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生物安全管控

2017-02-02陈扣宝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实验室食品生物

□ 郑 正 陈扣宝 蒋 菲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生物安全管控

□ 郑 正 陈扣宝 蒋 菲 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目的:为更好规范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对生物安全的重视,防范微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方法:加强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做好专业学习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通过各项管理措施与预防手段,使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进一步强化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意识,抓好微生物实验室的管控,是整个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

食品;微生物检验;生物安全;管控

从当前食品检验的综合情况分析,微生物检验是必检项目之一,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实验室危险生物感染越来被国内外重视,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也成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考虑的问题[1]。实验室是病原生物的播散地,生物安全指避免生物危险因子对实验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污染扩散及恶意使用的所有措施[2]。

1 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发展已经为各个领域提供先进的资源保障,推动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创新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许多问题,生物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实验室建设使用中,大多会重视硬件投入、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忽视生物安全投入,最终不能建成科学规范的实验室。

1.2 当前生物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在全球性非典发生后,整个社会都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我国已将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然而,目前我国整体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3-4],整个生物安全管理尚缺乏较系统认识。

1.3 检验人员的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辅材主要包括一些阳性致病菌和一些化学试剂,其中都是一些具有生物危害物品,这些物品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对环境和人身体造成伤害。此外,具体检验的实际操作中一些人员疏忽大意、意识淡化,对生物安全认识不够充分,从而出现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危害的现象。

1.4 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

从实验室主要职责来看,实验室的建立与科学管理相比肯定简单很多。当前许多实验室存在主次背离、失于管理的问题,没有从系统角度抓管理,没有从体系内涵抓执行,致使整个管理体系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5]。

2 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工作环境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无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之分,未配置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柜[6]。

2.2 人员素质

检验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操作时未穿隔离衣、未戴手套或摘去手套后不洗手,在微生物实验室吃东西和存放化妆品等[6]。

2.3 标准菌株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汇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等各类阳性病原微生物,这些标准菌株通过培养、传代等环节,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污染源,若未加预防保护,实验室获得感染的概率会明显增大,而且实验人员被危害的概率也会增高。

2.4 气溶胶污染

在整个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气溶胶,从而造成室内空气、台面和地面污染。

2.5 实验废弃物

在整个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肯定会产生实验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同于普通化学实验,包括药敏条、菌悬液、使用过的棉棒和玻片等,是主要传染源,若处理不好,不仅会引起整个实验室交叉感染,流向社会后后果难以想象。

3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生物安全的管控措施

3.1 建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布局和设施

根据《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科学规范布局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应当配备紧急喷淋室、洗眼器、空气净化器、通风装置、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运送箱和急救箱。整个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营造成确保生物安全防护的环境,使检验人员有安全感。

3.2 加强全体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在业务学习中安排一定时间学习《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和法规知识,提高技术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加强生物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把实验室安全防范时刻牢记,并且还可以通过具体事故案例讲解,促使检验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逐渐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加强检验人员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3.3 强化各种制度与预防措施的执行

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确定专人管控,与综合考核、绩效工资紧密结合。微生物室应制定实验室准入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菌种保存制度、危险标识制度、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微生物实验室应急预案等各项生物安全管理与防范制度,并定期检查,做到奖惩分明。

3.4 要有严格的菌种管理制度

收到购买菌种应先登记,实行双人双锁,只允许微生物实验人员存取。标准菌种保存过程中传代、分装均应及时登记,定时取出质控菌种需要做质控检验并记录出入库时间,使用菌株工作时,如发生严重污染环境或实验人员感染的事故时,应立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负责人,菌种销毁时应放置生物指示剂,做灭菌消毒监测以确认灭菌效果,并做好记录。

3.5 及时妥善处理废弃物

实验室内产生的所有实验废弃物均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生物废弃袋中,按照《废物处理条例》处理,处理前后都应在固定位置存放,并有专人负责和管理。整个微生物实验结束后,要对空气、地面及物表消毒,并对消毒效果动态监测。

3.6 确保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刚开始工作时,建立规范操作意识,形成规范良好的实验习惯。对明显产生气溶胶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物体表面及地面若有明显污染,应立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实验操作中必须穿工作服及隔离衣,换工作鞋,戴帽子、口罩及乳胶手套,操作完成后摘去乳胶手套后立即洗手。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都要彻底消毒。

4 讨论

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涉及的各类病原微生物,基本上都是三类病原微生物,所以只要建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就可以有效防控,然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立相对比较容易,因此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生物安全是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的。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适应风险评估和控制功能,根据实验室整体检验能力,定期对涵盖生物安全风险全面评估分析,从而保障整个实验室正常运转。此外还应对评估分析的问题建立档案,积累到一定时期就可以将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动态制度,建立长期实用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危害情况的发生。

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立要严格执行,这关系到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要求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前,应通过相应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人员获得准入资格。

5 结语

不论是广泛意义上的生物安全,还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重要性不容小觑。只有保证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完善化,安全管理系统化,检验操作规范化,安全防范自觉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才能使技术检验正常有序,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扎实有效的技术支撑。

[1]陈宇轩,赵卫,刘延,等.广州地区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4):2647-2649.

[2]周宝琴,张霞,侯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2):4714-4715.

[3]刘晓革,赖天兵,刘建高,等.湖南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0,6(17):1212-1213.

[4]陆龙喜,林军明,顾华.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生物安全柜使用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4): 377.

[5]陈省平,蓝秀健,彭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76-279.

[6]宋幼林,李晋华,严荣荣.微生物实验室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 2778,2779.

猜你喜欢

实验室食品生物
生物多样性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食品造假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