;紧抓机遇,打造良好环境等措施,推进山台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山区;村屯;旅游
广西山脉纵横、群山连绵,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6%,向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此,广西区内的大部分村屯就分布在这山林环抱、形态各异的山岳之中。大山赐予了这些村屯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各自特有的人文和社会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基础。桂平市山台村作为江口镇唯一的山区村,需要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进行探索。
1 山台村概况
山台村隶属于广西桂平市江口镇,江口镇是广西三大古镇之一,水路、陆路交通方便。山台村四面环山,是江口镇唯一的山区村,东与平南县思旺镇龙门村,北与平南县大鹏镇花龙村,西与大鹏镇平垌村相邻,均与山脊分水为界。山台村辖4个自然屯,共有108户,总人口385人,汉族占70%,瑶族占30%。全村土地面积7300亩,有原始森林面积5000多亩,人造林1000多亩。耕地面积165亩,人均0.43亩。全村主要林产品以红椎林为主,还有八角、玉桂、松、杉等,农作物有水稻、花生、玉米等为主,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2014年,山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38元,比2013年提高15.10%。近年来,山台村从“三不通”(电不通、路不通、信息不通)变成了路通(沙路)、电通、网络通(电信、移动、联通均建有机站)。促进了山台村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山台村—解放前俗称“仙台”,又名“仙台山”。山台村地处浔江的北面,距浔江(江口镇)17km,浔江两岸均为平原地带,背靠平南县鹏山旅游区,是广西平南县鹏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六大景区之一的仙台山景区腹地。山台村距广西著名风景区桂平西山58km、距国家重点项目大藤峡水利枢纽不足50km,距贵港市重点旅游发展项目“金田风云”的金田镇20多公里。山台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2 山台村旅游资源
2.1 自然资源
2.1.1 地质地貌资源。山台村地质构造位置处在大瑶山余脉的拱皱地带,是桂平市辖区内出露地层最古老的寒武纪地层,岩性暗灰色、灰绿色,风化后变为灰褐色,岩石致密坚硬,岩层普遍产生褶皱和轻微变质,地层呈北—南向隆起褶皱成山,山势雄伟陡峻。山台村地貌属构造侵蚀山区地貌,村内四周群山环绕,向南部依次低山起伏,峰峦叠嶂,双门墩、石人山、仙人仰睡,狮子望楼台海拔千米的点称山等崇山峻岭散布,皆自成妙境。
2.1.2 气候资源。山台村地处低纬,接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貌形态影响,形成复杂多变、差异的垂直山地气候。常年日照偏少,云雾偏多。温差悬殊,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30mm,但时空分布不匀。霜期较短,山区每10年有6年冬有霜冻,区域差异显著。有较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灾害频繁,夏季多雨,易涝,春秋较干旱。山台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日照1715h,光热充足。
2.1.3 水文资源。黄安河是流经山台村的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山台村四周的高山峡谷,汇合后往南流入王岭水库,全长约5km。一河两岸,森林茂密,山泉水资源很丰富,是水资源的主要支柱,每个山谷深处均有溪水流出,入口甘醇清爽,河流蜿蜒曲折。然后自北向南贯流江口镇注入浔江。
2.1.4 动植物资源。由于地貌、气候原因,山台存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有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竹林、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主要群落。水生植物群主要分布在河滩、水域中。植物群落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海拔1000m以上山地分布有高山草甸、高山灌木群落,在山顶或山脊有呈带状分布的原始变色杜鹃林;中高海拔区域分布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原始森林;中低海拔以原生植物间杂次生林为主;低海拔以次生林为主,普遍栽植八角、杉、松等经济林木。山台村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拥有动物种类25目56科112种,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和珍禽异兽,例如、珍珠罗汉松、五针松、桫椤等及猕猴、穿山甲、山瑞、黄猄、石獺、蛤蚧等。
2.2 人文资源
2.2.1 茶文化。山台村地处山区,气候阴凉,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植被良好,常年云雾缭绕,为天然宜茶区域,盛产绿茶。集中产茶区域座落在海拔千米的仙台山北麓,山坡茶园也在海拔500~700m地带。山台村亦盛产天然石崖茶,在当地具有种茶、采茶、制茶和品茶的文化传统。
2.2.2 瑶医文化。山台村的高山峡谷中蕴藏着珍贵的天然药材,野生中草药材资源丰富,境内野生中草药材近170多种,如红天葵、石斛、金钱莲、绞股蓝、灵香草、茯苓等。占山台村总人口30%的瑶族村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利用本地的野生中草药物资源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堪称为中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瑰宝之一。
2.2.3 药浴文化。瑶族药浴是瑶族人的祖传秘方,瑶族人有经常泡瑶浴及应节进行药浴的习俗。常用的药浴疗法,如菖蒲艾叶浴有辛温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生姜浴有祛风散寒之效;龙石浴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效。
2.2.4 饮食文化。山台村地处温暖湿润的山区,溪水较为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日常饮食偏微辣,以令行血及驱湿寒。因与客家杂居,故饮食文化上略显客家色彩,惯用红曲米做佐料。当地最传统的饮食为瑶族腊肉和自酿米酒。
2.2.5 客家文化。清朝初年为恢复生产,通过奖励恳耕方式,招集闽粤汉人入桂务农,各地客家人热烈响应,山台村的吕、王、黄、陈、莫、何等多姓人从广东等各地先后陆续迁来定居。勤劳勇敢的精神与诗书传家的客家文化在山台村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3 制约山台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障碍
3.1 交通条件差。山台村的交通道路主要是南北两条,南面通往江口镇,距离镇政府16km,其中还有6km的山区沙石路和通往村屯的道路未硬化。山台村是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江口镇站通往大鹏镇最近的道路,江口镇至大鹏镇途经山台村为26km,其中有10km山区路未硬化。
3.2 土地流转困难。山台村土地较多,但以山林为主,耕地较少,仅占总面积的2.26%。改革开放后,山台村已把土地全部分到农户,造成土地分散,农民大部分把土地当做自己的“命根子”。
3.3 村民文化水平低。山台村地处边远山区,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大部分。全村只有一个教学点,在校学生35人,学校简陋,教学质量不高,许多学生寄读外村其他学校。
3.4 环境设施差。山台村由于“三通”时间较迟,丰富的旅游资源依然藏在深闺。山台村内道路及排水设施差,房前屋后绿化较少,村容村貌没有达到旅游接待的需要,村级服务设施空白,没有医疗卫生室。旅游接待所需配套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也有待建设。
4 山台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4.1 多方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而持续的投入,因此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完成。山台村可以通过村民集资、社会赞助、企业参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出地出力有收入,出钱出智有回报”的原则,先易后难,先急后缓,逐步开展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适度集中,促进土地流转。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民作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并真正的使当地农民受益。可以建立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挥集体的力量,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转让、转租、互换等多种形式将分散的土地适度集中。由合作社通过融资或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建设和经营。
4.3 外引内培,提升文化素质。山台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经济收入低,旅游开发仅靠村民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有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引领和专业人员的参与,山台村的旅游事业才得到发展。随着旅游的发展,势必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逐渐吸引外出务工,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见识的村民返乡。通过外界先进知识和理念的进入,影响和促进农民思想认识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山台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宣传教育活动,对村民进行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山台村旅游发展。
4.4 紧抓机遇,打造良好环境。2013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计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集中推进,达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宽裕、服务保障有力、乡村和谐幸福”的目标。山台村可以借助“自治区关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发展纲要(2013~2020)”的机遇,推进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良好的环境托起山台村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的明天。
乡村旅游的开发,应在自然生态环境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基础上,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项目建设实施。山台村的旅游发展,也将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对促进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都将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