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保健的常用穴位
2017-02-01薛玺情
●薛玺情
中医按摩保健的常用穴位
●薛玺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更加注重养生保健。穴位按摩具有“验、便、廉”的特点,且不受设备、环境等条件限制,在不用针、不用药的情况下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种绿色疗法很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本文通过汇总中医养生保健的常用穴位,旨在为日常生活中人们保健时提供指导意义。
中医;养生保健;常用穴位;穴位按摩
中医养生方法[1]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1 穴位按摩可以养生保健的原理
穴位按摩是以经络腧穴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按摩为主要治疗手段,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调和阴阳的目的。腧穴[2]是人体脏腑经脉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其通过经络与内部脏腑相连,具有反映疾病和防治疾病的作用。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五藏者,心、肝、脾、肺、肾也,每藏有井、荥、腧、经、合之五腧,则五五二十五腧也。六府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也,每府有井、荥、腧、原、经、合之六腧,则六六三十六腧……言五腧而不言‘原’穴者,以阴经有‘腧’而无‘原’,而阳经之‘原’以‘腧’并之也。”由此可见,各个穴位都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并对其起相辅相成的作用。
2 常用保健穴位
2.1 足三里
足三里穴隶属于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为胃之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调和胃肠、疏通经络、升降气机、补虚扶正的功能,为人体强壮要穴之一。《中藏经》说:“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胃的主要功用是受纳、腐熟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因此是人们养生保健的常用腧穴之一。主治各种胃病包括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还可治疗呕吐、泄泻、呃逆、嗳气、肠炎、便秘、肝炎、胆囊炎等。
2.2 神阙
神阙穴即肚脐,隶属于任脉,位于脐中央。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是人体长寿要穴[3]。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任脉为阴脉之海,总督一身阴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脉。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处,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神阙穴居于人体正中,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故神阙可谓一穴系全身。主治各种虚证和寒证,如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小便不禁、妇女不孕等。
2.3 三阴交
三阴交穴隶属于足太阴脾经,之所以叫三阴交是因为脾经、肾经与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于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助睡眠。主治肠鸣腹胀、泄泻、失眠、下肢痿痹、脚气等。三阴交是妇科病症常用穴,可治疗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挺、经闭、痛经、不孕等生殖系统疾病。
2.4 涌泉
涌泉穴隶属于足少阴肾经,为肾经之井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可益肾通便、宁神熄风,为常用保健穴位。《难经·六十六难》言:“脐上肾间气动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肾为先天之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生水,主纳气。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昏厥等。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4],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2.5 百会
百会穴隶属于督脉,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其具有镇静安神、息风定惊、升阳举陷之功效。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本穴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养生保健作用[5]。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脱肛、高血压、低血压、目眩失眠、焦躁等。
2.6 太冲
太冲穴隶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原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具有舒肝解郁、理气健脾之功效。是第一消气要穴。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等。《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由此可见,原穴不仅可以反映五脏疾病也可以治疗五脏疾病。
2.7 丰隆
丰隆穴隶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胃经之络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缘,条口(条口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旁开1寸。具有调和胃气、祛湿化痰、通经活络、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为古今医学家所公认为治痰之要穴。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的因素之一,有脾为生痰之源、脾无留湿不生痰之说。通过按摩丰隆穴祛湿化痰。主治头痛、眩晕、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癫狂、下肢痿痹等证。
3 小结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它就像一张大网,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穴位是经络上具有反映疾病、防治疾病的特殊部位。按摩穴位可以疏通气血、调畅气机、调和阴阳,阴平阳秘则精神乃治。穴位按摩相比起中药、针灸等方法来讲更方便,更绿色,因此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疗效明显。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杨钊.中医养生与保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3(2):78-79.
[2]刘清国,胡玲.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6.
[3]王彦.肚脐保健七法[J].祝您健康,2010(7):55-56.
[4]程凯.交通心肾—涌泉穴[J].食品与健康,2010(7):31-32.
[5]于震.穴位按摩缓解手脚冰冷[J].中华养生保健,2013(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