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FA34空压机排气管道燃爆事故分析与处理

2017-02-01任护国袁宗泽黄智强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年8期
关键词:积炭排气管空压机

任护国,袁宗泽,黄智强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技术勤务站,四川绵阳 621000)

0 引言

某高压空气站5套美国卡麦隆(CAMERON)CFA34型活塞式空压机组,前级经阿特拉斯GR200W-20型螺杆机增压至1.9 MPa,四级压缩,流量 45 m3/min,排气压力 32 MPa,2012年7月陆续投入运行。2016年8月29日,2#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三级排气管道内部燃爆,所幸未造成其他设备损失和人员受伤情况。

1 CFA34型空压机简介

1.1 技术参数

CFA34型空压机为四列对称平衡式结构(图1),主要技术参数:排气量(入口状态)45 m3/min;气缸分布,1列(螺杆1 3/4级,3英寸/1.5英寸),2列(螺杆2 2级,3.875英寸),3列(螺杆3 3/4级,3英寸/1.5英寸),4列(螺杆4 1级,5.125英寸)1级吸气压力1.9 MPa;各级排气压力3.9/8.6/21/32 MPa;各级排气温度142/140/148/92℃;电机10 kV,355 kW,1490 r/min。

图1 CFA34压缩机机身结构

1.2 工艺流程

压缩机组由2台GR200W-20螺杆式压缩机、1台CFA34活塞式压缩机组成,单台螺杆机最大流量23.1 m3/min,最大排气压力2.05 MPa。压缩机组工艺流程:大气经螺杆机空气过滤器清除空气中的粉尘后,经两级螺杆压缩、过滤(除油)、冷却、分离(除水)进入CFA34压缩机一级气缸,压缩后经排气缓冲器、冷却器、分离器、二级进气缓冲器进入二级气缸,压缩后经排气缓冲器、冷却器、过滤器、三级进气缓冲器进入三级气缸,压缩后经排气缓冲器、冷却器、过滤器、四级进气缓冲器进入四级气缸,压缩后经排气缓冲器、冷却器、过滤器进入最终排气总管。三、四级气缸为级差式结构,中间设平衡腔,缸内的高压空气经活塞体泄漏的部分气体进入平衡腔,经缸体内部通道进入三级进气,经三级气缸再次压缩。各级排气管线均设有自动排污阀、安全阀,二级排气管线设有手动放空阀,四级排气管线设流量装置、单向阀,四级放空管线设自动放空阀、手动放空阀和消音器。

2 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3个要素:助燃物、可燃物、着火点[1]。空气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空气中充足的氧气是助燃物,注入的润滑油是可燃物,压缩过程产生的高温是着火点。以上情况为压缩空气在管内燃烧提供了基本条件,着火部位导致局部产生高温高压,甚至可能产生爆炸的危险。

参考国内外对压缩空气在压缩机本体、输送管路、冷却器、储气罐及一些盲管和死区等部位发生燃爆事故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积炭及润滑油的分解物是燃爆的根本原因,高温是引起燃爆的诱因。

2.1 事故经过

8月29日上午,2#压缩机组正常启动,各级压力、温度等技术参数未出现异常。10:49,活塞式压缩机现场控制柜声光报警器动作,2~3 s后,三级排气管道内部发生燃爆,三、四级排气管路安全阀脱落,斜向飞出5~6 m远,三级安全阀螺纹连接口处有大量火花喷出,四级安全阀螺纹连接口处有大量气流喷出,压缩机自动停车(图2)。

图2 压缩机排气管道燃爆事故现场

2.2 受损情况分析

事故发生后,及时对现场进行了封闭,检查设备受损情况如下:①三级排气管在气流的反冲下严重变形,三四级排气管安全阀接口螺纹损坏;②三、四级安全阀损坏;③三级过滤器滤芯严重烧损(图3)。

技术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采用热成像仪记录了压缩机本体及管路温度分布情况,调取实时运行状态参数和故障发生实时录像,对故障现场及管路受损情况等拍照取证,送检在用润滑油,拆检三、四级气阀、气缸、活塞,检查对三、四级进排气管道、过滤器等。检查发现:①三级排气阀及管路积炭严重(图4);②热成像温度分布显示三级排气管道局部温度较高(图5);③从高位油箱放出的气缸及填料用润滑油果冻状凝结,颜色呈棕红色,有异味。

图3 设备受损情况

图4 积炭情况

2.3 原因分析

发生燃爆的部位在三级排气管道,管道内的沉积物主要有积炭、润滑油、灰尘等。分析认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内积炭严重[2]。

2.3.1 积炭形成机理

在高压高温作用下,压缩机气缸内的润滑油、空气中的尘粒、活塞与缸壁磨损粉尘等会被氧化成氧化聚合物,沉积在排气管道的金属表面,形成积炭。而积炭层会蓄积热量,使温度升高,如果热量不能被及时带走或散发,就会引起局部过热,加快氧化反应,温度进一步上升。

2.3.2 积炭的危害

积炭和积炭上的润滑油蒸发和分解后,会产生裂化轻质碳化氢和游离炭,形成大量的爆炸性气体[3],当达到临界温度时,便会发生燃烧和爆炸。当积炭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有自燃的危险。积炭的厚度影响自燃温度极限值,有研究数据表明,当积炭厚1 mm,自燃温度极限值160℃;积炭厚2 mm,自燃温度极限值150℃;积炭厚3 mm,自燃温度极限值115℃。

影响积炭形成的因素有压缩机的运行情况、外在环境以及润滑油的供油量、排气温度、黏度等。管道运行时间越长,积炭层厚度越大。

2.3.3 润滑油与积炭的关系

导致空压机燃烧或爆炸的燃烧物是润滑油,因此有必要对润滑油与积炭形成、产生燃爆关系进行分析。

(1)注入量。润滑过量造成不必要的润滑油进入气缸、管道,会加速积炭的形成,而加入量过小则易造成压缩机气缸润滑不足,使活塞与缸壁摩擦部位温度急剧升高,形成积炭。

(2)黏度。黏度大的润滑油密封性良好,容易形成积炭;低黏度的润滑油易挥发,容易形成雾状随气体一起带走,一般形成积炭的时间要长一些[4]。

(3)抗氧化性。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越高,润滑油就越稳定,越不易被裂解。

(4)水分。润滑油中的水分过多,会产生过热水蒸气,管网中的积炭会吸附过热水蒸气,散发热量,使局部温度升高。

(5)闪点。压缩机润滑油的闪点一般在190~260℃,自燃点在380~430℃,闪点的高低对燃爆影响不大,只有当温度达到自燃点时,油蒸汽才会燃烧和爆炸。

(6)温度。温度越高,润滑油氧化速度越快。

(7)压力。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相当于增大润滑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加速润滑油的氧化[5]。

压缩机组投入运行已经有4年多,从其日常检修维护资料可分析得到如下信息:2016年3月以前,压缩机的积炭较少,从进排气阀观察,在表面附着有液态油,阀腔底部有沉积的液态油水混合物;2016年2月,对5套压缩机组进行了全面维护检修,更换了新的润滑油,减小了注油量。对比燃爆发生前后润滑油的使用情况:以前的润滑油颜色呈淡蓝色,清澈透明,无异味,自然下滴呈细线状,送检运动黏度为88 mm2/s(100℃);在用润滑油颜色呈棕红色,混浊,有异味,自然下滴呈单滴状,送检运动黏度为 51.9 mm2/s(100 ℃)。

综上所述,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与润滑油的注入量和质量有关。

图5 热成像温度分布情况

3 处理情况

根据事故原因分析,对5套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其他各套机组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积炭现象。因此采取了如下处理措施。

(1)对气缸、气阀、管道进行全面清洗,清除其表面及内部的油污和积炭。

(2)排净高位油箱及注油管路中的润滑油并进行彻底清洗,重新购买润滑油进行更换。

(3)重新调整压缩机组的注油量。

(4)恢复运行后,单套机组运行达50~100 h,拆卸气阀检查积炭情况,检查结果正常。

4 机组维护建议

为防止再次产生压缩空气燃爆的危险,运行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1)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2)严格控制气缸的注油量。

(3)压缩机各级排气温度≤160℃。

(4)尽量使压缩机连续、满负荷运行,因为空负荷/间隙运行更容易使润滑油沉积。

(5)开启放空卸压时一定要缓慢。因为降低负荷时积炭未受到足够气流的冷却,容易使温度升高,进而引发事故。

(6)加强运行监控,尤其是各级排气温度的变化。

(7)定期检查气阀,观察积炭情况,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清洗气阀、管道等。

(8)定期检查冷却器后过滤器,积油过重时要及时清洗,发现有破损时要进行更换。

5 结束语

针对一起因积炭而发生的排气管道燃爆事故,重点分析积炭形成和燃爆的机理,得出事故主要原因与润滑油的注入量、质量有关。通过改进措施,解决了积炭隐患,并提出预防燃爆事故的可行性措施,为避免事故再次发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1]S.Smith,孙开滨.压缩机使用矿物润滑油着火和爆炸的危险[J].压缩机技术,1992(5):11-20.

[2]孟松余,刘磊.润滑油是引起空压机爆炸的重要原因[J].中国科技纵横,2015(1):93.

[3]刘庆卫.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器燃烧事故分析[J].压缩机技术,1998(3):21-22.

[4]王梓荣,段吉林,秦馗,等.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积炭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7):70-72.

[5]穆卓枢,赵慧宏,李艳秋.由积炭引发的活塞式空压机自燃与爆炸问题探讨[J].一重技术,2001(Z1):167-168.

猜你喜欢

积炭排气管空压机
浅谈发动机积炭
空压机系统运行优化
排气管周围温度场分析
KYJ-T型空压机试验台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浅析如何改善空压机运行的节能技术
重整催化剂Ni2P/Al2O3-SAPO-11积炭失活规律研究
HZSM-5催化剂气相沉积改性及催化甲苯歧化抗积炭性能
路虎揽胜车左侧排气管冒浓烟
双排气管车辆排气取样检测研究
基于试验载荷的某重型燃气轮机结焦积炭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