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读书者像串钱

2017-02-01巧玉

快乐语文 2017年34期
关键词:吴晗札记明史

文/巧玉

吴晗(1909~1969)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有史学专著《读史札记》《明史简述》和杂文集《三家村札记》等。作为大学问家,他治学严谨,很注意研究读书方法。他认为,能读书是一回事,善读书是另一回事,并不是所有认得字的人都善读书,能和善虽一字之差,但两者的距离差了千万里。

要怎样才能变得善读书呢?吴晗认为,这与读书是否得法有很大的关系。别人因此问他怎样的方法才是好方法,他就借评论古人的读书方法说道:“一种是寻章摘句式的,这种人读得很细心,钻研每段,甚至每一句。其缺点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对所读之书的主要观点、思想却忽略了。另一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这种人读书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吸收知识,丰富、提高了自己,但是不去做寻章摘句的工作。明朝人曾经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很好的譬喻,说:前一种人拥有一屋子散钱,却缺少一根绳子把钱拴起来;后一种人恰好相反,只有一根绳子,缺少拴的钱。”

我国古代使用的方孔圆形铜币,一般被叫作“孔方兄”。为了方便,古人常用一根红线把铜钱串起来,便于携带。吴晗借用明代人对读书方法的譬喻来分析读书方法,可谓生动形象。说得再明白一些,吴老讲的方法,即读书时单寻章摘句不行,但不求甚解也不行,一定要用一条“绳子”将“散钱”串起来,在对个别重要的章节、词句毫不含糊地深入钻研的同时,要高屋建瓴地领会全书的内容大意和精神内涵,这样才算善读书。

猜你喜欢

吴晗札记明史
护理札记
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明史强志立当下 仰望星空展未来
韶关札记
叩问 轻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札记
旅日札记
吴晗借钱的故事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万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贡献——天一阁藏万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