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管理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7-02-02范维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病区医护人员安全性

范维娜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外联科,江苏徐州 221000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医疗机构中,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或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的药品通常是少数的特定的药品,而这些药品多数被列为高危药品[1]。在医院中,虽然高危药品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几率很小,但一旦有差错发生,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甚至生命危险的可能性却极大,因此,采取一种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医院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极为重要[2]。为分析PDCA循环在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对该院的35个病区进行了分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的35个病区列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对病区进行分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管理高危药品的17个病区列为常规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高危药品的18个病区列为PDCA组。两组病区在药品的种类及数量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进行对比研究的可行性。

1.2 管理方法

该次研究中,对常规组的17个病区继续采用以往的常规管理模式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对PDCA组的18个病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2.1 “P”-Plan计划 (1)调查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医院目前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对现有管理模式中的具体措施、执行程度及管理效果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该院的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①高危药品管理系统存在缺陷;②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有待提高;③高危药品使用前的安全性论证不完善;④虽有规定调配与发放高危药品需进行双人复核,但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按要求执行;⑤对于新引进的药品未及时进行安全性论证和归类,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风险;⑥存在忽略联合用药安全性的问题。

(2)分析问题原因[3]经分析,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有:①未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使管理中出现的缺陷找不到直接接受反馈的部门,或发现缺陷的医护人员向上级反馈后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改进;②医院缺乏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教,使部分医护人员降低了对高危药品的警惕;③高危药品的安全性论证制度与调配发放制度不完善,未设置惩罚措施,导致实际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出现懈怠和不严格按规定操作的情况发生;④关于新引进药品未及时进行安全性论证及联合用药安全性被忽略的问题,也是由以上几点原因所造成的。

(3)明确管理目标。该次研究的管理目标是保证高危药品用药的高度安全。

(4)制定计划。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该次研究的管理目标,制定新的管理计划,包括对高危药品管理的整体规划及细节规划。

1.2.2 “D”-Do执行 ①成立管理小组。专门为高危药品的管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定管理小组的领导及成员,并进行岗位设置和责任划分,使小组内的每位成员各司其职并互相协作。

②完善高危药品目录。对病区的高危药品目录进行完善,并对目录中的药品进行分类,对于新增药品及安全性有争议的药品,应及时进行安全性论证,并及时更新和补充高危药品目录。

③设置高危药品分区。为高危药品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并设置醒目的标识,与其他药品划开明显界限,禁止和避免药物混放的现象发生。另外,为麻醉药品设置保险柜,并安排专人保管。对于需要冷藏保存的高危药品,应及时放入冰箱,并在冰箱上的明显位置张贴醒目的冷藏药品目录及警示语。

④开展相关培训与宣教。开展高危药品相关的培训课程,向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宣教高危药品的危险性及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告知高危药品的使用规则、使用流程,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认识和警惕性。

⑤建立惩罚制度。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以更加认真的态度面对工作。对于不能严格执行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相关规定的医护人员进行惩罚,并将其差错与绩效考核挂钩。

1.2.3 “C”-Check检查 每月定期由医院医务处与安全管理小组共同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高危药品是否存放在规定位置、是否有过期的高危药品未进行处理、对医生所开处方进行检查(包括处方中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检查登记不良事件、盘点核对高危药品种类及数量。

1.2.4 “A”-Action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评定各月份的管理目标是否达成,分析未完成目标的原因,并通过会议的形式向安全管理小组的成员征求改进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另外,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良事件的相关负责人及科室或部门进行惩罚处理,以起到警示全体医护人员的作用。最后,整合各项资料,将好的管理措施继续执行下去,而对不完善或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则直接去除或进行改进,并将新提出的改进措施应用于下一轮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区的高危药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后,对比以下指标:①处方差错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种类或数量与账目不符的发生率(每月盘点一次,发生率=药账不符次数/12×100.00%);②对比两组病区中医护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每组各发放调查表100份,调查表结果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份数+满意份数)/100×100.00%[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为期一年的管理后,常规组共调配发放高危药品517次,处方差错发生13次,发生率为2.51%,不良事件发生9例,发生率为1.74%,药账不符发生4次,发生率为33.33%;PDCA组共调配发放高危药品533次,处方差错发生2次,发生率为0.38%,不良事件发生1例,发生率为0.19%,未发生药账不符的情况。PDCA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另外,两组的管理满意度调查表情况为:常规组中非常满意46份,满意36份,一般11份,不满意7份,满意度为82%;PDCA组中非常满意68份,满意25份,一般5份,不满意2份,满意度为93%。两组的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1,P=0.019)。

表1 两组病区的处方差错、不良事件及药账不符的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PDCA 循环管理中的 “P”“D”“C”“A” 分别代表“Plan”“Do”“Check”“Action”,意思分别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被美国休哈特博士提出[5-6],被戴明宣传普及的一种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运作过程中,通过分析调查工作现状策划出对应的试行管理方案,然后执行该试行方案,执行后对试行方案的管理效果进行检查,最后对试行方案进行处理,将可行的、执行效果好的管理措施列入正式的管理方案,而对于试行方案中存在问题的部分,则分析其原因与不足之处,探讨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留入下一轮循环验证该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如此周而复始,使管理方得到不断完善[7-8]。

通过该次研究的结果可看出,采用PDCA循环对医院的高危药品进行管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因此该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1]蒋英蓝,李荣,曾敬怀,等.运用PDCA管理可减少高危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1):142-145.

[2]粱雪茵,魏理,罗红英.应用PDCA循环实现我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41-143.

[3]王爽,王钦,徐新.PDCA管理法用于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23):77-79.

[4]林海霞.PDCA循环法在基层医疗机构病区药品管理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7,36(z1):154-155.

[5]吴文杰,易燕桃,李迪,等.应用PDCA循环构建医院高危药品安全支持体系[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176-179.

[6]韩成林,孙丽,王庆华,等.PDCA循环方法在我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6,27(7):929-931.

[7]程红勤,金颖,刘琛,等.PDCA循环在病区基数药品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10):1260-1262.

[8]张永,卢智,郭丹.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我院三级综合医院复审过程中药事管理的体会[J].中国药房,2016,27(10):1305-1307.

猜你喜欢

病区医护人员安全性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