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的护理
2017-02-01彭瑞英
●彭瑞英
1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的护理
●彭瑞英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年龄、意识障碍、球麻痹、基础心肺疾病等是脑梗死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1]。一旦发生肺部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病死率[2]。对于意识障碍排痰困难或不能自主排痰的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需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气道通畅、利于排痰,有助于感染的控制[3]。气管切开后需要精心护理以减少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目前对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研究报道少见,2017年3月10号我科收治一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脑梗死;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护理
1 临床资料
包绍庆,女,65岁,患者因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4.5小时入院,颅脑CT:未见异常。患者发病未超过6小时,行急诊动脉取栓术。取栓后24小时急查颅脑CT:左侧额顶颞枕叶脑梗死,3.14号,患者呈昏睡-浅昏迷状,咳嗽、咳痰力弱,翻身扣背后吸出中等量黄色粘痰,体温最高38.6℃,遵医嘱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联合抗感染,注意加强气道管理、加强痰液引流,注意监测体温,定期复查痰细菌学检查,于3.16号,体温最高39.3℃,给予持续冰毯物理降温。胸部CT示肺部感染。于13:30患者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为便于气道管理、改善氧合,遵医嘱给予气管插管,距门齿22cm,封闭气囊,妥善固定。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3.30号,痰培养学检查: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遵医嘱加用利奈唑胺抗感染。行纤支镜检查发现痰痂大不易吸出,为加强气道管理,行气管切开术,加强气管切开处护理,之后患者体温较前好转。
2 护理问题
(1)气道不通畅;
(2)脱管;
(3)咳嗽及吞咽困难;
(4)肺部感染。
3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气管套管,注意防止脱落。系带松紧适度,以容纳一指为妥,以免压迫颈部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当患者需要翻身时,应有护士配合翻身,使患者的头颈躯体处在同一轴线上,防止套管因翻身躯体旋转角度太大而影响通气或者脱管。
(2)内套管的消毒:过去我们用煮沸消毒30min后再用戊二醛浸泡。此方法对套管有损害,在科室处理不方便,时间也较长。现在我们改为供应室统一处理,快速灭菌器灭菌,既方便,灭菌又彻底。每日更换1—2次内套管。
(3)套管外的护理:双层湿纱布覆盖外,用小夹子将纱布固定到绷带上,防止空气中灰尘微粒进人气道,同时也起到了湿化作用。还可防止因病人咳嗽时纱布脱落。气管切口的护理:气管切口处用V形的灭菌纱布覆盖,切口周围给予每天2次0.5%的碘伏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保持切口局部干燥清洁,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的次数,被痰液侵湿的纱布应及时更换。
(4)促进痰液排出的护理:湿化气道:①药液的选择:因为气管滴入生理盐水对病人有很多不利。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后,盐份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我们采用的是0.45%生理盐水则可避免。②给药方法:传统方法是用注射器每2小时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3—5滴,一次湿化量大,速度不易控制,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用输液器持续湿化液滴入,调节器易松动,滴速不易控制。我们用输液泵将湿化液持续泵入气道,8—10mL/h,避免了上述缺陷,达到气道湿化的目的。③雾化吸入:我们用湿化液10ml,从气管切开套管处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氧流量6—8L/min,雾化的特点是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着深而慢的吸入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从而可有效地防止肺部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痰液吸出:我们在患者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方进行吸引。避免了过去固定时吸痰,频繁吸痰而误伤气管,且不必要的刺激反而使痰分泌增多,只有在患者有吸痰必要时再操作。吸痰时用无负压的吸痰管轻轻插入套管深部。适当刺激患者咳嗽,能把沉积在肺底的痰液咯出而彻底吸出;或吸痰前加压给氧2—3min后再行吸痰。不仅每次吸痰比较彻底也不影响组织供氧。吸痰管左右捻转慢慢退出。切勿上下抽动,以防损伤气管黏膜和引起剧烈咳嗽。吸痰不宜超15s/次,以免发生窒息。吸痰的顺序是吸净气管内痰液后,再行咽部、口腔和鼻腔内吸痰,以免将细菌带入气管内,吸痰管1次用I根。
(5)并发症的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切口出血、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导管脱落、导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生及时给予相应处置。
4 讨论
需气管切开的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数为重症患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机体自主性保护动作丧失,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气管切开后应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5]。我们体会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应细致入微,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否则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首先,在气管切开初期应安排特级护理。由于护理的难度和强度大,并尽量安排经验丰富且具有高度责任心的高年资护士值班。护士应掌握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实施气管切开常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其次,制定专项护理计划及护理记录单,内容应全面具体,切口观察及辅料更换的频次,气管套管的固定、清洗和消毒,气道湿化和吸痰的方法和频次,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等多个方面[6]。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单位: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1]程立山,高朋杰,陈晶等.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对病情演变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4:39-40.
[2]刘菁菁,张菁,贺茂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24,826.
[3]熊志云,艾文兵,章熙娜等.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4:973-975.
[4]王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气管切开护理[J].全科护理,2012(21):1935-1936.
[5]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3:219_221.
[6]郭春燕,李东峰.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9:2091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