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鳄科技:探索水产全产业链模式

2017-02-02海洋与渔业廖静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养虾石斑鱼对虾

■ 《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文

金鳄科技:探索水产全产业链模式

■ 《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文

饲料、生物科技、养殖、海鲜餐厅.......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金鳄科技集团逐渐投用。“尝鲜”这样的一个水产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也让这家公司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金鳄科技董事长曾雄飞与其合伙人海南金鳄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裕松近日接受了《海洋与渔业》记者采访。

曾为“网络红人”的养虾能手曾雄飞,正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这位年届八旬的养虾老人在虾病研究方面可称得上是“毁誉参半”。尽管如此,他也向记者表示,他并不畏惧质疑,而是从1993年开始,二十多年一直坚持虾病的研究。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让这个公司逐渐扩张,形成了一个在海南、广东多个地区并拥有兽药、饲料、养殖等在内的产业集团。

“毁誉参半”8旬老人20多年不放弃虾病研究

在坊间有着“网络红人”、“养虾能手”、“科研常青树”等多个称谓的曾雄飞,尽管步入耄耋之年,可他依旧精神矍铄。据介绍,他曾从事国防科技研究,60岁退休后来到广东惠州,开始进行对虾养殖,他曾发明的氨基酸碘络合物作为抗病毒药物,取得了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研究饲料、研究原子理论.....爱好广泛的他也受到科技日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可也是由于“氨基酸碘络合物”,频频亮相于媒体的曾雄飞却受到了不少养殖户等的质疑。甚至网上一度出现了对其谩骂等行为。经过了"氨基酸碘"风波之后,曾老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对虾病毒的研究。

他告诉记者,他2011年继续潜心在塘头养虾,观察虾病。“尝试了很多次,却很难培养出病原体”,在湛江养殖基地,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病菌培育的桶里铺了一层贝壳。这也终于让他分离出了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而这些正是他对2013年爆发性病原菌“冰白菌”的重要研究成果。

2014年,对虾又出现了微孢子病,随后他又投入了研究。对于外界曾经的质疑,曾雄飞坦言,并不会因此而放弃研究。如今,他在惠东开辟了40多亩养殖基地,专门用来养殖对虾。据了解,金鳄科技的养虾面积达到2000多亩,年产值大约2600多万元。

相对不少养殖户对虾养殖的多年亏本,金鳄科技的养殖基地却有很好的收获。2012年12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等一批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组成专家组,对曾雄飞的吴川塘尾基地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情况进行现场验收,其送检样品的22项抗生素残留指标均低于国家残留限量标准。

强强联手探索水产产业链发展模式

创办公司20余年,荣誉和质疑裹挟而来,由科研工作者华丽转变的创业老板曾雄飞表示,他是在国家急需虾病研究人才的环境下,投身到这样的研究中来,因此,他并不惧怕研究过程中所受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同样,对他抱有殷切希望还有他的合伙人——胡裕松。他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曾老对虾病研究的孜孜不倦,他的养殖基地才能多次幸免于大规模侵袭的虾病。

据了解,金鳄科技以惠州市三宝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南金鳄海洋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于2009年创建。目前集团正逐步形成了包含饲料、兽药、养殖等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在胡裕松的眼里,是一次资源的强强联手。

在对虾养殖研究的过程中,胡裕松的养殖基地也成功实现了鱼虾混养模式。多次出现各类对虾论坛的胡裕松,开始成为对虾与石斑鱼混养的模式的“代言人”。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利用对虾与石斑鱼混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胡裕松称,石斑鱼的养殖成功,也让该品种迅速到达了8万斤的瓶颈。因此,该公司再次尝试“海鲜广场”这样的一种新鲜模式。在海南,一个逾10000平米的集海鲜卖场、海鲜餐厅、美食展示于一体的结合体应运而生。

未来的路怎么走?这在胡裕松看来,只有坚持海鲜食品的安全健康,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的“胃”。对石斑鱼、海水对虾的健康养殖全程可追溯的坚持,该公司销售成绩单也预告着这样时髦的养殖方式正大量“输送”出受到市场认同的安全、健康的海鲜产品。

猜你喜欢

养虾石斑鱼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疫情+年底结账,石斑鱼价格应声下跌,春节前或涨一波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年年养造造赚,这位养虾30年的“老行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亩虾池,一年赚80万!造造成功,这个养虾人震惊了业界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迫切关注!因流通受阻,9成石斑鱼养殖户正愁卖鱼难,诉求和担心日增
不简单!小小饲料有大大能量,虾壮乐为何深受养虾人的喜爱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