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发展思考
2017-02-02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赵海萍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赵海萍
邓州市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发展思考
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赵海萍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辖28个乡镇(街、区)、611个行政村,总面积2 369 km2,耕地面积16.27万 hm2,总人口1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万人,是全国农业大县、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生猪生产和调出大县、国家重点烟草种植县、全国商品棉基地县、河南省农综开发重点县、河南省直管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水源保护地。邓州市是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和核心区,粮食生产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5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邓州市农业主导产业突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粮棉油蔬大宗农作物面积大、比例大、增产提质潜力大。邓州市在小麦生产、玉米生产、花生生产、大豆生产、蔬菜生产、中药材生产、果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技术集成度较高。邓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地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较大、规模适度,转化实施农业高新技术的能力较强。本文根据邓州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主要谈一下邓州市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发展思考。
一、邓州市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粮食生产核心地位突出,但是单产不高和产后附加值不高
邓州市近几年每年粮食总产突破10亿kg,稳拿全国产粮大县奖牌。但是小麦、玉米优势粮食作物的单产并不高,单产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邓州市小麦有6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记录,但平均单产仍然在中产阶段徘徊,处于靠增面积夺总产的状态,而不是靠提单产夺总产的状态。而且,也没有影响力的有机小麦、绿色小麦、彩色小麦、无公害小麦等品牌,产业带动力较低,不能充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质优价廉的进口小麦的冲击,这也恰恰充分说明了邓州市在小麦的单产提高和品质攻关上还大有潜力可挖。
(二)经济作物亮点不多或者后劲不足
邓州市的大宗经济作物如花生、大豆、棉花、芝麻等,虽然面积不小,总产不少,但在单产和品质上没有出彩之处,不能形成亮点或者带动型产业。虽然小宗经济作物有一些亮点,如白牛镇的寿桃、晚秋黄梨,构林镇的葡萄、西兰花,湍河办事处的鼎鲜果蔬、草莓,汲滩镇的山药等,但是对于邓州市16.27万hm2耕地和600多个行政村来说,亮点明显偏少,而且没有形成品牌或者品牌不够响亮,规模效益不大。像十林镇和裴营乡的麦冬,白牛乡的丹参,文渠乡的芍药,林扒镇的紫红薯等等,曾经小有名气,大有发展扩大之势,但是没有进行科学引导而进行规范化种植,后劲不足,没有经受住市场风浪,导致面积萎缩或昙花一现。每个亮点都要经历市场波浪,关键是如何进行规范化生产,如何在大风浪中不彻底翻船而坚持下来,只有在市场风浪中坚持下来的亮点和特色才是真正的亮点和特色。
(三)种植和畜牧业较大较强,匹配的第三产业链较弱较短
邓州市的粮食生产和畜牧业是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但是仍然呈现强而不壮、综合效益不高的局面,因为这里大多出售的是原品或者初级加工品,附加值较低。从日常生活来说,人们平常吃的方城烩面、新野板面、唐河凉粉都是别处的品牌和产业延伸;像人们平常用的高档牛奶、快餐面更是外地的品牌和产业延伸;连原来曾经小有名气的邓州小磨油和牛肉现在也没有内乡宝天曼小磨香油和唐河牛肉叫得响。农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从大农业的角度来抓,才能后劲足,拳头大。农业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种植业、农林牧副渔业以及与农林牧副渔业相关的加工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服务业。只有这些主业和相关产业相协调相匹配,才能充分地将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的拉动作用、生产者的主动作用拧成一股绳,这样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链才能基础牢固、特色突出、才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冲击。
(四)规模农业的引领者多但作为龙头的不多
近几年,邓州市出现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仅农民专业合作社就1 000多家,流转半流转的和托管半托管的耕地约3.33万 hm2。但是不少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投机型合作社主要争取的是项目和贷款,发展上往往大起大落;务实型合作社主要依靠的是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要的是技术,抓的是生产,往往生产规范,发展稳定。有的是空壳组织,成立目的是为了争取各级财政的项目资金;有的是为了先占地而方便以后改变土地用途;有的是为了占地而后争取征地补偿款;有的是为了销售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而光管种不管收。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组织比例不大。只有像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这样的农业生产引领者做大做强了,才能引领邓州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规范化水平、综合效益水平上一个档次,才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浪,才能逐步培育出邓州市的农业特色和亮点,才能逐步打造出邓州市的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品牌。
二、邓州市农业生产的发展思考
邓州市的农业生产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食、调结构、转方式的总要求,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质、增效、可持续作为长期性目标,把抓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结合邓州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把立足优势、稳定粮食、巩固油料、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提高效益作为农业发展基本途径,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集群作为重要抓手,促进邓州市现代农业上水平上台阶。
(一)抓好大宗优势作物生产
在坚持粮食主产区功能和核心区地位的同时,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大力在高产栽培、农机配套、高效施肥、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升粮食生产的水平和效益,通过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高产创建,粮食降本增效综合集成技术示范,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和形式,来保障粮食的生产安全。组装配套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邓州市大宗优势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积极完善四大作物技术模式和生产规程。大面积推广以绿色防治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为代表的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技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探索大宗优势作物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宗优势作物生产的综合效益和水平。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良好契机,积极争取田间工程项目、产油大县奖励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阳光工程培训、农村清洁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粮棉油高产示范创建等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力争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所突破,积极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扎实推进“三品一标”建设与认证工作。
(二)积极优化产业结构
积极拓展农业发展功能。发挥土地、水利资源丰富等优势,将休闲农业、景观农业等纳入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适合邓州市地域特点、土壤特点的特色产业,如:以芹菜、菠菜、莙荙菜、广东菜心等为代表的叶子菜类;以番茄、青椒、茄子等为代表的茄果类蔬菜;以莲菜、山药等为代表的根茎类蔬菜;以丝瓜、苦瓜、西葫芦等为代表的小型瓜果类蔬菜;以豌豆、绿豆、谷子、甘薯等为代表的小杂粮。大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并延伸发展豌豆淀粉、豌豆凉粉、小米黄酒、谷子酱、红薯粉条、绿豆糕等特色型、高附加值农业加工品,适当建立特色蔬菜的种植、保鲜、包装、运输、外销等产业链,着力培育农业经济新亮点。壮大增强种养业。集聚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壮大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的粮食、畜牧、中药材、果蔬四大主导产业。拉伸延长加工业。依托当地的久友集团、益嘉林业、先天下种业等产业集群,建设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加工企业积极争创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盘活重塑流通业。发展订单销售、连锁经营、农超对接、配送服务、网上营销等现代市场业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市场营销作用。
(三)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做好金融扶持、项目支持、科技支撑等相应服务工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集群的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链条产业化,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度。通过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使他们在发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上起到示范拉动作用,带动提高整个邓州市现代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邓州市的农业生产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有亮点。创建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推进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探索主体间的专业化合作模式。制定加快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为发展规模经营提供土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