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荔枝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17李平钟敏芝覃燕冯晓佳黄昌新徐
李平+钟敏芝++覃燕+冯晓佳+黄昌新+徐宁
摘 要: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高位价格的双重激励下,桂平市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成倍增长。但进入21世纪之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产品价格低位徘徊,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卖果难问题成为桂平市“三农”问题的重要议题。该文从荔枝种植品种、成熟期、分散经营、销售不顺畅和加工滞后等现状进行剖析,根据桂平荔枝生产实际,从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实现标准化生产,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和发展果品加工业等方面,提出荔枝生产发展对策。
关键词:荔枝;存在问题;对策;桂平市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07-03
荔枝是桂平市大宗水果,目前荔枝种植面积1.60万hm2,并在麻垌建成3 400hm2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1]。荔枝常年产量超3.75万t,占全市水果的54.1%,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实施中泰水果零关税等,使众多“洋水果”进入我国市场,水果品种受到多样化冲击。此外,荔枝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投产面积不断增加,产量增加,造成价格下跌,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降低,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不少果农对荔枝生产心灰意冷,失管果园增多,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振兴桂平荔枝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成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分析当前荔枝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 荔枝生产现状
1.1 富民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促进荔枝产业迅猛发展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水果生产发展缓慢,1980年全市荔枝面积0.39万hm2,产量0.35万t,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的生产主体地位,1984年国家又对水果等农产品进行流通体制改革,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之后自治区、各县(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水果生产发展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水果生产,特别是荔枝生产的发展。另外,由于市场价格的杠杆作用,荔枝龙眼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到1998年禾荔产地价格升到10~16元/kg,种植荔枝的效益也远大于其他农作物,有力地促进了荔枝生产的飞速发展。果农的种植和管理积极性空前高涨,1990年~2000年荔枝龙眼面积和产量分别翻了一番,见表1。
1.2 发展的盲目性使荔枝生产陷入困境 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20世纪的后10a,片面地扩大荔枝的种植面积,生产上贪大求大,不注重品种结构,求产量不求质量,不考虑市场需求和承受能力,盲目发展,使荔枝生产陷入困境。2010年到2015年5a间增长面积为零。从2005到2010年产量变化不大,2015年产量5.09万t,但是禾荔平均价格只有1~1.5元/kg,果农的对荔枝的管理积极性已经很差。其结果造成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的不合理,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脱节,销售渠道不畅,种植效益明显下降。荔枝生产成本价为1.5~2元/kg,而产地售价低于成本价,造成果农亏本卖果都难。
2 荔枝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种植过于分散,管理粗放,低产不稳产 虽然我市荔枝龙眼面积较大,但90%以上为千家万户种植为主,种植过于分散,每个山头你一块我一块,有的地块你一株,我一株,不便管理,这种农户小规模种植,难于形成专业生产,难于统一管理,造成管理粗放。一是果农技术素质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到外地务工经商,剩下一批“老弱病残”劳力在家务农,这些劳力文化水平较低,以初小文化为主,对先进管理技术接受程度低,接受速度慢,难于实施精细管理。二是绝大部分果园建在山坡上,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基本上没有灌溉条件。近年来,果品价格低,种植效益差,果园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相当部分专业果场,每株每年肥料不足5元,大部分为2~3元,有的甚至不足2元。施肥主要是雨天撒施尿素和钾肥,有机肥严重不足。不少的果树成为“神仙树,不食人间烟火,天生天养”。三是部分果农未能正确掌握和运用荔枝无公害丰产稳产栽培技术。在合理施肥、培养结果母枝、合理修剪、病虫防治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果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影响开花结果,导致低产不稳产,果品质量差。据统计,从1999-2015年我市荔枝按投产面积计算,平均只有192kg/667m2。大小年结果现象仍未改变。
2.2 产量效益倒挂,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以1999年起,我国水果市场持续疲软,果价较低,效益下滑,果农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呈现产量效益倒挂现象。从我市主产地10a销售价格调查情况来看,1994-1998年禾荔平均销售价5~10元/kg,此时果农积极性相当高涨,是我市荔枝生产发展最快时期。以1999年开始,价格开始下跌,2000-2001年由于霜冻影响,投产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价格稍有回升,2002年开始,价格暴跌,禾荔销售价1~2元/kg。由于价格下跌,大部分专业果场、果农利润很低,甚至连续亏本运行,生产积极性下降。因此,大部分乡镇出现大片砍树毁园现象。
2.3 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产品应市期短 据统计,我市荔枝有30个品种,品种资源丰富。但20世纪80~90年代由于荔枝投产面积和单产相对较低,总产量相对较少,加上改革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国外荔枝进入我国较少,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成为名符其实的“皇帝女”——不愁“价”。此时荔枝的发展偏重于面积的扩张,不够注重品种结构的合理搭配,使我市荔枝品种过于单一,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禾荔面积占85%,产量占90%以上,成熟期集中于7月中下旬,应市期只有15~20d。
2.4 加工技术和保鲜贮藏滞后,制约产业发展 目前我市荔枝加工主要以加工荔枝干果为主,缺乏精细的深加工。加工方式主要以家庭小作坊式加工为主,加工场地分散,技术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千差万别,产品质量粗糙,价格较低。缺少大型加工厂和深加工。产品短期运销以竹萝、纸箱加树叶保鲜为主,长途销售还停留在泡沫箱加冰保鲜或冷橱运输为主,质量和货架期难于保证。
2.5 品牌意识薄弱,产品质量较差 我市荔枝有质量好,信誉高的产品,麻垌荔枝早已成名。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注册开发利用,全市只注册有“上鸪红”“珍品佳平”商标2个。由于缺乏市场开发力度,至今了解该商标的层面很狭窄。产品采后处理、包装工序粗糙,未能按规格分档次进行精密包装销售,降低了产品的商品价值。同时由于管理水平较低,不注重树体整形修剪,果园或树冠密蔽,光照条件差,病虫滋生严重;有人滥用农药激素,施用有机质肥少,造成果实质量参差不齐;不注重疏花疏果,导致果粒偏小,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与价值。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把一些有毒过期变质产品混入其中进行销售,严重影响了我市荔枝加工产品的声誉。
3 荔枝生产发展对策
3.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品种结构 针对桂平荔枝千家万户种植为主,种植过于分散的现实,首先要鼓励和帮助果农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统一管理。其次,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品种结构调整。要大刀阔斧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淘汰劣质品种,改种时令水果,调减大宗的、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品种。将30%以上禾荔进行高接换种,嫁接接紧俏名优品种,如桂味、鸡咀荔、草莓荔、观音绿、仙进奉等荔枝品种,特别注意选择发展品质优、果型大晚熟型的品种,利于出口外销。再次,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发展早熟和特晚熟型品种,以延长荔枝鲜果供应期,尽可避免出现季节性过剩现象。要通过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延长应市期,这样既可减轻销售压力,又可适当提高销售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3.2 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实现稳产优质和标准化生产 要大力搞好荔枝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努力提高果农的管理技术水平。根据我市的地域实际和气候特点,引导果农搞好疏花疏果,荔枝培养二次枝梢作结果母枝。同时要根据花穗伸长期的气候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冲梢,加强病虫防治,确保丰产稳产。引导果农根据荔枝无公害、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组织生产,确保产品优质安全,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促进荔枝生产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3.3 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市场 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只有进入市场流通,卖得出去的产品才是商品。品牌是有品质保证的商品注册商标,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好的品牌,一般都会有好的市场。目前我市荔枝基本上都是个体户和农户分散生产和销售,资金、技术、销售分散,难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品牌,因此,我市荔枝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广荔枝合作社(协会)加农户的形式,增强品牌意识,统一注册商标,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尽快建立产品销售信息网络,把分散在各地的销售人员和信息集中起来,形成统一的销售网络,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各级政府和企业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抢占市场份额。
3.4 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 果品加工销售是鲜果销售的延续。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拓宽果品销售渠道和果品市场的吞吐能力,有助于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因此,要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众多的外商到我市兴办果品加工销售公司,发展和深化荔枝产品加工业,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开发果汁、果酒等深加工类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市荔枝加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带动荔枝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果业增效,农民增收。
3.5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协调作用 政府要培养谋划、出台政策;成立行业协调组织,科学有效指导桂平市荔枝行业的复苏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麻垌成为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4(1):13-14.
[2]易宇海.北流市优质荔枝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科技.2015年,15(12):140-142.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