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探讨

2017-02-02欧阳巧城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畸变均匀度信噪比

欧阳巧城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湖南衡阳 421001

磁共振成像(MRI)是当前一种最为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在软组织的诊断中不仅空间定位准确、无放射性,并且灵敏度高、对人体无任何的损伤,成像效果优于超声技术与CT技术[1]。临床上利用磁共振图像对病变进行排查或者筛除,并且对其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的分析,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影像医师根据磁共振图像对相同疾病的不同影像、不同疾病的相同影像进行分析,获得诊断报告。所以,磁共振图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图像的质量可以用多个指标来衡量,其中以信噪比、空间分辨率、对比度等为最主要的指标,通过一次扫描是否能够获得满意的图像为标准判断扫描是否成功[2]。该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该院3台磁共振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质量检测结果,旨在为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选取该院3台磁共振仪为研究对象,其中1.5 T 2台,3.0 T 1台,1台使用2年,1台使用3~5年,1台使用8年。检测标准为卫生行业标准WS/T263-2006《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3]。检测模型为美国模体实验室生产的Magphan SMR 170 MRI性能检测模体。

1.2 方法

①操作前的准备:在操作前要将设备内部的模体气泡尽可能的消除,避免其对成像检测层面产生干扰。②模体扫描,并分析其质量检测结果,包括均匀度、信噪比、层厚、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鬼影与几何畸变率等指标。

1.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①信噪比:参照国家标准:主磁场B0在0.5 T及以下时,SNR在50以上;B0为0.5 T~1.0 T时,SNR在80及以上;B0在10 T及以上时,SNR超过100。②图像均匀度:参照国家标准为均匀度U超过75%。③层厚:参照国家标准,标称层厚味5~10 mm时,层厚测量值和设置的标称值误差要<±1 mm。④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满足视野FOV 250×250时,采集矩阵128×128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2 mm;采集矩阵256×256时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1 mm;采集矩阵512×512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0.5 mm。⑤几何畸变:几何畸变率最大应控制在≤5%。⑥鬼影:伪影信号值应比实际信号值小5%[4]。

2 结果

2.1 信噪比

该院3台磁共振仪1.5 T磁共振仪信噪比最大值556.38,最小值为 482.65,平均为(556.38±52.13),3.0 T磁共振仪信噪比1 345.26;可见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

2.2 均匀度

1.5T磁共振仪图像均匀度最大值97.82%,最小值89.10%,平均为(93.46±6.17)%;3.0T 磁共振仪图像均匀度90.90%;其中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5%~100%,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90%~95%,1台(33.3%)图像均匀度在85%~90%。

2.3 层厚

该次调查的3台磁共振仪层厚均满足指标,1.5 T磁共振仪层厚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0.51 mm与0.02 mm,平均(0.265±0.346)mm;3.0 T 磁共振仪层厚 0.22 mm。其中 1台(33.3%)误差在 0~0.02 mm 之间,1台(33.3%)误差在0.05~0.25 mm之间,1台(33.3%)层厚误差值在0.3~0.5 mm。

2.4 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

对3台磁共振仪的检测结果显示,只有2台(66.7%)设备的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达到标准要求,有1台(33.3%)设备未达到标准,见表1。

表1 3台磁共振仪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检查结果

2.5 几何畸变率

3台抽查的磁共振仪均满足几何畸变率标准,其中1.5T磁共振仪几何畸变率最大值3.0%,最小值0.85%;3.0T磁共振仪几何畸变为1.5%。

2.6 鬼影

3台磁共振仪均未发现鬼影。

3 讨论

磁共振成像设备有着十分复杂的原理与构造,磁共振成像即为人体内原子核通过主磁处理而形成的磁共振图像,在整个成像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容易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导致各种质量问题的产生[5]。为了让磁共振设备能够长期在安全、稳定与科学的状态下运行,一方面要依赖于自身设备质量,同时也需要对运行中各个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做好控制与管理。参与到磁共振的所有工作人员,如影像医师、技师、临床工程师与护理人员都有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所以要避免任何一个问题所产生的不良结果,例如设备序列参数错误设置、序列漏扫、图像伪影等都会增加疾病诊断的难度,甚至出现漏诊与误诊[6]。

根据该院3台磁共振设备抽查结果显示,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图像均匀度符合率达100%,其中2台图像均匀度在90%以上;3台磁共振设备层厚误差均满足要求范围,1台(33.3%)误差在0~0.02 mm之间,2台(66.7%)误差在0.05~0.25 mm之间;2台(66.7%)设备的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达到标准要求;3台抽查的磁共振仪均满足几何畸变率标准且均无鬼影。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该院磁共振设备整体状况良好,但还存在个别问题,如磁共振设备的信噪比与场强大小相关,所以要按照场强大小分组,提高相应的信噪比标准值,尽管3台磁共振仪信噪比均高于国家标准值,但是需要考虑到参考标准是多年前制定的,而各生产企业的磁共振设备性能在不断提高,信噪比也得到不断提升,所以原标准略偏低,所以在磁共振设备信噪比数值上还需要相应的提高标准;另外,不同厂家不同线圈对信噪比结果有很大的影响[7]。随着磁体技术与射频技术的发展,各厂商生产的磁共振设备图像均匀度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原标准需要将图像均匀度指标适当提高[8]。该次抽查3台磁共振设备,几何畸变率均满足标准要求,这也表明了当前磁共振设备以及与几何畸变率相关的射频技术与梯度技术越发成熟。除了信噪比、图像均匀度,在检测结果中,磁共振设备的层厚、高度对比空间分辨率以及几何畸变率、鬼影标准比较适用,因此可作为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9-10]。

综上所述,对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价中,信噪比、图像均匀度、层厚、高度对比空间分辨率以及几何畸变率、鬼影为有效的评价指标,可以了解到磁共振仪的当前情况,为解决仪器问题、做好仪器维护等提供依据。

[1]储呈晨,王龙辰,毕帆,等.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中的若干评价指标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7):124-127.

[2]张梦.基于质量控制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周期性图像性能测试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1):145-147.

[3]张屹俊,施裕新,张志勇.MRI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图像优化[J].世界感染杂志,2010,6(1):1-3.

[4]薛正和,王永峰,赵一冰.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及参数优化[J].磁共振成像,2013,4(6):441-444.

[5]董旭.磁共振成像系统图像均匀性的检测[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38(12):7-8.

[6]张忠,杨国财,杨珍.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经验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8):862.

[7]邓洁.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7):13-20.

[8]舒韵宏.临床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保证[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1-4.

[9]袁媛.磁共振成像的扫描参数的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1):137-138.

[10]宋丰言,戴晨曦,张和华,等.医用磁共振仪质量控制标准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0):106-108.

猜你喜欢

畸变均匀度信噪比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大型焊接容器局部热处理防畸变工装优化设计
几何特性对薄壁箱梁畸变效应的影响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数据链信噪比估计算法
低压滴灌灌水均匀性研究
低信噪比下基于Hough变换的前视阵列SAR稀疏三维成像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棉卷均匀度机校准规范》等10项规范批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