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新品种Q玉7号的选育
2017-02-02张采波余庭跃文守云
张采波 余庭跃 张 玮 文守云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重庆 400060)
杂交玉米新品种Q玉7号的选育
张采波1余庭跃2张 玮2文守云1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重庆 400060)
Q玉7号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优良玉米自交系S419和67B为基础材料,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多年多级别的系列试验研究表明,Q玉7号具有遗传性状稳定、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突出优点,适用于重庆、贵州等西南山地玉米产区推广种植。本文主要概述了Q玉7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试验结果,并提出大面积生产的栽培技术要点及高产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种;Q玉7号;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制种技术
西南山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区域山地多、平地少,土地多瘠薄,玉米生长常受高温寡日照、潮湿多阴雨等气候条件影响,自然灾害频繁,玉米单产水平低,总产量不足[1-2],选育能适应西南山区生态和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突破性玉米杂交品种推广应用十分必要[3-5]。Q玉7号是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历经10年,精心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09年以自育玉米自交系S419为母本、67B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于2010-2011年参加贵州省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参试代号Q玉130,于201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2004;2013-2014年参加陕西南部春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6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6041;2016年在重庆市进行引种试验,于2017年获得重庆市引种备案,编号:渝备玉2017009。
1 亲本及品种选育
1.1 母本S419选育 2002年春在重庆基地以玉米自交系双M9和苏11为基础材料,在重庆和海南基地进行连续多年的自交分离提纯;2007年,经4年连续8代的提纯鉴定与筛选,自交株系性状趋于稳定遗传,选留最优株系(双M9×苏11)-3-9-2-2-1-1-1-1,并正式定名为S419;2007年冬在海南开始进行杂交测配。
1.2 父 本67B选 育 67B选 自〔(330×720)×征6〕的杂交后代。720是自选的698改良系,征6是从重庆酉阳征集的大马齿玉米农家种。2003年春以玉米自交系330为母本与720组配组合330×720,同年冬在海南将(330×720)F1与征6杂交;2004年春混合授粉1代后按系谱法进行种植鉴定与筛选;2007年获得性状趋于稳定遗传的株系〔(330×720)× 征 6〕S0-6-3-1-1-2-2-1,并正式定名为67B,同年冬在海南进行杂交测配。
1.3 品种选育 2009年冬在海南陵水英州红草坡育种基地,以自交系S419为母本、67B为父本成功组配杂交组合(S419×67B)。2010-2011年新组合以参试名Q玉130连续2年参加贵州省普通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贵州省普通玉米生产试验,并相继完成品质测试分析、抗病性鉴定和DNA指纹检测鉴定;2012年正式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2014年参加陕西南部春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年获得重庆市引种备案。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Q玉7号苗期长势较强,第一叶鞘紫色,第一叶为长椭圆形。成株期株型平展,叶片深绿色,全株总叶片数18~19片,叶片较宽,叶姿态较平展,雌穗以上叶片与主茎夹角平均63°,叶鞘花青苷显色无。株高263cm,穗位高109cm,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9cm,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30cm,雄穗平均分枝10~15个,与主轴夹角中等,呈斜线型姿态,雄穗小穗排列适中。颖壳、颖片、颖片基部、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9cm,秃尖长1.6cm,穗行数16.9行,行粒数40,穗粒重196.1g,出子率84.7%,穗轴白色,子粒黄色,排列整齐,粒型半马齿偏硬粒型,百粒重30.4g。
2.2 生育期 2010-2011年贵州区试全生育期125d,与对照黔单16相当;2014-2015年在陕西南部春播,全生育期119d,与对照临奥1号(119.3d)相当。2016年在重庆春播出苗至成熟平均129.4d,与对照渝单8号相当。
2.3 抗性 2011年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感纹枯病,高感茎腐病。2014年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鉴定:高抗茎腐病和小斑病,抗穗腐病和大斑病,感丝黑穗病。2016年在重庆1年适应性试验中田间表现: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纹枯病、茎腐病、丝黑穗病,高抗穗腐病。
2.4 品质 2011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64g/L,粗蛋白9.46%,粗脂肪3.58%,粗淀粉75.45%,赖氨酸0.27%。2014年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容重760g/L,粗蛋白9.24%,粗脂肪4.00%,粗淀粉71.70%。
3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C组每667m2平均产650.3kg,比对照黔单16增产10.15%,增产极显著;2011年续试平均产635.5kg,比对照增产5.15%;2年平均产642.9kg,比对照增产7.62 %,16个点次12增4减,增产点达75%。2011年参加贵州省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547.8kg,比对照增产3.28%,5个试点3增2减,增产点达60%。2013年参加陕西南部春玉米区试(B组),每667m2平均产600.8kg,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7.5%,居参试组合第3位,比对照增产点占100%;2014年续试(A组),平均产599.2 kg,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7.9%,,居参试组合第4位,比对照增产点占100%;2年平均产600.0kg,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7.7%,比对照增产点占100%。2014年参加陕西南部春玉米生产试验(B组),每667m2平均产531.3kg,比对照临奥1号增产3.1%,比对照增产点占83.3%。2016年在重庆进行1年适应性试验,14个试点,每667m2平均产595.3kg,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9.0%。
4 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合理密度 播种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酥松、平整。西南山地玉米产区一般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以地温稳定在12℃为标准),太早容易遭受早春冻害,太迟由于营养生长时间较短,不易夺得高产。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播种、栽培,出苗后做到苗齐、苗全、苗壮。种植密度在3000株/667m2为宜,光照较差的山区可适当稀植以利大穗夺得高产。
4.2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 每667m2用纯氮17~20kg,其中底肥占40%,苗肥占20%,攻苞肥占40%。施肥应N、P、K,无机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施肥时应结合天气,做到看天施肥。施足底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每667m2施腐熟厩肥1000kg、玉米专用复合肥30kg;轻施苗肥:幼苗出土后,于3叶1心、4叶1心期间、定苗,追施苗肥尿素5~10kg,并进行第1次中耕;重施攻苞肥:高产关键在于攻苞肥,于小喇叭口期视玉米长势施尿素15~20kg、复合肥10kg、钾肥5 kg,同时进行中耕、培土;酌施粒肥: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在后期酌情增施粒肥,以复合肥或钾肥为主,一般施5~15kg。
4.3 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 苗期防治地老虎,拔节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茎腐病,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选地播种,合理密植 选择土壤肥沃,光照条件好,隔离区500m以上的地块。母本先播,父本分2期播种,第1期父本在母本播后3d播30%,第2期父本在母本播后7d播70%。母本种植密度5000~6000 株 /667m2,父本种植密度为 3500~4000株 /667m2,父母本行比以 1∶4~6为宜。
5.2 严格去雄、除杂、去劣 母本去雄要做到“及时、干净、彻底”,即母本雄穗散粉前及时拔除,所有母本植株去雄干净、不遗漏;雄穗拔除时要彻底、不残留雄穗分枝。在定苗至抽雄前应进行田间除杂2~3次,收获后脱粒前严格去除杂劣果穗。
5.3 加强管理,人工辅助授粉 苗期适时间苗,对缺苗区域及时补苗、定苗,去除杂草,培育壮苗。有条件的制种区可通过苗期控水,促使根系垂直生长,增强抗倒能力;拔节期、抽雄期根据实际情况浇水,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育,灌浆期浇灌足够的水量,保证子粒饱满充实。因天气等客观原因造成授粉不充分时,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努力提高单产。
[1] 荣廷昭.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张彪,陈洁,唐海涛,等.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3):68-70
[3] 邱正高,杨华,祁志云,等.高产多抗大穗型杂交玉米品种渝单30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33-134
[4] 袁亮,张亚勤,杨华,等.玉米新品种金穗3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J].种子,2015,34(7):113,118
[5] 李成军,张宏义,勾千冬,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玉米育种工作[J].中国种业,2017(10):42-44
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