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研究教学体会

2017-02-02刘飞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牙髓炎急性疼痛

刘飞

长春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吉林长春 130000

急性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的急性炎症,其感染源主要来自深龋,牙髓的感染也可通过根尖孔引起根尖的逆行感染,临床主要特征是发病急、剧烈疼痛,且疼痛定位不准确,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后期可发展为牙髓坏疽,临床治疗主要为牙齿根管治疗[1]。急性牙髓炎引起的剧烈疼痛具有以下特点: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这些不仅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上的折磨,还使患者产生紧张情绪,更产生害怕治疗的心理。因此,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中,应以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恐惧心理,安抚患者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治疗核心。该研究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该院18名实习生通过在常规性护理措施教学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实践教学,使实习生对患者急性牙髓炎疼痛的认知更加充分,护理技能大大提高,对临床实习教学起到积极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来该院口腔科实习的实习生共1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名,观察组:女性5名,男性4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1.0±2.65)岁;对照组:女性 4 名,男性 5 名,年龄 20~26岁,平均年龄(22.0±3.37)岁。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专业基础等基础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采用以常规性护理措施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由实习责任教师按照口腔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进行理论知识和护理方法的讲授,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加强护患交流知识。由于剧烈的疼痛,导致大多数急性牙髓炎患者脾气暴躁,很难进行交流,也极易产生对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不信任,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针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的这些特性,医护工作者首先应做到的是理解患者,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这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关注的内容。

用语言安慰,并表示十分理解患者当时的感受,并加以鼓励,帮助缓解患紧张的精神。在取得患者信任与依赖后,帮助患者正确分析其病情严重程度,告知其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与患者家人一起转移患者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向患者列举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担忧与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增加患者的信心,使其能轻松地面对和保持愉悦的心情配合医师的口腔操作和治疗措施。

②健康教育知识。将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急性牙髓炎治疗的各个阶段,在口腔治疗前,依据患者急性牙髓炎的症状体征,进行急性牙髓炎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注意事项等情况的详细讲解[2]。讲解时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患者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分析与解答,同时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避免急性炎症转变为慢性炎症。

告知患者剧烈疼痛的根源所在,治疗目的即为减轻疼痛,将治疗过程进行简单的介绍,提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受或异常情况,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避免突然地感觉异常导致患者紧张和恐惧。

增加患者对急性牙髓炎知识与治疗过程的了解,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还能够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③个性化护理知识。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因此心理护理措施必须个性化、有针对性。针对低龄患者,主要以转移患者注意力为主,在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简单的游戏等转移低龄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心情愉悦,配合治疗;针对青年患者,认真倾听患者感受,分享生活趣事,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疼痛的阈值;针对老年患者,要仔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尤其注意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防止治疗过程中意外的发生[3]。

1.3 指标评价

临床实习教学结束时,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满分100分,比较两组学生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评价教学效果;在患者中开展“护理满意度”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4 统计方法

整理两组研究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最高分 97 分,最低分 81 分,平均分(90.89±4.28);对照组最高分 84 分,最低分 65 分,平均分(74.78±4.99),观察组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平均分对照组(n=9)观察组(n=9)值 P值74.78±4.99 90.89±4.28 5.09 0.000 5 t

2.2 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牙髓炎的感染源主要来自深龋,牙髓的感染也可通过根尖孔引起根尖的逆行感染,临床主要特征是发病急、剧烈疼痛,且疼痛定位不准确,一般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后期可发展为牙髓坏疽,临床治疗主要为牙齿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引起的剧烈疼痛具有以下特点:①自发性阵发性痛:患牙在未受任何刺激下,突然出现尖锐疼痛,且疼痛持续、反复发作;②夜间痛:疼痛常夜间发作,使患者不能入眠;③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热刺激往往可以加重疼痛;④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疼痛呈放射性,患者不能明确指出患牙[4]。急性牙髓炎使患者进食、说话都感到疼痛,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上的折磨,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使患者产生紧张情绪,更产生害怕会治疗加剧疼痛的恐惧心理,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5]。因此,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中,应以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恐惧心理,安抚患者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治疗核心。

该研究将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为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到理解患者,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取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患者的担忧与对医生护士的不信任,增加患者的信心,使其能轻松地面对和保持愉悦的心情配合医师的口腔操作和治疗措施;并将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急性牙髓炎治疗的各个阶段,增加患者对急性牙髓炎知识与治疗过程的了解,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还能够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患者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转移患者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通过心理护理,患者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显著升高。

该文为探究急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教学体会,选择2015年8月—2016年9月来该院口腔科实习的实习生共1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与实习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的护理理论与实践教学法,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方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最终得到以下结果,观察组实习生考核成绩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该研究通过在常规性护理措施教学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实践教学,使实习生对患者急性牙髓炎疼痛的认知更加充分,护理技能大大提高,对临床实习教学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1]钟满群.心理护理在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76-77.

[2]彭玉华.急性牙髓炎开展急诊的护理对策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4):640-641.

[3]江晶晶.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4):1500-1501.

[4]唐彧,杜嵘.术前口腔宣教对急性牙髓炎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4):483-485.

[5]汪莉.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6):85-86.

猜你喜欢

牙髓炎急性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急性心包炎1例
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疼痛不简单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