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教学体会

2017-02-02马金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脑血管神经满意度

马金河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神经外科,吉林四平 136000

临床教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阶段,在此之前该专业的学生已接受全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进入临床实习后,参与到真正的临床的过程,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临床实际的本领。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的动脉或颈动脉出现病变,导致脑部组织受到损伤或颅内血液循环出现障碍[1]。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和并发症都很高,因此该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神经介入治疗是新型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之一,也是介入治疗的手段之一。神经介入治疗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采用血管内导管技术,诊断或治疗脑部病变情况[2]。该院采用综合性教学法,对2016年10月来该院新员工8名进行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的新员工1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名,女性3名,男性5名,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5岁;观察组8名,女性2名,男性6名,年龄22~26岁,平均年龄2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016年10月—2017年4月来该院脑血管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女性10例,男性14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3岁;观察组18例,女性8例,男性10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2.5岁。此外,患者没有脑疝、脑功能衰竭或心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是对照组实习生的治疗对象,观察组患者为观察组实习生的治疗对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新员工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的实习教学,新员工进入科室后,向新员工介绍完科室基本情况后,将新员工分配给不同班次按照大纲要求,开展疾病的理论知识与治疗方法教学工作,并且定期对新员工进行考核。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新员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教学,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①神经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让患者进行手术前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的生命体征检测,排空体内大小便,并且手术前12 h须禁食。因患者手术野部位不同,在术前需剔除手术野的毛发,便于手术野完全暴露在手术视线内。若患者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需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服用相应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镇静剂等药物后,再进行手术。除此之外,手术前还需要准备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急救设备(供氧设备和呼吸复苏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材料等。

②神经介入治疗术中。将患者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选择患者的两侧腹股沟处作为传递部位,并消毒该部位,找到该处韧带的动脉,通常在该位置下方的1~2 cm处且具有明显跳动的动脉作为穿刺点。穿刺后需按压穿刺点,并将用肝素清洗过的导管和导管丝从穿刺点进行血管内操作,在颈动脉或椎动脉处插入2 mm左右直径的导引管,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在相关动脉处插入1 mm左右直径的微导管,最终导管到达病变位置。应用造影剂后,观察患者主动脉、左颈总、左颈内、左椎动脉、右颈总、右颈内、右椎动脉处的病变情况,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③神经介入治疗术后。手术后,止血并包扎患者的穿刺部位,并且给予患者抗凝的药物而进行抗栓治疗。在观察及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时,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急救措施。除此之外,指导护理人员对神经介入治疗手术后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满意度 根据满意度评价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大于80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人数×100.00%[3-5]。

1.3.2 考核评估 教学结束后,采用操作技能考核的方式,让大家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笔试考试的形式,评估教学的效果。操作技能考核与专业知识的笔试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40分、专业知识的笔试考试成绩为60分。

1.4 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χ2=10.871,P=0.02),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对新员工满意度比较[n(%)]

2.2 考核评估结果

观察组新员工的考核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84,P=0.026),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员工考核平均成绩比较

3 讨论

据统计,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死亡率已高达20%,成为了第二大高死亡率疾病。脑血管疾病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由此可见,该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提到脑血管疾病,大家也会联想到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各有特点,与“来势汹汹”的心血管疾病相比,脑血管疾病的表现略微温和一些,但是它的“四高一多”特点给患者带来的伤害远大于心血管疾病[6-8]。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是手术,与常规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率与生活质量,因此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在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时,脑血管造影被称之为“黄金标准”,其原因在于该造影技术具有微创、局麻、损伤小、效果优和恢复快等优点。借助于脑血管造影结果,可以对患者脑部病变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更有针对性,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手术后恢复。

该研究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让新员工生逐渐熟悉科室环境及工作状态,并且逐步开始接触基本的神经介入治疗技巧;学习及掌握神经介入治疗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过程及术后的处理等,具备实际诊断及治疗的能力。除了掌握临床实践的技能外,还需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考核,来评估教学方法的效果。通过综合性教学法在神经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疾病临床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而且可以接触广泛的临床实际病例,有助于累积临床经验,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新员工更快适应及胜任临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1]魏官,辛雁瑞,韩慧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7):2216-2217.

[2]刘佳慧.神经介入疗法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6):1009-1010.

[3]张文龙,张合亮,水涛,等.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9):3-4.

[4]王会兵.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10):93-95.

[5]熊峰,唐思治,罗伟.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41-43.

[6]孙志强.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44):155-156.

[7]薄进保.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6(6下旬版):127-128.

[8]李简书.神经介入疗法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6):112-113.

猜你喜欢

脑血管神经满意度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