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学诊断
2017-02-01黎蕊
●黎蕊
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学诊断
●黎蕊
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检出率也在逐渐升高,目前穿刺活检法是诊断TMC常见方法,但因其对患者创伤性大,使得临床应用受限,而早期诊断及治疗TMC患者,对提升其生存率有积极作用,所以现今亟需探寻有效的TMC诊断方法,以提升TMC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甲状腺微小癌;影像学诊断;方法
1.TMC
TMC主要是指肿瘤直径低于1.0cm的甲状腺癌[1]。甲状腺腺体各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不同的年龄段皆有可能发生,好发人群是青年妇女,多见病理类型是乳头状的甲状腺癌,虽然恶性度低,不过容易出现颈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影响病患预后。部分TMC病患即使原发病灶在大小上不发生变化,但是常常已经朝着未分化癌发展,而且该疾病和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使得漏诊率较高。本文主要对TMC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作如下综述,供参考。
2.MRI诊断方法
MRI诊断主要为断层成像,能够有效显示冠状面和矢状面、横断面、斜面图像等,在进行诊断时不用注射相关造影剂,也不会出现伪影情况,对于TMC病灶的检出率较高,且对肿瘤相关组织信号敏感,能发现甲状腺周围组织结构等是否受到肿瘤的浸润。据王明伟,朱红莲等学者临床研究得知,MRI的病灶检出率、不规则病灶检出率、信号不均病灶的检出率比CT诊断检出率高,但是对于TMC微小钙化情况以及颈部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都比CT诊断低,这与MRI、CT诊断成像的原理差异有关,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比较高,可以清楚显示微小型病灶,不过对于微小钙化却并不敏感,而CT诊断能够弥补MRI的不足,提示在对TMC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在MRI诊断基础上进行CT诊断。据王明伟,朱红莲,石硕艳,唐南丽等学者临床研究得知,在TMC病灶检出率、信号不均检出率以及钙化检出率方面,MRI诊断低于高频超声诊断,但是MRI诊断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好,能够对TMC结节浸润周围组织情况进行清楚显示。据段文飞,姜文官等学者临床研究得知,在对TMC患者的诊断上,B超诊断的阳性率是73.3%,CT诊断的阳性率是35.6%,MRI诊断的阳性率是31.1%,在钙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方面,MRI诊断不如B超诊断和CT诊断敏感,可见在TMC定性诊断上MRI诊断还存在不足,诊断阳性率较低,提示MRI诊断只能作为TMC患者的二线诊断方式。
3.CT诊断方法
螺旋CT诊断是TMC患者常见诊断方法之一,螺旋CT诊断的应用可有效检出TMC患者结节范围,并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为癌细胞是否对周围组织或结构造成侵犯提供参考信息。TMC患者螺旋CT诊断结果多显示出病灶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模糊,低密度的病灶较多,部分存在砂砾状的钙化情况,在进行增强扫描之后会发现TMC病灶出现不均匀的强化状况,且周围会呈现出晕环征,这是TMC重要表现,此外,周围组织以及器官发生浸润以及淋巴结出现转移等都是TMC明显征象。据曹萌,刘军等学者临床研究得知,在病灶检出率上,MSCT诊断比高频彩超诊断检出率低,但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上MSCT诊断比高频彩超诊断更具有优势。据李琳,罗德红等学者临床研究得知,超声诊断能够明确TMC病灶,而CT诊断在对颈部的淋巴结转移以及TMC原发灶方面更具特征性,还可以显示出超声诊断难以检出的胸骨后淋巴结、上纵横淋巴结以及颈部、气管食管沟的淋巴结情况,不过即使CT诊断的分辨率较高,因常规混合能量的影像多存在有线束性硬化伪影情况,使得TMC病灶检出受到影响,加上甲状腺部位容易受到锁骨、对比剂注射等影响,令CT诊断在TMC细小病灶显示上存在缺陷。
4.超声诊断方法
临床超声诊断主要是借助相关诊断仪器作用于人机体,测量人体组织结构以及生理结构等形态,从而发现病灶,诊断疾病。超声诊断属于无痛、无创伤性、且应用便利的检查方法。据解茗等学者临床研究得知,应用超声诊断TMC患者,其微小癌主要呈现圆形,这有可能是因为血管间质沙砾体引起的,经过病理检查也确认患者病灶纤维血管里存在坏死细胞,并且向周围逐层的进行钙化和沉积,从而构成圆形结构,这与超声诊断下表现出的圆形强回声情况相符。据江华,任江等学者临床研究得知,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E)对TMC病患进行诊断,确诊率高达96.15%,病灶的检出数为64处,和病理诊断结果相近。UE检出率高的原因是因为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其病理变化会呈现出组织弹性差异,UE诊断通过比对TMC病灶和其周围组织(主要是健康组织)相关弹性分级情况,可得到病灶组织的单行信息,从而开展半定量的诊断。可见UE除了诊断准确率高,在患者患病早期还能够对TMC病理分型进行鉴别。不过杨静洲,黄道中等学者临床研究发现,单独采用UE诊断TMC病患,其诊断的符合率是76.4%,单独采用高频超声对TMC病患进行诊断,其诊断的符合率是89.7%,而联合应用UE和高频超声对TMC病患进行诊断,诊断的符合率是91%,从这数据能够看出,仅应用UE诊断TMC病患的诊断准确率不高,当其联合高频超声则可以提升对TMC病患的诊断准确率。造成前后学者对UE诊断效果评价不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不同,UE诊断主要反映TMC病灶相对硬度情况,当TMC患者合并有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则TMC病灶有可能会受到周围的临近病灶或者炎性细胞的侵袭,导致诊断受到影响,当然也不排除因超声诊断医师诊断手法差异或者诊断时的主观意识等影响,使得诊断结果出现不同。
5 结论和展望
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因其瘤体较为隐匿,而且生长速度较慢,发病也无明显症状,使得许多病患在出现淋巴结转移之后才被发现患病,部分瘤体如果长期处于“静止”,则除非手术发现,不然平时较难检出,TMC患者常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出TMC对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曹云峰,李琴.超声对9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7):603-605.[2]王明伟,朱红莲,石硕艳等.磁共振成像和螺旋CT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4):340-343.
黎蕊,女,1995.01,汉族,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本科在读,就读于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放射医学专业,研究方向:放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