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7-02-01玄静李哲鞠吉东张国青石晓晨张玉马云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蒽醌芦荟类化合物

● 玄静 李哲 鞠吉东 张国青 石晓晨 张玉 马云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玄静 李哲 鞠吉东 张国青 石晓晨 张玉 马云

芦荟作为一种天然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理作用广泛,有缓泻、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通过阅读文献综述国内外芦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为芦荟以后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芦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芦荟(Aloe)属百合科,为常绿、肉质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芦荟性寒、味苦、无毒,有清热解毒、明目镇心的作用。据古埃及医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500年人们已经开始用芦荟治疗皮肤外伤、口腔等疾病。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芦荟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抗菌以及增强免疫等多方面的功用,素有“万应良药”等美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保健产品。现将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蒽醌类

蒽醌类化合物是芦荟最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高度活性。该物质种类较多, 其中包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20余种物质,遇阳光和空气后易氧化。物质含量随芦荟不同的生长期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1.2 多糖类

芦荟多糖是芦荟中生物活性较强的一类大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一般由葡萄糖与甘露糖形成,但不同的芦荟品种所含的单糖及其比例也不相同[1],其中也有半乳糖、阿拉伯糖等。多糖的成分和含量也会随采收季节和生长地区的不同而异[2]。

1.3 有机酸类

芦荟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其中包括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辛酸、酒石酸、十二烷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该有机酸类常与生物碱或某些离子如钾、钠结合成盐而存在,是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 ,在芦荟进行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者代谢联系的重要环节发挥作用[3]。

1.4 矿物类与维生素类

芦荟中的矿物质元素不仅包括钠、钙、镁等大量元素,也含有镍、锗、锰、铜等微量元素,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基本一致。芦荟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多种B族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芦荟的外皮上。

1.5 酶类

从芦荟的鲜汁中已经发现多种植物生化反应中的重要活性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羧基肽酶、氧化酶、脂肪酶、植物凝血素以及一系列的转氨酶(如谷丙转氨酶等)等[4,5]但这些酶经过热处理后,便失去活性。

2 药理作用

2.1 缓泻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是致泻的主要成分。芦荟甙在人体内氧化,形成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苦味增加,止泻功能增强。作用机制是通过蒽醌泻素,抑制肠黏膜Na+-K+泵和氯化物通道,使肠腔内水分大量增加,同时刺激肠肌丛内神经节,促进大肠蠕动,即产生通便泻下的作用[6]。

2.2 抗肿瘤作用

芦荟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中含有多种抗肿瘤物质,已知的有芦荟多糖、蒽醌类化合物、矿物质等。朱坤杰等[7]通过对多糖的研究,推测恢复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免疫调节作用

芦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邓阳勇等[10]研究发现芦荟多糖物质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器官衰老来提高机体免疫力。苗立成[11]等发现芦荟凝胶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白介素-2(IL-2)进而达到正常水平。植物凝血素有助于抗感染的淋巴细胞生长,增强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以及人体的自我治愈能力。

2.4 抗菌作用

芦荟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为以含量较多的芦荟苷、芦荟大黄素为主的蒽醌类化合物。由于芦荟苷存在特殊的糖基配体使得其抗菌效果更明显。作用机理主要是糖基使得芦荟苷对细菌细胞壁的亲和力更强,使它更易作用于菌体细胞壁并破坏其结构,增加了它侵入细胞杀菌的能力[12]。

2.5 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抗氧化作用主要因其所含有的芦荟大黄素和芦荟素,此蒽醌类化合物含有多个酚羟基的结构,对氧具有清除作用,作用机制主要是与超氧阴离子发生了单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

2.6 抗病毒作用

芦荟所含的多种成分都具有抗病毒作用。已有实验研究表明芦荟提取物抗CMV病毒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CMV的DNA合成。另外,芦荟大黄素也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复制从而发挥双重作用。同时芦荟多糖也具有抗病毒作用,但目前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楚。

2.7 其它作用

除上述药理作用外,芦荟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可以降血糖、降血脂、保肝。还具有抗胃溃疡、改善肠道吸收、促进伤口愈合等其他药理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王蜀秀.芦荟多糖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9,31(5):389-392.

[2]万金志,乔悦昕.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J].中草药,1999,30(2):152-153.

[3]邓军文.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0,18(20):76.

[4]张淑娜,李洁.芦荟的主要成分及其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3(45):78-80.

[5]林新华,陈伟,黄丽英.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7):527.

[6] XIONG YQ. Aloe[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ublisher,2002:65-71. Chinese.

[7]朱坤杰,宋娟,沈云虹等. 库拉索芦荟多糖和木立芦荟多糖体内抗肿瘤作用[J]. 中成药,2010,(11):1978-1980.

[8]邓阳勇,伍参荣,杨旭丽等.芦荟多糖对衰老小鼠胸腺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6(39):626-628.

[9]苗立成,王立强,李良桥等.芦荟凝胶对小鼠免疫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2):87-89.

[10]田兵,华跃进,马小琼等.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关系[J].中国中药杂志,2003,(11):41-44.

[11]黄丽英,林新华,陈伟.芦荟大黄素、芦荟素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2.

[12]王柯慧.芦荟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06):38.

玄静(1995~)2014级本科中药学专业。

马云(1993~)2015级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控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药与天然药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纯化单元技术平台”(2010ZX09401-302-5-12)。

猜你喜欢

蒽醌芦荟类化合物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我爱芦荟
感悟生命
保健酒中非法添加一种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确证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大黄中蒽醌类成分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一锅法合成苯并噁唑类化合物
新健胃包芯片中大黄总蒽醌类成分提取因素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