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2-02杨晓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手术室物品医护人员

杨晓艳

吉林省人民医院综合手术部,吉林长春 130021

五常法起源于20世纪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等[1]。五常法管理方式简单有效,管理方法简洁明了,且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管理方法,其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错误,因而常被各种机构用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安全事故、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2]。近些年,由于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而手术室护理配合也需向着专业化、规范化方法向不断发展和进步,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规范性[3-4]。因此该文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从而对手术室护理配合中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1~80岁,平均年龄为(40.12±10.18)岁。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22~81 岁,平均年龄为(41.23±10.27)岁。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五常法管理模式,即首先组建五常法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查阅,然后对五常法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训,以树立五常法服务意识,明确五常法管理理念,同时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操作规程、器械、药品等。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五常法管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常组织。即根据物品的类别和使用频率,将手术室内的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药品、日常用物等进行分类摆放,即摆放在合理的位置,确保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能摆放至明显的位置,以便容易获取。同时各类物品的摆放需固定位置,以便使用之后能够及时归为原位,且物品所需的常用数量必须清楚,并贴上醒目的标签,以便物品的储备量能够适当。注意及时清理积压的物品,且物品一旦过期则需立即停止使用。注意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消毒物品进行定位、定量摆放。手术室值班护理人员需对室内设备、器械、药品、物品等定期检查,一般检查1次/d,以检查有无故障、短缺等,对于一次性用品也需定期检查,以便及时补充。②常整顿。即根据标记分门别类放置手术室内所有物品,且根据区域划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合理方式,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取用。针对小型注射器、留置针、标签纸等,需采用贮存小箱进行防止,且通过小格进行标记区分;针对手术常用器械,则需摆放至就近位置,以方便取用;针对吸痰器、麻醉机等紧急程度以及使用频率均较高的物品设备,则放在显眼易取用的位置;注意定量、定点摆放手术室内的物品,且要详细记录在登记本上,由值班的护理人员进行点数和检查,并按照相应的制度规章适当进行补充。③常清洁。即根据岗位职责划分清洁区域,手术室护理人员需明确个人职责,严格做好室内卫生清洁,注意尽可能减少术中感染几率,且要对手术室内细菌进行定期监测。注意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霉菌日期;注意将每台手术的针头、物品等及时清理、回收并送出,注意维护手术室内物品、器械的摆放状态。④常规范。结合手术室的实际情况,根据五常法的实施标准,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和标准,即定期展开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以及服务的满意丢调查。注意每天总结分析五常法管理模式的实施情况,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需及时加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且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五常法管理模式的理念和意识,且注意完善相关的管理规范,从而形成按照规范严格操作的良好习惯。另外针对无菌物品的存放,需在相应的柜子上粘贴好标签,且注意根据先后顺序对无菌物品进行合理取用,即先进先出的顺序,以防灭菌重复导致资源浪费。⑤常自律。即树立严格的五常法管理理念,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需在各项护理工作中切实落实好五常法管理的相关知识,且注意将其当做是一种规范,并严格遵循,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常法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要做到自检自控,以便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整体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情况。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表》对两组急救物品、仪器设备、器械准备、物品准备等完好率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并分别用[n(%)]、(±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急救物品、仪器设备、器械准备、物品准备等完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对比[n(%)]

2.2 两组满意组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五常法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配合后,不仅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且手术室内各种物品摆放也更佳有序,还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实施[5]。而采用五常法也加强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以及质控,减少了各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并切实落实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措施[6]。通过将五常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由于其方式简单高效,方法简洁明了,因而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能更容易完成操作,这样既能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从而达到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另外在实施五常法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医院管理层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且在考核手术室医护人员时,注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以便制定出针对性的奖惩制度[7-8]。该文的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五常法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物品、仪器设备、器械准备、物品准备等完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看出,手术室护理配合中应用五常法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表2 两组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配合中应用五常法管理模式的价值显著,即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且还能促使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等均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徐贞珍,姚爱英,潘红,等.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80-1182.

[2]毕青.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133-134.

[3]胡丽珍,陶曙,张玲,等.引入“五常法”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实践及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9):1319-1321.

[4]吴捷娣.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328-329.

[5]李春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111-112.

[6]卫小娜,张云霞.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9):86-87.

[7]李海燕,温秀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6,3(17):232.

[8]李素芳.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的管理模式[C]//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中华护理学会,2011:1335-1337.

猜你喜欢

手术室物品医护人员
称物品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