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01胡寒竹陈本芳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病室病房风险管理

●胡寒竹 陈本芳

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研究

●胡寒竹 陈本芳

新生儿科病房是临床风险较高的一个科室,属于全护理病室,由于小儿身体各器官功能还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病情发展迅速,且缺乏语言与行为能力,易被外界因素影响,临床护理预见性差。患儿从入院至出院均是由护理人员负责,如果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护理期间不小心遗漏某个细小环节,就可能发生差错,从而引发护理风险,产生护理纠纷。因此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护理操作流程,重视其查对制度,防止发生安全风险,尽可能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通过合理辨别与评估现有或潜在的医疗风险事故,来降低医疗风险,避免法律诉讼,尽可能减少医院与患者双方的损失。因此在新生儿科病房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改善新生儿护理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风险管理;新生儿科病房;应用

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新生儿科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也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患儿的安全降低投诉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将通过分组研究的方式,探讨在新生儿科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新生患儿3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有160例患儿。研究组160例患儿中,男患儿84例,女患儿76例;患儿平均胎龄(37.2±2.8)周;其中新生儿窒息64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6例,早产儿52例,其他28例。对照组160例患儿中,男患儿92例,女患儿68例;患儿平均胎龄(37.1±2.7)周;其中新生儿窒息52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20例,早产儿56例,其他32例。将两组患儿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护理人员对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风险无意识。护士自身因素:本病室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8岁,资历相对较轻,较年轻护士经验不足、专业技术及专科护理知识水平偏低。制度执行力差:护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没有做到人人掌握,导致日常工作存在缺陷。人员排班问题:新生儿病房是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任务繁重,高峰时期存在人员疲惫、人力不足情况[1]。设备管理:新生儿病室设备较多,无专人管理,导致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不到位,使用时存在风险。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不严格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皮肤损伤:新生儿使用的静脉药物多为高渗刺激性强,药液容易发生外渗引起皮肤组织坏死。新生儿还容易出现指甲划伤皮肤、臀红等皮肤损伤问题。护理记录:存在回顾性记录现象,未及时实时记录。执行护理措施之后未进行描述。

2.2 组建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

在新生儿科病房中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共15名,分别由科室护士长、副护士长以及9名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5年以上护理师职称的护士组成,由科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副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每周五召开护士晨会对本周护理质量进行讲评,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每月底召开护理风险管理会议总结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全体参与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学习,提升成员的法律意识以及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分析经典的护理纠纷案例,总结护理风险管理面临的所有问题以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与防范措施,将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编制成册,并发放给每位护士,让其进一步了解,以此提高护士处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和紧急事件的能力,防止再次出现[2]。

2.3 定期组织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每月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护理三级查房,促使护士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丰富专业知识。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定期培训和考试等方式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及强化护士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考核,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采取定期考核和利用每日早交班、查房随机提问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护士掌握各种工作程序和规范流程,严格落实好三查七对与交接班等制度。

2.4 加强人员与病房管理

全面管理重点时段与人群,针对风险管理,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保证弹性排班,护理人力充足。指定专人负责病室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器械,保证所有器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防止抢救期间因设备发生故障而引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按规范填写设备使用登记本,记录使用情况、终末消毒及维护检修时间。新进病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增加设备使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3]。预防院内感染,病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定期开展大扫除,严格清洁消毒病房门窗、地面、卫生死角等周围环境,维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整洁舒适。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物品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每天的奶具、护理用品均应高温消毒灭菌。强化手卫生观念,接触病人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在每个床单位旁配备快速洗手装置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手卫生。制定完善的医疗器械清洁消毒制度,指导护士使用后规范终末消毒。

2.5 重视皮肤护理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治疗均需静脉输注营养药物,须使用静脉留置针来保护血管,要求护士须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并在输液过程中至少每半小时巡视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液体外渗及时处理,防止因药物外渗发生皮肤坏死。定期为患儿修剪指甲防止划伤皮肤。常规每3小时更换一次纸尿裤,用湿纸巾彻底清洁臀部后涂经高压灭菌医用石蜡油保护臀部皮肤预防发生臀红。对大小便次数较多、腹泻患儿及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增加更换纸尿裤的次数,应在便后及时更换。

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所有数据,利用(%)和(x±s)显示计数和计量资料,利用χ2和t检验;对比有无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准。

4 结果

4.1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160例患儿的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记录合格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82.5%,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000,P=0.025)。

5 讨论

新生儿较之其他年龄阶层的患者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潜在的护理风险也更多,因而在临床中必须实施由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首先,从护理人员的角度来看,必须通过各种可行的方法提升其风险管理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另通过科学的排班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保证护理质量;其次,在护理中还应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6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理念作用于新生儿科中,能够有效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提升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并推广。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1]梁素丽,陈妙玲.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0):172-174.

[2]林蔓彬.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14):1857-1859.

[3]朱琦.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8):109-110.

猜你喜欢

病室病房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试论《第六病室》中的隐喻性
换病房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照耀
病房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接地气的契诃夫与他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