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型花生新品种蜀花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7-02-02岳福良张小军张小红唐明刚曾华兰华丽霞李文均谢德华张相琼
李 爽 岳福良 张小军 张小红 侯 睿 唐明刚 曾华兰华丽霞 李文均 谢德华 张相琼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成都 610400)
鲜食型花生新品种蜀花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李 爽 岳福良 张小军 张小红 侯 睿 唐明刚 曾华兰华丽霞 李文均 谢德华 张相琼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成都 610400)
为给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年连续2年参加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4854.0kg,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kg,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4248.3 kg,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种植。
花生;蜀花2号;选育;栽培技术;鲜食型
花生蛋白质和能源物质非常丰富。目前研究表明,花生含有丰富的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白藜芦醇、原花青素、酚酸和植物甾醇等物质[1],能有效降低心脏病[2]和某些癌症[3]的发病风险,同时改善体型[4]。我国花生总产量居油料作物首位,占油料作物总产量的50%左右,种植面积居油料作物第2位。加入WTO后,国内粮油作物中只有花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净出口农产品[5]。
花生鲜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础,作为全国多个地区花生食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其对花生有效营养成分的充分保护而受到现代健康消费者的关注[6]。研究发现,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分的花生营养价值更高,不油腻,香味浓郁,更适合营养保健和鲜食[7]。目前,虽然对鲜食花生的保鲜措施、加工技巧、播期收获等诸多领域展开了研究[8-10],但鲜食花生也长期存在专用型品种缺乏、配套栽培技术落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等问题[6]。
1 选育目的
四川省是全国花生主要产地之一,也是鲜食花生的主要消费区之一,筛选出符合四川区域特点的优质、鲜食特色花生新品种是提升四川花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型优良抗病早熟品种和适宜鲜食、细腻口感的中粒品种,经过多年定向杂交筛选及系统选育,获得了高产优质的鲜食专用型花生新品种蜀花2号,参加各级试验并通过审定与鉴定,提升四川花生品种特色优势。
2 选育过程
以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偏早熟、抗青枯病的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以高产、细腻的花生品系05-77为父本,杂交后代在四川一年一季自交加代,结合抗病性鉴定和品质测定,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
2005年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花生新品系05-77;2006年种植F1,以亲本植株为对照种,弃除杂株与劣株,混收;2007-2008年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结合,对F2~F3的植株材料进行系统选育,主要选育分枝多、偏早熟、开花集中、荚果集中、鲜食好吃的株系;2009-2010年对F4~F5植株材料的青枯病、锈病、叶斑病、根腐病等抗性情况做了鉴定,并测定产量及口感,进一步筛选产量口感与综合抗性双高的优良株系。2011年将自交F69102M-05-77-F6-7定名为RH1309参加株系鉴定试验;2012-2013年参加2年多点品比试验;2014-2015年参加2年四川省花生新品种试验;2016年参加四川省花生生产试验。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审定编号:川审油2016018)。
3 产量表现
2012年多点品比试验中,每hm2平均荚果产量4776.0kg,比对照花11增产11.36%;籽仁产量3369.0kg,比对照花11增产7.8%。在2013年多点品比试验中,每hm2荚果产量4861.5kg,比对照花11增产12.24%;籽仁产量3588.3kg,比对照花11增产9.3%,列试验第1位。
2014年参加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荚果产量4797.60kg、籽仁产量3531.90kg,分别比对照增产10.14%和9.19%,列第1位和第3位;2015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4910.40kg、籽仁产量3511.65 kg,分别比对照天府14号增产10.51%和4.01%,列第1位和第3位。2年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荚果平均产量4854.0kg,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kg,比对照增产6.55%。
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4248.3 kg;籽仁产量5点增产,平均产量2970.75kg,分别比对照增产10.26%和2.45%,列第1位和第3位。试验结果与区试结果一致,通过四川省花生生产试验,并通过由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推荐申报省品种审定。
4 品种特征特性
蜀花2号属直立、中熟型中粒食用花生新品种。荚果普通形和斧头形,壳薄饱满,开花结果集中,适宜机械化。种皮粉红色,种仁粒大均匀,主茎高33.0cm,侧枝长38.4cm。单株总分枝7.1个,结果枝6.3个。单株总果数13.1,饱果数10.6,单株生产力21.5g。百果重207.2g,百仁重86.1g,出仁率72.5%,饱果重率91.6%,饱仁重率93.4%,荚果饱满度66.1%。
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区试自然病圃抗性鉴定中青枯病田间存活率47.53%,抗性强于对照(平均存活率21.12%)。
2014年区试定点取样,经品质测试,蜀花2号籽仁含油量54.26%,粗蛋白含量23.32%,油亚比(O/L)值1.23。2015年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检测:蜀花2号蛋白质含量24.1%,含油量53.4%,总糖3.5g/100g。采取10人鲜食品尝10个不同花生品种的方式评价鲜食口感,蜀花2号口感细腻,带有回香,综合排名第1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宜区域,土壤选择 适宜四川地区非青枯病地区种植,土层深厚、排灌良好、pH值5.5~7.0的紫色沙壤土最好。勿用粘土或粘壤土种植,不利于花生下针,影响产量。
5.2 播种条件 四川地区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均可播种,播前带壳晒种1~2d,提高吸水力,利于发芽。播前选取大小均匀、活力强的种子用50%多菌灵、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剥壳后立即播种,避免去壳久放。
5.3 耕培条件 花生是深根作物,精耕细耙,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按80cm厢宽开施肥沟,沟深26~30cm、沟宽13.3cm,沟内每hm2施用腐熟有机肥1.5万~3万kg、钾肥450kg、磷肥 450kg、氮肥 300kg、过磷酸钙 750kg作底肥,部分肥力低下的地区补施铁、钼、硫等。接着起土作垄,在相邻的2条施肥沟中间开沟,沟宽16~20cm、深10cm,将沟中土壤起于施肥沟内作垄,垄面细整平或者呈“瓦背型”,形成宽16~20cm 的垄沟和 60~ 63cm 的垄面。
5.4 合理密度,地膜覆盖 每667m2用种量(花生仁)10~15kg,密度9300~9500窝。每垄种2行,垄面上行距 26.6~28cm,窝距 26.6~31.3cm,既能做到种肥隔离,又可防止下“漂针”。每窝播种2~3粒,然后盖细土3cm左右。播种后应在起畦后趁墒进行覆膜,务必使膜紧贴畦面,并用泥土将膜四周压紧。
5.5 田间管理 及时开膜放苗和盖土引苗。开膜放苗要在花生顶土时进行,膜上已盖土的花生出苗后要抠出压在膜下的侧枝,避免灼伤,促其早生快发。生长期主要是抗旱排涝防烂果,控制徒长保稳花,治虫保果夺丰收,防病保叶促果饱。
5.6 适期收获 植株中下部叶片正常脱落,种皮呈现浅红色时即可收获,收获后清洗晒干,以防止霉变,并及时上市销售。
[1] Toomer O T.Nutritional Chemistry of the Peanut(Arachis hypogaea)[J].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7:1-12
[2] Jones J B,Provost M,Keaver L,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n the effects of flavorings on the health benefits of daily peanut consump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4,99(3):490-496
[3] González C A,Salas-Salvadó J.The potential of nuts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06,96(2):87-94
[4] Moreno J P,Johnston C A,El-Mubasher A A,et al.Peanut consumption in adolesc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weight status[J].Nutrition Research,2013,33(7):552-556
[5]汤松,禹山林,廖伯寿,等.我国花生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J].花生学报,2010,39(3):35-38
[6]王建文,李永军,赵国建,等.鲜食花生的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129-130
[7]李林,刘海军,孙玉桃,等.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分优质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湘花B的选育研究[J].花生学报,2003,32(S):220-223
[8]毛金林,陈杭君,葛林梅,等.涂膜保鲜对鲜食花生采后霉变和品质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2009,1(2):352-354
[9]刘洪明,马秀珍,宋朝玉.鲜食花生适宜收获期与速冻加工工艺研究 [J].山东农业科学,2009(9):84-86
[10]许卫平,段莹,张建立,等.播期对鲜食花生经济效益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99
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2016ZYPZ-006);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2016NYZ0031)
张相琼
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