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地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探讨

2017-02-01王晓霞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朝阳市机具机械化

王晓霞

(北票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辽宁 朝阳 122100)

马铃薯是位居水稻、小麦、玉米之后我国第四大主粮。2016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 666.67万 hm2(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朝阳市位于东北一季作区,马铃薯春播,一年一熟,是我国重要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建平县。

1 朝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朝阳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十年九旱,马铃薯是全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马铃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近年来,马铃薯市场价格低迷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朝阳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略有减少。随着马铃薯“主粮化”以及玉米结构调整战略的提出,马铃薯在朝阳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朝阳市马铃薯主产区的建平县提出了“依托资源、依靠科技、面向市场、龙头牵动、产业开发、规模经营”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发展规划,把马铃薯产业开发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壮大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品种更新和深加工为切入点,探索培育高效模式,抓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培育市场,加快了全县乃至朝阳地区马铃薯生产、经营销售及加工供应一体化进程。

2 朝阳市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国外发达国家的马铃薯生产早已实现机械化,不仅作业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产品竞争力强、自动化水平高。我国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好,机械化水平也较高。朝阳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居辽宁前列,但与马铃薯种植大省还相差甚远。在朝阳市马铃薯主产区的建平县,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较低,只在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较高,在种植和田间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大大制约了朝阳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3 制约朝阳市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3.1 多样化种植模式制约着机械化作业

目前,朝阳市各地马铃薯种植习惯差异较大,尤其是单种与间套种并存的情况,制约着机械化高效作业的发挥。当地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益,易于接受和应用先进的农艺技术,但往往忽略这种农艺是否适于机械化作业。例如,有的地区养成了马铃薯与玉米套种习惯,但这种模式极难实现机械化生产。

3.2 分散的地块阻碍机械化效率发挥

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产量。目前,朝阳市马铃薯种植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地块不成规模、无法连片,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影响了生产效率。近年来,农村经营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通过流转土地使马铃薯的种植规模有所扩大,上百亩土地连片种植马铃薯的景象已不鲜见,这让机械化有了用武之地。但从朝阳地区马铃薯种植整体情况看,分散种植仍属主流,影响马铃薯机械化高效作用的发挥。

3.3 适宜机具短缺影响机械化技术推广

与大宗作物相比,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各环节中,整地作业已实现机械化,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但种植、植保两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依然偏低、亟待提升。国外马铃薯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我国马铃薯种植规模较大的黑龙江、内蒙古等平原地区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适于朝阳丘陵山区使用的机具少,难以满足当地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特别是缺少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覆土、覆膜等多项作业的马铃薯复合机具。

4 朝阳市马铃薯机械化发展对策

4.1 强化引导扶持

政府部门应制定马铃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盘考虑马铃薯机械化技术应用,将马铃薯机械播种、中耕施肥、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及加工等机械化技术列入规划,引导各地推广应用马铃薯机械化技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机投融资体制,形成政府资金导向、集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农业各类经营主体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扩大马铃薯补贴机具种类,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并在其购置大型农机具和马铃薯作业机具方面给予一定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

4.2 强化科技攻关

目前,辽宁省缺少生产马铃薯播种、植保、收获等专用装备的农机企业,所用的产品几乎都从外省引进,这就需要农机科研院所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攻关,汲取国内外马铃薯机械化先进技术经验,研发适于当地使用的马铃薯生产配套机械化装备。重点围绕解决机播和机收问题,完善机具性能,提高作业可靠性。在研制马铃薯施肥、整地培土、覆膜、喷药除草等作业机具时,既要致力于适合不同栽培模式的小型农机具科技攻关,也要研发适于高效栽培的一体化联合作业装备,进而满足不同种植规模和地块的马铃薯生产需要。加大山区马铃薯新机具研发,利用购机补贴政策,对山区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补贴额度,增强农民购买力,推进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进程。

4.3 强化技术推广

建立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服务体系,促进朝阳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在马铃薯主产区推广马铃薯新品种的同时,加大机械深翻、增施有机肥、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催芽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各地农技部门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具试验选型,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及时将应用推广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组织科研人员完善改进机具,提高机具适应性和稳定性。

4.4 强化机艺结合

近年来,朝阳市大力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使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实践证明:全膜覆盖栽培模式能够提高地温、积聚雨水、保墒增温、苗期提前、提早上市且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产量达4.5万kg,纯效益近4.50万元。要加快研究适合机械化生产的节本增效栽培工艺,制定出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马铃薯种植技术规范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研发推广集施肥、播种、覆膜于一体的马铃薯复合作业机具,进而改变传统播种方式,节约农村劳动力,增加播种密度,实现合理密植,为稳产高产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公益性职能,加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提高主产区马铃薯种植水平。

4.5 实施项目驱动

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利用国家马铃薯高效复种项目扶持资金,按照“百亩攻关、千亩核心、万亩示范”的整体思路,建立马铃薯高效栽培项目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加大马铃薯高效复种技术示范与推广,辐射带动项目区内应用脱毒种薯、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配方专用肥、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为农民增收节支创造条件。

4.6 强化技术集成示范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技术宣传培训与试验示范,扶持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大力推广马铃薯高效复种 “一地两收”“一地三收”“一地四收”3种栽培模式,调动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农技推广部门应将高产创建、高效复种、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改革、新型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机新技术推广、植保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等农业项目紧密结合,筹措支农资金,拓宽投入渠道,宣传成功种植经验,提高集成技术应用效果。加大对核心示范区和试验区物化补贴力度,统一供应脱毒种薯和复合肥、尿素、叶面肥、地膜等农用物资,帮助示范区组织生产机械,使示范区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确保示范区作业效率与质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1]潘思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2):63-64.

[2]张勋.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与产业发展战略[J].农机化研究,2008(1):1-6.

[3]李小平.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5(2):111-112.

[4]王福义,裴泽莲,程晋,等.辽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及研究方向[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4):116-117.

猜你喜欢

朝阳市机具机械化
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第一小学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风筝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