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渔业打造民生水产

2017-02-02王文彬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渔民水产品渔业

王文彬

发展现代渔业打造民生水产

王文彬

中央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立足“三农”吹响了向“十三五”全面进军的战斗号角,对于我们渔业来说,“十三五”关键任务就是“发展现代渔业,打造民生水产。”

一、弘扬现代理念,积极为民生水产发展谋篇布局

1.切实提高认识,把民生水产发展上升到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高度去谋划。

作为渔业大国,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出口雄居全球水产品出口首位和我国农产品出口首位,是大农业中唯一出口顺差的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全国水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动物蛋白供应、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渔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向社会提供了两千多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水产品系最安全的“粮食”,是优质安全的动物蛋白供应源。水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渔业发展必须坚持质量优先,要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加强水产品生产的全程监管能力,实现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管理,让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水产品。另外,现代渔业的发展还涉及到生态安全,所以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水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赢。

2.弘扬现代理念,把民生水产发展当作为政府服务农业和服务农民的职责去担当和实践。

“十二五”时期,我国渔业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渔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新难题和新挑战,突出地表现在:渔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渔业效益持续下降;养殖基础条件薄弱,更新改造慢;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难度不断加大;质量安全隐患存在,监管手段不强;强渔惠渔富渔政策效益出现边际递减趋势,渔民收入较快增长难度不断加大。上述问题说明,我国渔业发展正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推进民生水产发展尚需跨越漫道雄关,任务既紧迫又繁重。

“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渔业发展新难题,着力提高渔业发展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渔业发展实现成功转型。

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激发渔业发展活力。要加强科技创新,依托创新摆脱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透支资源环境的发展方式,培育主要依靠科技推动发展的渔业增长新动力。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开辟新的政策红利,大力培训渔业市场主体,系统打造职业渔民队伍,拓展渔民增收空间。

二是要坚持协调发展,补齐渔业发展短板。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渔业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水域滩涂经营权制度改革,提高渔民财产性收入水平。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渔业产业流动。

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就要确立发展绿色渔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渔业发展新格局。加大渔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禁止化肥养鱼,控制“三网”养殖。大力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加强产地环境保护,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是要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应当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战略谋划,加快渔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构建扩大渔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五是要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广大渔民福祉。加快渔村公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鱼池标准化改造,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向渔业渔村延伸。实施精准扶贫,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渔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夯实产业基础,努力为民生水产发展强筋壮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民生水产,一定要强基固本。要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对荒水荒滩开发、鱼池标准化改造、渔业疫病防治、稻田综合种养开发、水域种质资源保护,解决好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加强技术体系建设

民生水产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各级渔业主管门及水产科研院所一定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开发养殖新品种、新技术。要建立健全渔业的苗种繁育体系、病害防治体系、水产品质量监督体系等技术支撑体系,推进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渔民增收。要引导和鼓励标准化生产,注重传统渔业的开发和升级,从生产、流通、加工到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标准化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促进传统渔业向质效渔业、精品渔业方向发展,不断为渔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强产业人才建设

加强渔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渔业技术培训的力度。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咨询。要形成从上到下的省市级专家组、县级专家组和技术人员到示范户的技术服务体系网络,初步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渔民培训,努力培训渔业科技致富带头人。

4.加强渔业管理服务

要坚持“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理念,加强渔业执法管理。严厉打击各种渔业违法行为,维护渔业生产流通秩序。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引导合理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加强渔用投入品的监管,落实健康养殖措施,督促养殖单位和渔民做好生产、用药、销售等“三项记录”。

三、创新经营策略,全力为民生水产发展增砖添瓦

1.做活产业融合文章

民生水产发展,不能靠单打独斗,而要抓好产业融合,借船出海,借梯上楼。一方面,要加强与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餐饮业、加工业、电商业、文化等产业之间的融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另一方面,要加强渔业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立足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二产业,发展壮大三产业,让二、三产业带动促进第一产业,提高三类产业间融合度,让三个产业之间深度融合,互促共赢,提升渔业效益,增加渔民收入。

2.做活品牌经营文章

充分利用各地特色资源和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独具的优势水产业,通过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开发优势水产品,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渐形成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精品品牌,创造出社会和经济效益。要注重广告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培养,争创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牌,大力宣传当地特色水产品或者渔业资源,不断拓宽产品销路,实现渔业增收增效。

3.做活市场主体文章

民生水产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因此要大力培育水产大户和家庭渔场,引导其建设好基础设施,改善好生产条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各地渔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鼓励渔民、大户、渔场创建渔民专业合作社和渔业企业,实现捆绑经营,抱团发展。支持合作社、企业兼并重组组建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渔民、大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群发展。

4.做活加工出口文章

要引导养殖企业做强加工渔业,致力于水产品精深加工,以加工带动生产,以加工搞活市场。同时,要立足现有市场,努力开拓新兴水产品出口市场,选择和开发多国市场、多地区市场。主动研究国际市场的商品供求信息、出口政策及卫生质量法规、标准等内容,并搜集掌握国内水产行情,捕捉国际商机,促使双方及时、快捷交流,引导渔农以销定产,稳定增收。

5.做活“互联网+”文章

积极引导养殖大户、家庭渔场、合作社、龙头企业进军电子商务,支持他们通过互联网实现创业创新,推动渔业生产经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引导他们承接客户网购快递业务,搭建线下、线上和物流三大平台,延伸渔业网购平台产业链,让民生水产乘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

(通联:438700,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

猜你喜欢

渔民水产品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