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2017-02-02
科技
虾蟹壳提取物制成的人工神经临床应用成功
餐桌上弃之不用的虾蟹壳有什么用?我国科学家从其中提取多糖成分制成人工神经,移植到人类肢体中,最快半年就能恢复肢体功能,待组织愈合自体神经完成生长后,这些完成使命的人工神经最多只要一年半就会在体内悄悄降解。
记者从日前在南通大学举行的2017年度国际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学会亚太地区年会上获悉,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将人工神经应用于临床,受试患者损伤肢体功能明显恢复,即将进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其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多糖,以研制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并在国际上率先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有3例患者完成试验,1例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受试患者损伤肢体功能明显恢复,优良率达85%。据悉,该技术已完成临床试验,10月底将进行产品注册证书申报。
(科技日报)
凡纳滨对虾饲料效率性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虾类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突破了虾类大规模个体饲料效率测定难题,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首次在虾中建立了以剩余摄食量(RFI)为饲料效率指标的遗传评估体系,并在分子水平对饲料效率性状的遗传基础进行了解析。
研究团队利用循环水集中养殖系统建立了大规模测定对虾个体饲料效率的方法,基于凡纳滨对虾育种群体中34个全同胞家系共计500多尾对虾的摄食量和增重数据,对RFI等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评估。结果显示,RFI具有较高的选育潜力,通过选择育种手段改良RFI,不但可以提高对虾饲料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饲料摄入量,并且不会影响生长速度,这对于虾类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六斑刺鲀人工繁育初获成功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下,东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6年起致力于六斑刺鲀人工繁育技术的探索研究。通过不断摸索,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鲀亲本人工驯养的技术和方法;在营养强化后,野生亲本于2017年6月26日获得首批受精卵,约320g,经孵化培育获得初孵仔鱼2.3万余尾,截止目前已培育平均体长21.5±2.5mm的仔鱼约2100尾,可正常摄食、生长状况良好。我所科研人员已初步掌握了六斑刺鲀亲本培育和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
六斑刺鲀(Diodon holocanthus)为辐鳍鱼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其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可观赏性。六斑刺鲀人工繁育试验的成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其全人工繁育和养殖奠定了重要基础,该项研究成果对保护和开发这一具有高价值的海水鱼类具有重要意义。
(东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