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医气功疗法与心理疗法的相关性

2017-02-01汪子栋郑诗雨贾晴晴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
关键词:治疗师气功疗法

●汪子栋 郑诗雨 贾晴晴

浅析中医气功疗法与心理疗法的相关性

●汪子栋 郑诗雨 贾晴晴

气功疗法是一种调整自我身心状态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是以五脏六腑形神一体论为核心思想的传统疗法,可谓我国传统心理学的雏形。本文通过探讨内功疗法与心理暗示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其具有的特色性,以及对二者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以期使二者更好的相结合用于临床治疗中,提高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气功疗法;心理疗法;相关性

1 气功疗法与心理暗示疗法的理论基础

1.1 气功疗法的理论基础

气功,古称吐纳、导引等,于1955年统一称作气功。源于古代道家自我保健养生的功法,其中要用到大量的自我心理暗示,促使生理功能变得协调,以防治疾病。中医理论强调“形神一体”论;神和形是统一的整体;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可见心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场所。《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营卫以通,五胀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阐述身心一体才是完整的人,中医的形神一体观同练功的要求不谋而合,均应符合“道法自然”、“天人相应”。气功作用机制是通过调神练意,达到入静状态,促使气机协调,从而使气血和畅、经络疏通、阴阳平衡。这一点也符合心理暗示治疗所要求达到的状态,通过心理治疗师的语言暗示和练气功者的自我调神,发挥人体的意识能动作用,有选择地把心理活动集中于自身,如练功要求意守丹田、气海与治疗师所要求患者去想象的各种温暖、沉重的感觉等是一致的。现代心理治疗学对人体各系统、器官产生的影响早已通过实验研究得到证实,入静状态下a波增强,并且从枕叶向额叶转移,大脑皮层主动性抑制增强与扩散,进一步可使感知觉发生改变[1]练功“入静”会使人的大脑进入了一种低心理负荷、低心理能量消耗状态,可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周身微循环改善;对脑血流量有双向调节作用,意守不同部位的,进行血流同步定量观察时发现可直接影响血液循环,完成血流量的再分配[2]

1.2 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

著名精神病学家荣格提出“心理分析疗法”,即帮助病人正确面对其潜意识活动,可增进内省能力,使精神症状得以缓解。即通过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规律,从而发挥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的作用。

2 气功疗法与心理暗示疗法的特色探析

与传统化学、天然药物及物理治疗不同,气功疗法与心理暗示疗法是施术者在与病人交往接触过程中,通过语言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气功疗法以经络与藏象学说为核心,把经络作为锻炼的对象,以动形静神,调气为主体的摄养观,强调锻炼要动静结合,所谓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身体外在强壮是内在健康的基础,运动作为养生的主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起到保养形体的作用,形体是生命的宅宇,只有形体强壮,人体的所有生命活动才有可能正常,而运动是强壮形体的重要手段;其次,运动还有助于气血的流通和饮食物的消化吸收[3]《内经》讲:“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将自我思想内在的精神世界完全放空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将外在动作与内在自我心理暗示的结合的方式,符合中医所讲养生之道。动静结合,内外修养,可使人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3 对气功疗法与心理暗示疗法进行科学整合

现代心理治疗对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较高。病人在接受治疗前,治疗师要对患者进行相关专业测试与评估[4]但是往往患者对心理医师具有较大的依赖性,而且,其过程完全由医师控制,对发生的偏差可以及时处理,暗示性语言较通俗、易懂。因此,治疗中没有神秘感,双方也彼此信任相互接纳,疗效才会显著。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许多传统社会结构发生巨变,而人们的信仰、三观等文化特征,随着变迁具有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使得催眠状态持续时间较短,来访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暗示性和心理学基础常识,则较难进行自我锻炼。较少患者将其作为心身同治的主要方法加以应用。当然,另一方面却有利于减少了患者自行强迫练习所造成的偏差,治疗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而且目前多数人群对看“心理医生”仍然存在偏见,而极富中医特色的气功导引与传统武术文化彼此融合,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积淀的产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中医学理论的精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暗示作用,有广泛群众基础,因此通过推广适当的气功导引锻炼再结合心理自我暗示疗法来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更为适宜。[5]这种强大的文化暗示性是意识不到的。气功强调练功者主动地保持意识长时间地处于催眠状态,暗示性较强,所形成的条件反射保持时间也就较长。因此现代心理治疗和传统气功疗法中不可能去除暗示心理,没有暗示就没有治疗,但却不可避免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存在矛盾,如何统一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因此需要我们加强理论研究,找到治疗有效与过度的衡量标准。端正气功师和锻炼者的目的,以达到入静和全身放松,使练功者在自我暗示下进入自我诱发的意识改变状态,禁止意念过重,臆想获得超自然能力。

4 小结

气功与心理暗示疗法本质都是利用了人的暗示心理,均是为了放松身心。但主体不同,前者更强调动作呼吸与自我暗示,后者更强调治疗师效应,因此气功与心理治疗有所不同。二者相结合,对于前者可降低以传统文化为模式的自我暗示效应,由当代心理治疗学基础的监控体系来适当加以调控;后者缺乏的贴近生活感需要利用气功的强大暗示模式增强对患者的积极暗示,使之更容易被接纳和理解。总而言之气功与现代心理暗示的结合尚有待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和远期观察。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1]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心理生理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2~354.

[2]孔健,庄鼎,杨秀珍.气功“入静”行为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影响的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3):166.

[3]黄健,许峰.健身气功的理论基础与基本体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6-7.

[4]张理义.神经症现代诊[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3~75.

[5]张国利.气功与心理疗法的异同[J].气功与科学,1997,(5):7

猜你喜欢

治疗师气功疗法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失眠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