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01廖晓璇张艺佳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儿科病例教学法

●廖晓璇 张艺佳

问题式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廖晓璇 张艺佳

PBL(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可以促进学生对临床思维方法的科学性进行培养,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将其语言表达、自学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提高。

问题式教学法;儿科;教学

儿科学是对儿童卫生保健、生长发育以及疾病防治的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传统进行儿科学的教学主要是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学生常处于被动的状态进行学习。问题式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方法是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患者的疾病相关问题作为基础,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学习,积极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目前,PBL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本文主要对PBL应用于儿科教学中的价值作综述,内容如下文:

1 PBL的特点

PBL是将学习的过程设置到有意义、复杂的问题意境中,使得学生之间合作对真实性的问题进行解决,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将自身问题解决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PBL的基础过程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获得,通过资料查找的方式来对知识进行获取,之后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若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则再次进行资料的查找和交流讨论,直至将所有问题解决。在相关问题解决后,学生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对相关的思维技能和知识获得。儿科教学不仅涉及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同时涉及心理、营养、免疫等公共卫生医学的相关知识,通过PBL,可以使得学生将相关的知识有机的进行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1]。在PBL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试剂的情况,合理设置问题,使其综合分析、自学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PBL是以患者的疾病问题作为基础,以学生作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的模式,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能够从知识传授为中心向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

2 教学思路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作为基础,学生作为中心,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开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讨论,而老师负责知识的引导和总结,促使小组讨论可向相应的目标实行,避免直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保持积极主动,使其能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能力提高,从而对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适应。

2.1 PBL方法

2.1.1 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学大纲等,选取临床中真实的案例作为问题的引导点,并合理对问题提出,问题主要应与病例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相关联,对儿科疾病的相关特点进行突出,使得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2.1.2 教学过程

在实施PBL前,应将相关问题以及病例打印成文,并发放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提前对相关资料进行查找,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可以充分进行自学和相应的讨论,提出质疑、发表见解、分析判断,对其知识结构进行重构。首先进行分组讨论,在组内讨论之后,进行集中的讨论,由相关代表进行发言,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学对问题进行正确指导,将学生的讨论点向主要的教学内容上引导,避免讨论的盲目性[2]。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其想法进行倾听,并鼓励其多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2.2 PBL的应用

PBL在儿科教学中应用,可以对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进行贯彻,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情景的设置来促进学生实践感的增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创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2.2.1 提出有待解释的问题

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其可能对某些疾病的发病情况、具体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其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前,其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较少,教师应对相关的临床现象进行解释,之后提出相关的问题,造成悬念,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解答问题,进入问题的意境。

2.2.2 旧知识扩展新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在课程复习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疑问设置,起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使得学生可以更好进入至问题的意境中。

2.2.3 展示病例提出问题

在新内容教学中,可以将较为典型的临床病例适当为患者展示,并提出病例的诊断、护理、健康指导等问题,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讨论,对问题相关得到资料进行查找,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精讲,对知识结构进行强化,通过测评的方式来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

3 PBL的优点

PBL可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获得的积极性,知晓新知识学习的方法,将其新知识的获取能力提高,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将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相结合,不断强化其推理、综合归纳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查阅、答案寻找来对大量的信息获取,使得临床与基础医学知识可以紧密的连接,增加教学知识的生动性。

PBL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角色有所转变,学生可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对相关知识获取,将相关知识更好的进行联系,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独创力和自主性。

PBL可以促进学生能力与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对教学气氛进行活跃,促进师生之间感情的增进。以临床病例作为背景,以问题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之间进行自学和讨论,积极对自己的观点发表,主动对知识体系构建,提高其独立思考、自学、临床思维、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在实施教学前,教师提前对问题式的病例资料进行准备,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将其自身知识面扩宽,通过对学生讨论问题进行组织,可以将教学组织能力提高[3]。

4 小结

PBL在儿科教学中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其符合医学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将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提高。在实施PBL时,如何使得PBL可以更加对高素质的人才进行培养,需要学生与教育者共同协作和努力。

(作者单位: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谷奕,巩纯秀,王爱华等.PBL联合CBL教学在儿科内分泌教学的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6):29-31.

[2]杨丽君,崔红.儿科临床硕士研究生科研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J].医学教育管理,2016,2(4):613-616.

[3]林晓洁,刘俐,樊书娟等.儿科见习教学中强化学生“见习医生”身份自我认同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12):1223-1226.

猜你喜欢

儿科病例教学法
儿科专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病例”和“病历”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