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起岭南(连载三十七)

2017-02-02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李磊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灵渠南越国南越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李磊/文

悬挂着正面墙上的南越国军事形势图前,主爵都尉杨仆指着作战地图,向皇上及各位大臣,详细的分析前线的双方军事部署和战役态势:

“南越国在经过多年经营之后,初步形成了目前以其国都番禺为战略核心的三道军事防御体系:其一是以过去秦关的湟溪、阳山、横浦三关为主的,北部一线防御体系,在秦末赵佗王自立之后,其为加强对北方的防控,又再武水流经的战略要塞区域乐昌抵泷口处,新筑了“任嚣城”,后又在“任嚣城”河对岸乐昌西南二里抵泷口处(今乐昌县南五里处),修筑了“赵佗城”,接着又新筑了仁化城(仁化北一百三十里处)。仁化城的构建,使其作用与乐昌二城可以“壮湟溪”一样,仁化可以起到“壮横浦”的作用。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关城一线、点面结合、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的新的一线战略防御体系;此防线以对北防御为重点,驻有重兵防守。兵力也是各防线上最强,最为易守难攻之处。

二线防御体系,深入岭南内陆,集中于南海郡中北部。以溱水中游为核心,以江口(英德)、中宿(清远)两座万人城与洭浦关夹江而峙布防,这就形成了一个军事上的防御大三角,驻有一定的兵力,进可攻、退可守,南可屏藩都城番禺,北可支援北部一线作战。

三线防御体系,是以番禺西北四十里处,溱水下游的石门军事要塞为核心,构建拱卫都城、辐射东西与南北的战略防御中心。石门是扼守番禺西北的天然险要之地,有山两岸对峙,曰石门,是南下番禺的交通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险要,石门一破南越国则无险可守。”

汉武帝:“好,为准备伐越作战,朕已先期两次派遣主爵都尉杨仆,亲赴南海郡、象郡侦查。通过实地勘察和了解,杨都尉对南越国的兵力部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的也颇为深刻有据。各位爱卿,大家无论对征伐南越一事有何见解,不妨都说出来听听。集思广益、博取众家之长,才是军事家的为胜之道。”

卫尉路博德说:“皇上。臣认为,此番出兵,师出有名,也合天下‘久乱必治’的国情民意要求。这是一利也;两越战争早已破坏了其同盟关系,加上唐蒙出使夜郎等国,通过重金贿赂与收买,已断绝了南越国与其他周边各附属国的臣属及军事联盟关系。这是二利也;南越国从赵婴齐始,横征暴敛、滥杀无辜,骄奢淫逸、弃贤用恶。丞相又把持朝政,权弄朝纲,早已令君臣不满,内外不和。这是三利也。因此臣认为,此番出征顺应天意,天时、地利、人和均与我方有利。出战征伐南越必可大胜。”

武帝说:“卫尉言之有理。可我所虑者,并非战争的胜负,这一点已毋容置疑。而是在平定南越之后,该地区能否安居民生、长治久安,以便我大汉朝能扬帆远航,早日开启海外贸易,以富民强国。”

杨仆说:“皇上,这一点微臣多有考虑。因此认为此次征伐当以谋取为主、强攻为辅,以速战速决来减少双方伤亡。以此来争取南越国民众之心。”

武帝问:“好。就按杨都尉说的办。杨都尉你屡次探越,对南越地形态势颇为熟悉,你对我汉军的进军路线及起兵时机有何筹谋。”

杨仆回答说:“目前,我大军从中原地区南下征伐南越,可取便利通道共有五条,其中四条为秦统一岭南后,为强化对岭南的统治,而为其所开的新道;另有一条则为中郎将唐蒙出使岭南时所发现和探明的水路。”

这五条通道分别为:

横浦关道,此道从赣江支流逆流而上,达豫章郡南安(江西南康)抵岸,越大庾岭,出横浦关。下关后再经秦时所开新道,进入浈水,而后顺流西进,入溱水主流。

桂阳道也称湟溪道,沿湘江支流末水或春陵水,越过骑田岭及支脉,达溱水支流湟水,即从桂阳郡的桂阳,跨骑田岭,出阳山关,沿湟水(连江)向东南顺流而下,经湟溪关,在洭口关处入溱水南下,直抵番禺。此路所经阳山关、湟溪关、洭口关为“秦关,名曰三关”。

临贺道也称九疑道,可从零陵郡道县南下。于湘江支流潇水向南越过分水岭,入贺水南下至封中而汇入郁江,东下与溱水合流,而直入番禺城下。

灵渠道,灵渠为秦始皇南征越地所开,因灵渠连接漓水、湘水两水,两水又分别为郁江、湘江支流,而成为岭南通往中原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在零陵郡的兴安由灵渠沟通湘江至漓水,下桂林,再由桂林南行至梧州而汇入郁江。

猜你喜欢

灵渠南越国南越
行尽灵渠路 兴安别有天——跟着古诗词游灵渠
挖掘灵渠文化 助推灵渠申遗
灵渠颂
南越国出土漆器初探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南越华文文学的“家”与“国”分离书写
赵佗时期南越与西汉的博弈分析
吃货改变历史
情满灵渠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秦汉南越国包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