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发展进程研究
2017-02-01王虹懿
王虹懿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发展进程研究
王虹懿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宗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教的发展事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我国宗教问题,坚持把我国宗教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与风格的宗教理论,在宗教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成就。结合宗教的特点发挥宗教的积极性,使之与社会相适应结合,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以及中国宗教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发展
一、建国初期宗教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也随之传入中国。要想着手解决和推动宗教工作,就必须结合当时中国宗教具体实际情况。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我认为,这一句并不是针对广大信教群众以及有信仰的人民所说的。马克思批判宗教,同时也批判的是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在苦难中的人民把对幸福的渴望都寄托在宗教里,把一种虚无的意识形态当成是心灵寄托,这种现象也与当时德国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宗教就已经是革命的一部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领导人,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了一种新的对待宗教的理论。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士要同宗教人士联合起来,建立革命同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国内各民族也得到了解放。在消除民族压迫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宗教方面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过渡时期,党应如何处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处问题以及宗教信仰不同引发的矛盾等问题。在建国初期,党在宗教方面纠正错误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提出了宗教“五性论”:即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五性论”是宗教的基本特点。宗教自古以来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化着的文化进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短时期内是无法消亡的。由于在旧中国,宗教被统治阶级当做工具,利用宗教控制和麻痹民众的思想,宗教就被发挥了其极大的消极性。
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视宗教为“四旧”去废除。很长一段时期内,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句话作为口号,批判和打击宗教。这种错的思想不仅践踏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科学理论,还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在粉碎了反革命集团后,党对宗教问题恢复了正确的方针与政策,维护了人民群众的信仰自由。面对当时的特殊情况,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科学理论,联系本国实际国情,走出一条适合的宗教道路。1954年,中央发布了《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文件总结了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主要经验以及党对民族问题的政策与方针。在党的领导下,必须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在边疆地区实行民族自治,大力帮助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建设,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开展党的教育工作,更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更要加强社会稳定和谐。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宗教任务与难题的难题中,毫不退缩,迎难而上,根据自身实际国情,开创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道路,这为日后的宗教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至今宗教理论工作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果里其中包含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了宗教观,科学总结了关于我国自建国以来宗教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形成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关于如何宗教问题的专门性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简称19号文件)。文件指出宗教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发展,以及建国以来面临的一些问题。文件中提出,宗教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同时指出宗教还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文件指出“既要积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又要坚决抵制国外一切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各类宗教职业人员,并要善于区别民族之间的宗教问题。例如,在某一个地区,少数民族基本全民信教,比如伊斯兰教和喇嘛教,那里的宗教问题就会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更要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要把宗教问题区别开来对待。对待宗教问题,一定要加强党的领导,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来科学分析宗教问题。
1991年国务院颁发了另一个指导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简称6号文件)。文件首先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和国家有义务保护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其次,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依法管理宗教问题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一部分,这也代表着我国开始对宗教管理走向法制化道路。最后,提出了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新观点,要发挥宗教的优势,倡导与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一致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的形成。2004年9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及同年11月国务院颁发《宗教事务条例》,进一步说明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及推动宗教的工作新进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及立场,结合我国实际具体,要熟悉并了解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之间各方面的因素,逐步提高宗教工作的水平。面对宗教工作问题,必须坚持党对宗教的基本方针政策,要去适应新的时代,完善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与推动。
2016年,习近平发表了关于宗教工作的讲话。在讲话中能够得知党和领导人对待宗教的态度。宗教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之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以及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密切相关。要在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观点与立场,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更要处理好党与宗教、社会与宗教、民族与宗教以及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宗教作为信仰必须要发扬其积极精神作用,引导人民群众发扬正能量。最后指出,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
三、宗教理论发展对我国的深远影响及意义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工作高度的重视,对宗教工作的指导起了很大的作用。宗教是关乎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重要方面。随着解放,我国宗教人口不断增加,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总的来说,少数民族的信仰较为专一,宗教传统较为牢固。要注重维护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同时也要维护不信教群众的利益,巩固民族团结。
党不断发展宗教理论工作,发挥宗教积极性,也同样对推动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起了极大的作用。中国宗教史表明,宗教之间虽有对立的一面,也有互相包容的一面。例如,佛教与道教都主张平等、博爱的思想,要接受万物的不同,要有一颗虔诚、平静的心对待世间。再比如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经过提炼完全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教规的规范化、条理化,使它具有极强的操作性。穆斯林日复一日地用“命人行善,止人干歹,远奸,近贤”的道德要求自己,教育他人,并付诸实践。这些都体现了宗教的积极作用。
要把马克思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引导宗教中的积极性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一理论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的宗教本质论和价值观,在宗教理论方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其次,不仅有助于提高宗教人士对我党关于宗教工作方面的方针与态度,更有助于提高宗教人士对宗教更深层次的认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发展的需求,发扬宗教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宗教的良好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不断地前进,中国共产党在经验中不断地总结、探索,我国的宗教观得到了创新发展,宗教工作日益走向成熟。时代在不断更新,中国共产党将宗教理论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党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宗教理论工作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的发展与丰富做贡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新时期宗教工作 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魏琪.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变迁[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5]万斌,金利安.马克思恩格斯宗教理论探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B
A
1006-0049-(2017)13-02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